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062717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育叙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想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在20102011学年度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初一(6)班上有几个成绩差的同学,如孙召辉、任航、李洪斌等,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

2、,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如此下去,他们会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对他们加强教育。其教育过程叙事如下:(1)平时多关注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能否听懂课;对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父母不在家他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天气冷了有没有厚衣服穿;言语间流露出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很是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神了,作业也

3、能按时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认真。 (2)课余时间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孤僻的性格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无益处,并鼓励他们尝试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并且,我还注意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3)由于他们底子差,平时上课很难听懂课,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只要他们没学会的,我都给他们辅导,把他们不懂得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竟能举手并正确的回答问题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名次基本处在中等的位置。然而在初一下

4、学期,我发现他们几位同学,每次讨论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1)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

5、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上述原因,客观上对三位同学“离群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上讲,由于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用人观”和人才标准认识不足,把人才标准绝对化,对“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通过沿海地区有些行业技术工人工资高于硕士生工资的例子,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

6、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齐新都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孙召辉、任航、李洪斌等先送一句话给齐新都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7、3)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上述三个同学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孙召辉、任航、李洪斌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进

8、入初二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而且他们的知识根基,不如那些成绩一直都比较好的同学的知识根基稳固。以致于这些后来居上的同学,在初二的学习中倍感吃力,对部分章节的内容仍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给他们增加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为了把所有的内容都很好的掌握,给初四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晚上熬到很晚,缩短睡眠时间而用来学习。在期中考试后,我发现他们经常上课时晕晕沉沉,有时竟然上课睡着了。于是,课后我就找他们谈话。当得知他们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学习才导致上课睡着后,我立即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并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笔末倒置了,对学习不仅无益甚至还有害。为了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我没事几乎不离开班级,随时为他们讲解遇到的难题。恢复正常的作息以后,他们上课时明显有精神了,头脑也似乎更灵活了,难题一点就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再次飞跃,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