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09444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98824643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

2、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号)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

3、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 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引发了一战。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

5、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产生,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

6、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对策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1945年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7、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宣战。扩大:苏德战争爆发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格局变化: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二战后到1991年的世界政治格局)二战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

8、违背历史潮流,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战的教训:(1)各大国在战争开始不应推行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2)各大国应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3)在战争初期对遭受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弱小国家给与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等。二战的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团结就是力量。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

9、展。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世界近代国际矛盾变化1、一战后:英美矛盾。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2、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3、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

10、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4、20世纪90年代后:南北矛盾。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面临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主要内容

11、: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2、两极格局 (19451991年)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注: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

12、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维护工具:联合国评价:A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德国分裂、美侵朝战争、美干涉中国内政)。B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C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D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欧盟、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主要内容:旧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

13、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一些问题:1.世界格局变化原因: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3.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

14、和平.4.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恐怖主义的威胁。四、重要国际组织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过程: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 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2、国际联盟提出: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

15、成立,为英法所操纵。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等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3、联合国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4、欧洲共同体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