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03121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临床修改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的资助。雷雳1 马利艳2(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2;2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89)摘要:目的:考察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

2、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即时通讯服务偏好问卷、自我认同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即时通讯服务偏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病理性互联网的使用;自我认同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病理性互联网的使用;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对于高自我认同者,即时通讯不能够显著预测病理性互联网的使用,而对于低自我认同者,即时通讯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病理性互联网的使用。结论:自我认同完成能够减缓即时通讯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正向关系,对个体起到保护作用。关键词:自我认同 即时通讯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调节作用The Moderate Effect of Self-Ide

3、ntit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and Internet Us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moderate effect of Self-Identit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Methods: we recruited 123 students from a junio

4、r high school to complete Ego Identity Scale and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Scale and 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 Results: Instant messagin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while Self-Identity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negatively, and

5、 at the same time, self-identity moder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pecifically, for Self-Identity diffusion students, instant messaging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ignificantly, but for the students with Self-Identity achievement

6、, the rel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elf-Identity achievement weakened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it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Keywords: self-identity instant messaging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moderate ef

7、fect1 问题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成为一种普遍而且重要的沟通方式。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作为一种重要的CMC方式,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实时的(real-time)、同步性的(synchronous)/近乎同步性的(near- synchronous)、一对一的文本沟通(texting communication)方式1,2。ICQ、AIM、MSN等是人们喜欢的CMC工具。在国内QQ是目前用户数量最多的IM,MSN、UC 等也拥有大量的用户3。IM的实时性、同步性、

8、匿名性等特性使其成为青少年喜欢的CMC沟通工具4。据美国非盈利性机构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5的调查结果,75的青少年网民在使用IM,占美国所有青少年人群的2/3,IM已经成为青少年互联网生活的中心。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6 的调查结果,34.5的网民报告经常使用IM服务。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青少年学生使用IM对其发展的影响。当然,青少年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网络成瘾”,这在研究上通常被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是指过度的和不恰当的互联网使用。

9、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个体的学业成绩下降、时间管理出现混乱,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青少年对QQ中人际关系的过分依赖可能会减少他们在现实中与人交往的愿望,有人形象地把这比喻为“人际关系的机械化”7 。Leung8 对香港1624岁之间的青少年进行的调查发现ICQ的使用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问题互联网的使用,许多使用IM的学生说“我对IM成瘾了”9;Chak和Leung10进行的研究同样也发现ICQ的使用能够预测问题互联网的使用。在青少年期,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自我认同(self-identity)的发展11。自我认同是个体对“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我将来会是

10、什么样的人”的回答。Erikson区分了自我认同完成和自我认同扩散两种不同的自我认同状态。自我认同完成的青少年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进行积极的投入;自我认同扩散者没有仔细思考过自我认同问题,也没有详细计划未来的生活。互联网的匿名性12、视觉和听觉线索的缺失13 等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探索自我的理想空间,个体可以自由的在互联网上进行角色扮演,有研究发现个体在互联网上进行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自我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自我13。自我认同完成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我,而低自我认同者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对未来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他们更多的沉浸在互联网的

11、世界中进行角色扮演。交互作用心理学强调人的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的情境之间多维度、持续的交互作用的函数,并且个体是能动的行为者14。网络成瘾行为的个体差异可能正是由于个体特点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共同导致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个体特征和互联网服务的情境特征综合考察网络成瘾行为,同时结合自我认同完成个体和自我认同扩散个体的特点我们假定自我认同的发展水平能够调节即时通讯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抽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三个班共123人,排除没有上网和问卷填写无效的被试,得到有效被试106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46人,有1人没有填写性别,被试平均年龄为12.27.489岁。2

12、.2测量工具 2.2.1 即时通讯服务偏好艾瑞资讯公司3的网民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用户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集中在腾讯QQ、MSN上,因此本研究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包括QQ、MSN等,同时加入了用户较常使用的UC。要求个体在5点量表上评估对IM的偏好程度。2.2.2自我认同量表 采用Tan等1977年编制的自我认同量表(Ego Identity Scale)15。该量表根据Erikson提出的自我认同特征编制。要求被试在配对的描述自我认同完成和自我认同扩散的句子中选择与自己相符的。被试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认同完成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2.2.3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采用雷

13、雳和杨洋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16。该量表包括38个项目,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估项目与自己的符合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卷入程度越高。该量表有较好的重测信度(0.857)和内部一致性系数(0.948)。2.3 程序与数据处理由心理系研究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3 结果3.1初中生即时通讯、自我认同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相关分析首先对自我认同、即时通讯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进行相关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即时通讯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正相关,与自我认同相关不显著;自我认同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显著负相关。表1 即时通讯

14、、自我认同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相关分析平均数标准差即时通讯自我认同PIU即时通讯3.3911.5471自我认同7.4042.245.1941PIU69.40724.743.261*-.241*1注:* p.05,* p.01,下同。3.2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为了考察自我认同与即时通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即时通讯和自我认同进行中心化,然后以即时通讯、自我认同和即时通讯自我认同为自变量,以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第一步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即时通讯和自我认同;第二步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即时通讯自我认同,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2。表2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分层回

15、归分析自变量BSERR2SER2变化F变化第一步即时通讯、自我认同常数.9132.420.458.21021.759.2109.871*即时通讯6.0761.584.393*自我认同-3.2911.048-.322*第二步即时通讯、自我认同、交互项常数1.8862.407.505.25521.264.0454.674*即时通讯5.9121.550.383*自我认同-3.4931.028-.342*交互项-1.389.643-.214*由表2可知即时通讯与自我认同的主效应显著,两者联合起来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1,即时通讯与自我认同的交互作用显著(B=-1.389,p.05),三者联合起来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5.5。对测定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同样证明即时通讯与自我认同的交互作用显著(F4.674, p.05)。为了进一步更好地解释即时通讯和自我认同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自我认同的平均分为界线把自我认同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即自我认同完成组(高分组)和自我认同扩散组(低分组)。然后以即时通讯为自变量,以PIU为因变量分别对自我认同完成组和自我认同扩散组被试进行分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3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