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68026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山大学的诗意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中山大学的文学解读张海鸥内容简介:用文学的心灵审度中山大学的历史、风景、人文,用自己的诗词文章 讲述这种种体验和心得。美丽的康乐园,美丽的诗文,深怀热爱的演讲人本 场演讲将引导人们对这座园林学府来一番唯美的感知、文学的解读、诗意的享 受。第一篇:康园史话康乐园记 2003.10.20南朝宋元嘉十载(公元 433 年),文帝逐康乐公谢灵运于广州,旋“诏于广 州行弃市刑”(宋书南史)。公晋室贵胄,大名士,创山水诗。以晋亡入 宋,而不合于刘氏,乃流连于浙东旷野明沙、池塘春草之间,终飘零于岭南。今 珠江南岸康乐园者,或即康乐公之禁所。然则康乐公违刘之罪,其千秋之罪耶? 其一时之罪耶?盖沧海桑田之间,

2、王朝易代之际,是非功罪之论,因时而变也。 唯康乐园林,岑寂千载始逢时运,大学于是兴焉。惜人文方兴,草木渐废。鸥每 念及此,良多感慨,因叹曰:江山胜境,因人而名;是非功过,因时而异。是遇也!若夫马岗山水,康园 草木,涵英蕴华,已历千祀。方其元古之时,飘渺天姿,扶疏地秀,佳木遮天, 清泉涌地,长短之鱼,优游于大小湖泊,黄白之鸟,飞翔于茂林修竹。后人迹渐 至,渔樵江渚,不知王朝之兴替,不染市廛之尘俗。天下之士,青史之笔,皆不 知广州城南,大泽之中,有此胜境。忽然天意眷顾,贶谪名士,从此村称康乐,丘名马岗。云山欹侧,媲美金谷; 珠水襟带,犹胜兰亭。是知山水自在,得士而名;草木自生,得士而荣。此千秋 之

3、遇也。其后名士殒殁,康园岑寂,一千五百年间,隐处南荒,知之者不过一地土人 耳。且土人但知鸡犬之声、鱼鸢之影,而不知康乐何谓也。又时来运至,大学兴焉,风云际会,名师聚焉。百年之间,钟公荣光初董其 校,孙公中山丕显其名,陈公序经礼聘其师。于是名士归心,名校归属,康乐华 园,人文荟萃,四海内外,咸尊此校矣。盖地之显晦,一如人事但遇耳。夫遇者,天时地利人和,此圣贤之论也。 遂叹千载园林,百年学府,荣枯相继者,草木也;熙熙攘攘者,众生也;薪 传火续者,文明也;日积月累而大浪淘沙者,青史也。昔夫子临流而叹逝,此固千秋之叹也,然则康乐园中,昼夜而逝者,其岁月 耶?人文耶?抑或草木耶?又忆屈子行吟泽畔,激扬清

4、浊,揄揶醉醒,此固千秋 之辨也,然则康乐园中,清则濯缨,浊则濯足,醉而乐,醒而忧者,其才耶?其 不才耶?抑或才与不才之间者耶?又念苏子舟游赤壁,因清风明月而悟变与不变 之理。此固千秋之悟也,然则康乐园中,变与不变者,其人文耶?抑或草木耶? 而逝与不逝,变与不变,其天意耶?抑或人事耶?且夫天意人事之与夺,草木人 文之变迁,众生贤愚与文明顺逆,是非功过之间,孰辨孰论耶?不知康园月色,今夕依旧否?亦不知马岗海棠,今岁仍在否?马岗顶绿色的书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当数三大名园:珞珈山、燕园、康乐园。 提起康乐园,见过她的人都会想到那条老树青坪的林荫路,却未必知道那路 只不过是马岗顶的长袖善舞而已。

5、康乐园的风神仪态,其实是以清幽深邃的马岗 顶为中心的。那里古木参天,绿茵覆地,春啭黄鹂,夏鸣鹧鸪,林花次第于四季, 秀色迷人于朝夕。谁也说不清那里的细叶榕为谁婆娑,凤尾竹为谁渊默。一年一 度,凤凰花红了,木棉花落了,看不尽的绿肥红瘦,为这里读书、工作、生活的 人们装点着春夏秋冬。所以说,只知林荫路而不知马岗顶的人,必定是走马看花的过客;而知道马 岗顶却不知其美的人,那就只能是窥夫子之门墙却不能入其堂奥的俗人了。解读 马岗顶,是既要有文化,又要有悟性的。南朝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将康乐公谢灵运流放广州,不久又“诏于广州行弃 市刑”。那是元嘉十载,公元 433年,公年仅 48 岁。他是晋室贵族,是大名

6、士, 是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 禽”等诗句广为传诵。如今的珠江南岸,在当时约略是一片汪洋,马岗顶或许是 一座孤岛,正适合安置康乐公这样的钦犯。不然康乐村这个名字因何而来呢? 1888年格致书院(美国基督教会所办)成立,1904 年选址康乐村,改为岭南大学, 1952 年中山大学入主康乐园。康乐公旧居早已无存,后人甚至无从考证马岗顶的茂林修竹间,是否曾经响 起他优雅的木履声,但他临刑前所作的诗篇却载于史乘:“恨我君子志,不获岩 上泯”。这千古遗恨回荡在康园夜色中,与惺亭的无言、黑石屋的神秘、寒柳堂 的特立,以及这学府的百年变迁,都积淀为康园文化,令

7、一代代后人敬畏着,感 动着,思索着如今的马岗顶,林木大概不会比康乐公散步时更茂盛吧,但其文化蕴含无疑 是与日俱增了。“玉在山而草木润”,近百年间,马岗顶一带一直是学术贤达、长 校政要雅居之地。比如我们中文人熟悉的硕学鸿儒陈寅恪、王力、杨荣国、容庚、 商承祚、王起等名师;又如著名校长钟荣光、陈序经、许崇清、冯乃超等。直到 现在,从吴越移职岭南的中大现任书记和校长,也住在马岗顶古朴的红砖房里。 马岗顶因此而海涵地负,隐喻着美德和人望,表征着名校名师事业,含蓄着一种 大学风范。这风范中有执着进取、廉洁自律、清高自守;也有渊博与宽厚、高贵 与淡泊、优容与雅量。这风范深得中大人的敬重和爱戴,如同马岗顶的

8、苍茫云树, 古老而富于生机。现在中文系最年高德劭的名师吴宏聪先生也久居马岗顶。吴老曾和我说起马 岗顶的地灵人杰、宗风懿范。林木掩映的数十幢红砖绿瓦的欧式小楼,似乎每一 幢都珍藏着丰富的文化故事。马岗顶像一本绿色的书,存传着百年学府的风华神 韵。那摇曳的树影和渊雅的小路,似乎总在讲述着曾经的故事,比如陈序经校长 如何将一批批名师请上马岗顶等等。我不由得想起古人“山不在高”的名言,其 实山水和大学一样,都须因人而名。去年 8 月,南京大学主办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一百多位海内外学者参 加,在一次晚宴上,主持人命我诵诗助兴,我便赞美康乐园并朗诵了拙作徘徊 的马岗顶。“三大名园”说颇得赞同,马岗顶引

9、起许多人神往。说真的,我希望 马岗顶名扬四海,希望马岗顶的可敬和可爱,能与她的清容秀貌一起,“与天壤 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记不清多少次对别人讲述我心目中的马岗顶了,我的师长、朋友、学生们 曾和我一样在这令人敬畏的绿色里流连。而我对她的解读和热爱仍在持续,和她 的年轮一起增长着。我深知这种解读和热爱,其实就是对我们所期待的大学精神、 名师风范、名山事业的解读和热爱。我曾在诗中赞美马岗顶的海棠:“那低亚的枝条,柔韧着百炼的刚强,依旧 是千秋的生长,物竞天择的艰辛啊,玉成你高贵的孤独。”吴老说康乐园中真的 有两株海棠,和当年西南联大的海棠不一样,和苏轼的黄州海棠自然也不一样。 我和他老人家相约

10、,海棠花开时,我陪他散步赏花,继续听他讲马岗顶的故事。第二篇:康园风景风敲竹韵 据说康乐园曾有七座竹园一百几十种竹,除本土竹种外,许多竹种是海归者 从世界各地运回来的。这些竹子除美化环境、供教学研究之用,还常常馈赠异地, 据说现在北京紫竹院的紫竹就取种于此。而这百年校园,荟萃和繁衍的,当然不 只是竹子,比如王力先生带着他的学术团队,从康乐园进驻燕园已是百年的守望早已分不清哪一丛携着南洋的氤氲哪一丛染着欧美的风情或许那些竹公竹婆还记得年少的迁徙几万里烟波浩渺往事如雨如风康园的紫竹到了北京,如今正郁郁葱葱每天阅读着国家图书馆古今多少事都如风摇竹影月光下竹影也朦胧还有未名湖畔的青竹黄竹不知还能否讲述

11、康乐公的故事如今的马岗顶还有多少往日的弟兄还有没有人醉卧竹林重温千秋竹梦传说康乐园曾有七片竹林林中有七位仙人后来竹林凋伤 仙人把竹种播散人间 化作竹园千万如今的康园竹林 没有往日的酒香和琴音 依旧是风敲竹韵 常有人牵着手或携着书 步量每一寸晨昏榕荫馥郁说起康乐园的美景,人们总会想到那些老树青坪榕荫郁蔽的路,却不知从康 乐公到修水先生,前贤们是怎样在晨曦和暮霭中散步的。百年校园,条条林荫路 上走过多少人,有过多少事许是康乐公长袖善舞化作这榕荫馥郁池塘边年年春草树林里日日鸣禽 榕荫路连着珠江 水远风长 牵着大学的精魂 钟灵毓秀是通达南北的绿 传薪续火是五湖四海的人 都说阅尽沧桑 可沧桑怎能阅尽 都

12、说树大根深 可哪有不死的大树 只有亘古的园林 康乐园林 嘉树成荫 凤凰似火 紫荆如云 芭蕉叶大 栀子香深 椰肥竹瘦 樟老梅新 哲生堂风摇九子铃 四角亭默对进士门 蝉鸣蛙唱里 老去的是你我的岁月 不老的是一脉学魂荷风淡淡据说康乐园本有十三处湖泊池沼,如今仍存者四。其名不详,园管习以方位 称之。东湖有荷,绿树环护,湖畔春情甚浓,书香飘逸。北门长方之池位置显赫, 然数十年间气象衰飒,两旁大王椰树肃立,岭南堂和中大牌坊分立南北,看珠江 东去。不知当年修建者是否有“雷池”或“大王池”之用意。西湖临康乐园酒家, 有玉色三孔桥与碧水相映,湖边沙明柳暗,是老幼康乐之湖。东北湖楼影湖光, 岸曲亭秀,最得马岗山水

13、韵致,水旁有松园,或称松园湖。湖畔总有人追寻爱已是往事吗水边芳草萋萋多少梦想成真多少境缘成尘东湖的荷花西湖的柳见证多少阅读的晨昏 青春牵手已成垂暮 戏水的儿童 怎知前辈爱的艰辛春风里木棉花开秋雨中枯荷残败谁见过环湖的路有始有终 谁见过湖边的人青春常在然而康园的记忆深处 湖边总是香飘四季 无论人喧世闹 无论天风海雨 校园纵有是非百变 湖水总是不离不弃那平静的宽容注定是永远的承受吗 那无言的守望终究是一池寒碧吗 当一场场演出曲终奏雅 明年的红舞鞋又在订做 水面飘来的依旧是淡淡荷风下渡秋风 下渡是珠江边的小小村落,紧邻康乐园。与其说它是中大的近邻,不如说是 中大学生乐园,出租屋、大排档、小士多,和学

14、生们相依为命。日复一日,人来 人去,演绎着色彩斑斓的青春剧来了师弟走了师兄 酒也匆匆 人也匆匆 又一番月色朦胧 又一场玉露金风 小店里狂歌痛饮纵横谈笑 没有鸿儒没有富翁 也没有一个是白丁 每个人都有的 是青春的理想和激情 窄门陋巷 邂逅多少情爱友爱 演绎多少得失成败 踏不破的门坎 阻不住的行程 都说人生如梦 梦中的你澹荡如风 停船酌酒相约下渡 许几桩心愿随几个缘 等一段青春的航行 秋风起时 帆影又从容怀士堂怀士堂,俗人称为“小礼堂”,是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是唯一有资格矗 立在中轴线上的堂奥,因为它是学校举行重要会议或礼仪的地方。取名“怀士”, 不知是否有古人“青青子衿”之意。可以肯定的是:这

15、里是人才聚首、风云际会 之地。所以中山先生手书的校训也树立于此。中大学子的照片,少不了这堂前堂 后的背景。至于大学的记忆深处 怀士堂神圣又神秘 就像千秋的孔子 淑士彰贤 传钵授笈 这里是洗礼的圣地 堂前芳草瀰瀰 层霄琼瑶郁郁 灯影书香里 说不尽大雁归来 鲲鹏振翼堂里的演讲伴着掌声 堂前的桃李浴着春风 任是豆蔻年华变了耆旧 任是露润霜滋四海飘零 经商治学为政 谁不从这里启程 月光中走来银发情侣 重温相思树下的往事 如今红豆已成林 只有海棠依旧黑石屋黑石屋是康乐园首位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的故居。1922.6.16 陈炯明兵变, 宋庆龄曾避难于此。1923 . 12 .21 孙中山曾在黑石屋与岭南大学

16、师生座谈。孙、 钟同乡,又是早期中兴会同志。此楼现为贵宾楼。楼前的大榕树和樟树不知有几 百岁了,对面永芳堂广场十八前贤的铜像肃立(他们站在那儿干什么呢),其中 第一位就是中山先生。他累了吗?累了就到钟校长家再喝杯茶吧谁在屋前种这些树 见证共和的沧桑 谁在小院清宵对饮 笑谈风云迢递 如今的鹧鸪声里 往事如梦如丝 那个属于校长和总统的夜晚 惊风密雨 交织一份海内天涯的乡谊 国之兴亡与校之盛衰 一如这故居的灯光 时明时暗 春来冬去 那些属于校长和教授的夜晚 灯光琴韵里 几度兰亭金谷 多少风期相许 酒香和茶香 醉了芳草萋萋 千秋草木百年校园 人如过客事如流水 凤凰花总在五月绽放紫荆花则要开在年底 沏一杯淡淡的茶在榕树下 细品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