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10484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UMPRODUCT函数用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UMPRODUCT函数目录含义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语法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array2,array3, . 为 2 到 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说明 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 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值 #VALUE!。 函数 SUMPRODUCT 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 示例如果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BCDE1Array1Array1Array2Array2234273866741953公式说明(

2、结果)=SUMPRODUCT(B2:C4*D2:E4)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3*2+4*7+8*6+6*7+1*5+9*3。(156)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 一、基本功能 1函数SUMPRODUCT的功能返回相应的区域或数组乘积的和。 2基本格式SUMPRODUCT(数据1,数据2,数据30)3示例数据表A列 B列 C列 D列 E列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数据52 3 4 12 105 5 6 5 209 7 8 #N/A 307 2 7 9 KL1 6 2 8 2 基本计算 区域计算要求:计算A、B、C三列对应数据乘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

3、A2:A6,B2:B6,C2:C6)计算方式:=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即三个区域A2:A6,B2:B6,C2:C6同行数据积的和。返回值788。 数组计算要求:把上面数据表中的三个区域A2:A6,B2:B6,C2:C6数据按一个区域一个数组,计算对应数组积的和。把A2:A6,B2:B6,C2:C6分别作为一个数组,即A2:A6表示为数组-2;5;9;7;1B2:B6表示为数组-3;5;7;2;6C2:C6表示为数组-4;6;8;7;2公式: =SUMPRODUCT(2;5;9;7;1,3;5;7;2;6,4;6;8;7;2) =

4、788 注意:数组数据用大括号括起来。行数据之间用分号;分隔,如果是同一行的数据,用逗号,分隔。 可能出现的错误 编辑公式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返回值为#VALUE!。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A列与B列数据区域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B2:B5) 或 =SUMPRODUCT(A2:A6,B2:B8) 都会返回错误值#VALUE!。所以在用SUMPRODUCT函数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要一致。 数据区域中有错误值时,计算出现错误值。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数据区域A2:A6与D2:D6对应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

5、D2:D6) 因为D2:D6中有错误值#N/A,所以公式返回值为错误值#N/A。 数据区域引用不能整列引用。示例:计算上面数据表中A2:A6和B2:B6区域对应数据积的和,正确公式为=SUMPRODUCT(A2:A6,B2:B6)则返回正确的计算值94。如果用公式 =SUMPRODUCT(A:A,B:B) 则返回错误值#NUM!。 数据区域有文本,计算中系统默认文本值为0。示例:在上面数据表中,计算A2:A6和E2:E6区域中对应数据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E2:E6) 返回值是392,其中E5是文本KL,则A5*E5=0。 二、用于多条件计数用数学函数SUMOPRO

6、DUCT计算符合2个及以上条件的数据个数 数据表如下数据表所示: ABC1姓名性别职称2A男中一3B女中二4C女中一5D男中一6E女中一7F男中二8G女中二9H男中一10I男中一11J女中一统计表E列 F列 G列中一 中二男女要求:统计上面数据表中男、女性中分别是中一、中二的人数。如下图片,A1:C11数据区域,在E1:G3区域统计男、女中中一和中二的人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公式在数据统计区域中的F2单元格编辑如下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向下复制到F3,向右复制到G3。 公式分解及分析 条件1$B$2:$B$11=$E2在

7、计算过程中,条件1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B$2:$B$11=$E2具体操作:选中10个连续的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后,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1。 条件2$C$2:$C$11=F$1与条件1相同,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C$2:$C$11=F$1具体操作:同样的方法,选中对应的10连续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

8、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另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2。 ($B$2:$B$11=$E2)*($C$2:$C$11=F$1)由新构成的数组1乘以数组2,即: =($B$2:$B$11=$E2)*($C$2:$C$11=F$1) =数组1*数组2 =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T

9、RUE*TRUE;FALSE*FALSE;FALSE*TRUE;TRUE*TRUE;FALSE*TRUE;TRUE*FALSE; FALSE*FALSE;TRUE*TRUE;TRUE*TRUE; FALSE*TRUE =1;0;0;1;0;0;0;1;1;0 其中,逻辑值TRU*与*LSE参与计算时: TRUE=1,FALSE=0,TRUE*TRUE=1,TRUE*FALSE=FALSE*TRUE=0,FALSE*FALSE=0 因此数组1*数组2=1;0;0;1;0;0;0;1;1;0由1和0构成了一个新的数组3。 =SUMPRODUCT($B$2:$B$11=$E2)*($C$2:$C$1

10、1=F$1) 函数SUMPRODUCT对新的数组3中的所有数据求和。即: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数组3) =SUMPRODUCT(1;0;0;1;0;0;0;1;1;0) =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式编辑按照函数SUMPRODUCT的一般格式,可以编辑如下等效的公式: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函数SUMPRODUCT的作用是对数组($B$2:$B$11=$E2)与数组($C$2:$C$11

11、=F$1)计算其乘积的和,即: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SUMPRODUCT(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1,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1) =SUMPRODUCT(1;0;0;1;0;1;0;1;1;0,1;0;1;1;1;0;0;1;1;1) =SUMPRODUCT(1*1;0*0;0*1;1*1;0*1;1*0;0*0;1*1;1*1,0*

12、1) =SUMPRODUCT(1;0;0;1;0;0;0;1;1,0) =4 注意:TRUE*1=1,FALSE*1=1*FALSE=0,TRUE*0=0*TRUE=0 。数组中用分号分隔,表示数组是一列数组,分号相当于换行。两个数组相乘是同一行的对应两个数相乘。 三、用于多条件求和对于计算符合某一个条件的数据求和,可以用SUMIF函数来解决。如果要计算符合2个以上条件的数据求和,用SUMIF函数就不能够完成了。这就可以用函数SUMPRODUCT。 用函数SUMPRODUCT计算符合多条件的数据和,其基本格式是: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求和数据区域) 数据表 ABCD1姓名性别

13、职称课时2A男中一153B女中二164C女中一145D男中一136E女中一187F男中二158G女中二169H男中一1410I男中一1711J女中一18要求:计算男、女分别是中一或中二的总课时数。 统计表F列 G列 H列 中一 中二男女在G2中编辑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回车确认后向下向右复制公式到H3单元格。 公式释义:性别区域$B$2:$B$11中满足条件男和职称区域$C$2:$C$11中满足条件中一的数据,通过判断计算后由1和0组成一个新的数据区域,这个新的数据区域再和课时区域$D$2:$D$

14、11中的对应数据相乘后求和。 公式对比:到此,对函数SUMPRODUCT用来计数和求和,试作一对比 计数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求和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不难看出,求和公式在原来的计数公式中,在相同判断条件下,增加了一个求和的数据区域。也就是说,用函数SUMPRODUCT求和,函数需要的参数一个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另一个是用来求和的数据区域。 四、用于排名次如下A列数据:A列 B列数据 名次56658965567890526090需要排出区域A2:A11中10个数据的名次。在B2中编辑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