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 (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07906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阳童年骆驼队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阳童年骆驼队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阳童年骆驼队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杨蓉课前谈话:聊北京1.师:同学们,知道咱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吗?(北京)那咱们来聊聊北京,因为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故事,就发生在北京。同学们,说起北京呀,你们去过吗?(没有)看来,去过北京的同学不多,那在电视上见过北京的图片或影片吗?(见过)来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生:2.师:是啊,在我们眼中北京是繁华的热闹的,(是现代的时尚的,甚至是国际化)。假如咱们让时光倒退90年,回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北京,那个时候的北京会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看,好,老师带来了一组老北京的旧照片,认真看。(欣赏老北京片)3.师:这是一组老北京的旧照片,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走进这样的北京

2、,去看看那里的景和那里的人,愿意吗?4.师:好,那我们先来认识故事的主人公,她名叫林海音,小名小英子,这是她5岁时的照片,这是她中年时的照片。她五岁时,随着父母从台湾来到北京,之后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就是在刚才我们看到的胡同、四合院里度过的。后来她回到了台湾,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名字叫作城南旧事。今天我们要读到的内容就是这本书的出版序言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1师:读到这个课题,你发现它与我们平时见到的课题有什么不同?2师:嗯,你观察得很仔细,这里用两个间隔号将三个互不相干的词语连在了一起,这样的课题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呢。来,同

3、学们,再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到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师过渡语:哟,你把三个词读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看,这样一个题目,多么富有诗意啊!“冬阳 童年 骆驼队”这一幅画面也成了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二、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童年时经历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她的心头呢?2(手指板书)同学们看童年时作者学骆驼咀嚼、幻想着驼铃的用途,一心想着帮骆驼剪毛,以及老是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看到她的这些想法和做法,你有什么感受?3师:是

4、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童年时作者那么天真,童年时她经历的事是那么有趣,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用笔划下来,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话写下你的感受。生勾画,教师巡视。4.师:读完了吗?谁来说说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谈感受) (一)学骆驼咀嚼师:你不仅想到了她的样子,还想到了她那傻傻的神情。还有同学觉得这件事有趣吗?(生自由举手。)师:啊,这么多呀!你们是怎么想的?来谈谈!1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子“学骆驼咀嚼”的这段童年往事。同学们读了课文,文章是怎样描写骆驼咀嚼草料的?谁来读读文中相关的句子!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

5、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2师:看到这情景,作者会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作者会感到很惊讶(好奇)师追问:哦,会很惊讶,为什么呀?师:哦,从没见过骆驼,为第一次见到了骆驼这样的长相而感到惊讶,你试着读读这句话: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师:同学们看,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那样”来表达她内心的惊讶之情,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呢?(练读)师:还为什么感到惊讶呢?生:骆驼吃草料的样子感到惊讶,它的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的,很特别。师:哦,还为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感到惊讶。你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讶: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

6、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3.师:来,同学们咱们一起读读这这段,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讶。4.师:看,通过同学们的阅读,为我们再现了骆驼咀嚼草料的那副样子。假如你就是小英子,你现在就站在骆驼的面前,你正在看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文字,看你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师朗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5师:同学们,睁开眼睛,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师:这就奇怪了,小英子看骆驼咀嚼,为什么自己牙齿也动起来了呢?师:哦,正如

7、文中所说“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7.师:这里的“呆”什么意思?生:师:看得太入神了,太专注了,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动起来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什么?生(齐答):骆驼。师:这真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小英子的那份专注!来读读这段话,8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预设(一)生:见过。 师:那有没有像小英子那样看到骆驼咀嚼草料,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动起牙齿来呢? (1)生:有。 师:看来你和小英子有同样的经历,当时发现自己跟着动牙齿是什么感受? (2)生:没有。 师:看来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没有深深地吸引你。预设(二)

8、生:没有见过。9.师:哦,看来杨老师还是幸运的了,去年暑假我在成都动物园里,见到过骆驼,还见到过骆驼咀嚼草料,不过,我当时就觉得看骆驼咀嚼没什么意思,挺平常的事儿嘛!耶,我怎么没有小英子的那个举动呢?10.师:有同学说,杨老师是大人了,是成年人了,所以看到骆驼咀嚼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你们知道林海音女士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岁了吗?(不知道)她已经四十二岁了,比杨老师的年龄还要大十来岁,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生(齐答):不会。11.师:是啊,不会。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到:“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出示下列文字,生齐读:

9、“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师过渡语:看来这段童年时学骆驼咀嚼的经历,只能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里,成为他永久的记忆。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有趣的,我们再接着谈,你觉得哪些事有趣?(二)谈驼铃生:我发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她和爸爸谈论铃铛的用途。我觉得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充满幻想,非常的天真,也非常的有趣。!1.师:他们谈论铃铛的用处,爸爸认为这个铃铛是做什么的?生: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到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而小英子认为呢?生: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

10、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3.师:一边是理性的爸爸,一边是天真无邪的女儿。他们会怎样谈论这个驼铃呢?我来当爸爸,都来当当小英子,你们来问我,好吗?(师生对读这段对话)4.师: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5.师:看来,在我们同学心中,对这骆驼脖子上挂的铃铛也充满了幻想,有同学认为:铃声好听,可以增加行路的情趣,对这驼铃的作用充满着诗意的想法。真值得祝贺!也有很多同学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这驼铃,比较同意爸爸的想法,这说明同学们在渐渐地长大,学会用

11、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了,也很值得祝贺!6.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四十二岁的林海音在写这段往事的时候,你觉得她还同意当年的想法吗?生:我觉得不会,因为师:是啊,不会了,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师过渡语: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做了,对驼铃的幻想我也不会再有了。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三)想剪驼毛生:林海音看着骆驼把脱下的驼绒袍子垂在肚皮底下,她想拿起剪刀帮骆驼剪整齐,1.师:看见骆驼那肚皮底下长长的毛,她就觉得生:她觉得

12、十分不整齐,就想帮它剪整齐。师:想帮骆驼剪毛!想法挺大胆的2.师:大家想,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还会想给骆驼剪剪不整齐的毛吗?生(齐答):不会。3.师:这种想法她已经不再有了,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不会再做了。再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师过渡语:在作者描述的童年往事当中,有一件事大家有没有注意?(四)、想骆驼生:与妈妈一起谈论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1.师:是怎么谈论(询问)的呢?我来当妈妈,谁来当小英子?来问问我!(抽生对读) 师:你可以叫叫我!2.师:都来当当小英子,来问问!

13、3.师: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看看这篇文章,林海音都问了些什么?。 4.师:童年的林海音问题真多啊!妈妈既然说她“总是问、总是问”,很显然,她问的问题肯定不仅仅是关于骆驼的,同学们想想,除了问关于骆驼的问题以外,在生活中,她可能还会问些什么?生:? 5.师:这些问题你们问得并不奇怪。的确是这样,作者在她的城南旧事这本书当中,也写到了自己“总是问、总是问”的情景。我们来看一看这段话,自己读一读。出示文字,生自由读:6.师;读到城南旧事的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7.师:是啊,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问,哎,她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啊?生:她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知道这到底是

14、什么东西。师: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8.师:这所有的问题,当作者中年时再想起来,你觉得她还想问吗?生:(摇摇头)可能不会了!9.师:很多问题可能已经不会再问,有些问题即使到中年也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可能她也不会再问了。就像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不会做了,满脑子的童年时代的问题也不会问了。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三、深深的怀念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1.师: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远离心灵的故乡,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

15、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作者心头会是什么感受呢?生:对童年生活的留恋!2.师:是的,一种深深的怀念。(师板书:深深的怀念)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相信课文学到这里,你已经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那份深深的怀念。(音乐起)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3.师:童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但是,这一幅“冬阳 童年 骆驼队”的画面,却深深地烙在我心里,成为我永恒的记忆,永远难以抹去,正如她在苦念北平中说到:啊,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和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那里的胡同、那里的四合院、那里的骆驼队,那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成为我永久的记忆。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