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说课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1035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月日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年月日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年月日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年月日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月日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月日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月日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 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说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及判断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重、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年、月、日之

2、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又是教学的难点。二、教学法设想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奥运会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围绕教学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五大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通过上课日期、奥运会开幕时间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3、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第二环节:观察年历,探究新知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感知发现。对一个三年级学生来讲,对“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把握教学起点。再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年历卡片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发现各月及全年天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第二层次:总结梳理。数学课淡化基础知识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该记住的结论还是要记住。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发现,把分散、零乱的知识加以理和总结,让学生

4、知道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通过左拳记忆和歌诀记忆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各月及闰年、平年天数,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层次:探索平年、闰年的规律。平年、闰年的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平年、闰年的出现规律及判断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用电脑课件演示“万年历”,形象直观,令人信服。根据学生水平,判断平年、闰年时计算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直接给出计算结果,侧重于学生对判断方法的理解。用“小知识”补充,并根据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的层次,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激

5、发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环节:在学完新知以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1、说生日和“我说你猜”的游戏。这样的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吸引学生不断在大脑中进行回放、筛选符合条件的信息,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判断对错,对本节课知识当堂检测、反馈。第四环节:总结评价。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在互相总结中共同提高,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小学教案课件网利用年、月、日知识,自己动手做一张北京奥运会的倒计时卡,既与课堂开始遥相呼应,又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再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说评价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事一个整体。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游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习得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