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05161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应教会学生 分析问题的方法摘要:教学中可以在物理实例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从抓住事物构成的要素分析判断事物是否变化、是否相同,抓住事物变化的节点,分析变化的过程,用基本规律分析问题,习得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关键词:物理教学;分析问题;物理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一听就会,但是课后解决问题却一做就错,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的抓住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导致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能排除物理情境中的干扰因素,抓不住问题本质,从而造成思维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课后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升华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外,还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的

2、点拨升华,让学生的思维具有一般性,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一 抓住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在分析例子时,适当引导学生掌握:在分析判断事物是否变化、是否相同以及对事物的结果进行描述时,要抓住事物的构成要素。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六节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的很好,对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及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都能很好的应用,但是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对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掌握的很差,几乎是做一道错一道,包括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问题是这样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两个:压力

3、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三个:是否有压力;接触面是否光滑;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然后通过对比以下两种物理情境,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掌握了对摩擦力的受力分析问题。1.如图所示,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加速斜向上运动,请画出货物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2.一长方体实心木块,随着传送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8所示),忽略空气阻力,请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在第二题中,学生经常在水平方向多画一个摩擦力。通过与学生认真就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逐一分析,孩子们终于懂得在这种情境中水平方向没有摩擦力的原因是木块与传送带之间既没有相对运动也没

4、有相对运动趋势。三个条件缺少一个,没有产生摩擦力。而第一题,由于传送带不是在水平方向,是斜向上的,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同时货物对传送带有压力,传送带表面是粗糙的,三个条件均满足,故存在沿传送带方向的摩擦力,下一步是判断摩擦力的方向问题,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由于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加速斜向上运动,货物相对于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判断事物是否发生变化,这是我们在社会生存的一项必备的能力,对此,我们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可以慢慢给学生渗透,让学生习得这一能力。二 抓住事物变化节点分析物理过程在学习北师大版物

5、理八年级下册透镜一章时,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都能很熟悉了,可是在做题时却漏洞百出。比如: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本题答案是A。很多学生做错,就是没有抓住图像中的节点。即图像中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是20cm,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和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故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选A。通过对以上节点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的抓住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这一关键的节点,使分析更有序,更准确。让学生明白分

6、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像描述历史进程时,抓住一些关键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三 用基本规律分析物理问题物理情境千变万化,要让学生能解决各种变化情境中的物理问题,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物理本质。这与现实生活也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分析问题时也要抓住事物变化中不变的本质。初中热学分两大块,第一版块是八年级上期第一章物态变化,第二板块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学到第十章时,学生把物态变化忘得差不多了,遇到问题不能把第一章的基础知识拿来用,思维很狭窄,导致一些看似简单的题却做不对。比如6.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7、”)t3时的内能,理由是_这是一道周清题,班里有六十名学生,仅有十人做对。讲评时问学生晶体熔化时的条件有一半的同学能回答出来,说明学生基础不差,可是却不会把基础知识和内能的知识联系起来分析运用,导致这道题的正确率这么低。在课堂上对同学们有了这次提醒,在接着的一次周清考试中,百分之四十的同学能正确思考问题了,周清过关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思维方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在相应的情景下要多反复提醒和巩固才能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培养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对物理问题进行适当点拨升华,“教师要精巧地设计问题的点拨方法,要既能有效揭露物理问题的本质,又能体验方法的巧妙,从而从内心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后劲。”更要让学生在点拨升华中掌握一般的方法,以便在解决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时能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会学生一般的方法才是教学的捷径,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抓住变化情境的不变本质。 2015.9贾红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