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0242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解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当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经济学解释从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谈起詹 新 宇(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7)摘 要:我国当前正处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道德观念的滑坡等,导致了当前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震惊中外的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就是典型),其存在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经济学的视野出发,根据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现状,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并对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猖獗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一些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粗浅建议。关键词:假冒伪劣;危害;原因;对策An Economic Analysis

2、on Forged or Poor Quality Goods in ChinaZhan Xin_yu(School of Econom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107, China)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forged and poor quality goods such as Fuyang Incident of Anhui Province has caused our nation great losses in various aspects like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

3、re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economic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d the status ,harmfulness and main reason of existence of forged and poor quality goods ,and made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 proposals.Key words :forged and poor quality goods ;harmfulness ;reason ;control一、引 言头大,嘴小,浮肿,微烧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

4、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而其罪魁祸首竟然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营养价值连米粉面粉都不如的劣质“空壳奶粉”,充斥着安徽阜阳农村。食用“空壳奶粉”的婴儿,成了身体瘦弱脑袋偏大的“大头娃娃”,严重的直至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据报载,自2003年以来,“大头娃娃”在阜阳大约有一两百人,其中死亡的多达58人。这个消息从今年3月下旬至今,经过媒体的“加强报道”,特别是4月19日央视的报道,震惊了世人。事件曝光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批示,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进行调查。一石激起千重浪,全国掀起了一股打击劣质幼儿奶粉的高潮。据悉,太原、厦门、上海、

5、大同、唐山等地,陆续揪出劣质奶粉造假窝点43家,其中还有许多竟有着合法身份。安徽阜阳的假冒伪劣“毒奶粉”事件,使得我们不禁有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假鞋、假烟、假表,以及去年的“黑心棉被”、“瘦肉精猪肉”等,假冒伪劣商品如同顽强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这两年来有1/4的家庭受到过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涉及5000万城市消费者,98.5%的消费者受到经济损失。这种大范围、大规模的制假售假活动,有损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破坏了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而且最终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效应。为什么我国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6、的活动没有随着国家一轮轮的“打假”活动迅速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中有关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假冒伪劣商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做一点探讨。二、 从经济学视野看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败坏了我国的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并且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往往会滋生大量的腐败现象,严重的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可见,假冒伪劣商品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真可谓假冒伪劣“猛于虎”,也因此有人把做假经济比作是“砒霜经济”(意指自取灭亡的经济)。下面我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危害作一粗浅的阐释。(一)“假冒伪劣”的存在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

7、经济的实质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通过价格、竞争等杠杆,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价格竞争等杠杆,损害了“优质产品企业”的权益。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正当竞争和低价倾销,导致真货斗不过假货,名优商品斗不过伪劣商品,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几乎每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都会出现相应的假冒伪劣商品,企业产品的市场被挤占,企业千辛万苦创立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被侵害,利润下降,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已不愿或不敢在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上大量投资,致使资源更多的流向了“劣质产品企业”,从而误导了资源流向,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8、。而由打假带来的行政成本以及“优质产品企业”发生的同打击假冒产品有关的广告费,更是一种资源的“纯浪费”。(二)“假冒伪劣”导致了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首先假冒伪劣商品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基本上是非法地下生产,又主要以非正当手段进入市场流通,因此,既逃避了流转税,也逃掉了企业所得税。据测算,近几年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国家税收损失每年高达250亿元左右。其次假冒伪劣商品扭曲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劣质产品企业”往往比“优质产品企业”有着更低的总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加上“优质产品企业”为打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劣质产品企业”一般都具有比“优质产品企业”高得多的

9、总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从而获得比“优质产品企业”多得多的生产者剩余(见图1);也就是说,在“劣质产品企业”和“优质产品企业”之间,市场对二者进行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无异于“奖懒罚勤”,不符合市场经济中“经济公平”的原则,造成了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图1(a)图解:AVC1为“优质产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VC2为“劣质产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如果二者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则“优质产品”企业的利润为A,“劣质产品”企业的利润为A+B,B为“劣质产品”企业以次充好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图1(b)图解:AVC1为“优质严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VC2为“劣质产品”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劣质产品”

10、企业以比P1低得多的价格P2出售自己的商品,就能获得和“优质产品”企业相同的利润;在P1和P2之间,“劣质产品”企业以任一价格P3出,就能获得比“优质产品”企业更多的利润。(三)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居民社会经济福利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低,较高水平的设备和技术较难得到,制假售假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往往以劣质商品假冒正牌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的“以次充好”行为剥夺了消费者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见图2),同时因假冒伪劣商口的“劣质”问题还造成了伤害、致死致残等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就是一例),使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多方面

11、伤害,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图2如图2所示:假设消费者对某商品的“优质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曲线(需求曲线)为Dl,而对该商品的“劣质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曲线(需求曲线)为D2;假设消费者在购买阶段消费者无法判别该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只有消费以后才能判断出商品质量的好坏。S为该商品的“劣质产品”的供给曲线。现消费者购买了Q1数量该商品的“劣质产品”,如果该“劣质产品”作为“劣质产品”出售,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3,消费者剩余为A+B+C;如果该“劣质产品”作为“优质产品”出售,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由于“劣质产品”的以次充好,使它可以按照“优质产品”价格P1进行出售,此

12、时的消费者剩余为A,B+C被“劣质产品”的生产者剥夺,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如果“劣质产品”的生产者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以低价P2进行倾销,则消费者剩余为A+B,C为被剥夺的消费者剩余。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经济学解释我国当前正处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不完善,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道德观念的滑坡等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深刻制度原因,但由于学术界的各位前辈们对其讨论较多,在此不再赘述。下面我想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滋生假冒伪劣商品的原因:(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假冒伪劣”的直接动因众所周知,无论是厂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其生产经营的目的都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是其途径之一。对

13、厂商而言,降低成本最为便捷的方式莫过于降低产品质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对批发商、零售商而言,其主要经营成本在于进货的成本,相对于质优产品来说,购进假冒伪劣产品所花费的成本显然大幅下降。这样,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形成“厂商批发商零售商”一条龙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组织,通过共同欺骗消费者而牟取暴利。(二)产品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假冒伪劣”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的对象或内容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是完全相同的,从而形成交易双方在信息的拥有量上的不对称。之所以存在信息不对称,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 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由于交易者所拥有和能够支配的资源的有限性,特

14、别是时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知识的有限性,从而决定其对交易对象或内容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即对信息掌握的不完全性。对交易者来说,其从事的经济活动或其它活动在时间上具有竞争性、排斥性,因而卖方相对于买方对商品的相关信息占优势,导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2 搜寻信息的成本存在性。对交易者而言,要了解或掌握交易对象或内容的相关信息,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经济资源,这无疑就是其所花费的成本。根据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人”的交易者会对搜寻商品相关信息与否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用)进行分析比较,如果投入较多经济资源获得的效用较少或比不投入要低,则其会选择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从而导致交易双方信息

15、不对称。3 信息的垄断性。信息是一种资源,其具有价值(体现为需求方对信息的搜寻成本)。因此,在交易市场中,作为交易对象或内容信息占优的卖方,在赚取最大化利益的驱使下,其会对信息处于劣势的买方隐藏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具有激励作用。由于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作为劣势方的买方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商品时,无法辨其优劣真假,其理性选择就是进行折衷处理,即其理性支付价格为优劣商品市场价格的加权价,亦即,假定优质商品的正常市场交易价为PG,假冒伪劣商品的正常市场交易价为PB(这时交易双方拥有完全信息),则买方所提供的加权价:P=PG+PB,其中、为权

16、重,、0,1,一般、取值0.5。显然,作为生产优质产品的厂商来说,其可能面临较少的利益甚至亏本。假定其生产的数量为Q1,利润为1,则在信息充分与否的不同情况下,经市场交易其利润变化量为1=Q1(P-PG),显然,当、取值0.5时,10。因此,这无疑激励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商扩大生产以赚取更大利润,而那些生产优质产品的厂商转向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分享利润或进入其它市场,从而形成假冒伪劣商品将优质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三)地方官员的腐败寻租行为是“假冒伪劣”泛滥的重要条件在处理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上,地方政府无一例外地把制假、售假活动斥之为不合法的活动,并拥有打假治劣的权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