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末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98871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期末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一、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准确选项填在后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这里的“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是对各种具体物质现象的概括和抽象 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是以运动作为唯一特性的A、 B、 C、 D、2、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舜”。可见,相对于具体科学来说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哲学是人类无所不能的科学的理解工具D、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概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2、3、转基因物种是在已有的物种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加入业已存有的其他物种的基因。如果没有业已存有的物种、基因,不遵循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这表明来源:Zxxk.ComA、人创造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B、改造自然物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有为前提C、创造新物种是意识能动性的结果D、自然界的存有和发展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先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和增大对种地的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哲学依据是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发展状况 自然界的存有和发展是客观的A、 B、 C、 D、5、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关键是看其: A出现的早晚和力量的强弱 B是否成熟和完善C是否贴有时髦标签 D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无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6、在实际工作中,准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A、是否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B、是否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是否坚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D、是否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哲学上,各种观点分为不同派别。78题来源:学|科|网7、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基本问题分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主观主义

4、和唯物主义 从主观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问题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从主观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问题8、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理解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B、促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C、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形成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9、十七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推动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因为,准确理解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是制定和执

5、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就能解决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问题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A、 B、 C、 D、10、在洛阳牡丹花会上,植物学家和文学作家对牡丹的反映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 A.世界观不同 B.立场不同 来源:Zxxk.Com C.知识结构不同 D.人生观不同11、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问题。这个做法表明A、原因和结果有着严格的区别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C、人们不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12、宗教观点、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A人的

6、头脑主观自生的 B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了人脑的结果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虚幻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13、草原上,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在一起,紧紧抱成一团,然后像滚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在滚动的过程中,蚂蚁球发出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身体为整个集体开拓生路发出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这启示我们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只有个人的牺牲,才会有集体的生存和发展 D、整体高于部分,整体可以脱离部分而存在1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7、马克思的话提示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 B、 C、 D、15、恩格斯说:“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就会陷入 A、绝对化和片面性 B、唯物主义和片面性 C、形而上学和绝对性 D、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16、一些地方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人工降雨措施。“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1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告

8、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坚持两分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也是随意的18、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教育部提出,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区市进行“京剧进课堂”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回答2021题19、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不同的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辩别不同的派别。这表明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孤立存在 B、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

9、事物的根据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特殊性可以脱离普遍性而单独存在20、“京剧进课堂”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的做法 A、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B、遵循了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 C、说明科学的思维方法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D、表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的哲学原理有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A、 B、 C、 D、22、

10、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上述认识蕴涵的哲理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办事情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A、 B、 C、 D、23、西藏解放50多年来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扶持、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西藏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结果。这表明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奉献精神是西藏发生巨大变化的决定力量C、只要团结互助,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4、2010年是我国改革

11、开放32周年。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哲学依据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主要矛盾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A、 B、 C、 D、 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的根本分歧是A、是否承认和揭露矛盾 B、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D、是否承认矛盾具有特殊性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材料一 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很多人对革命前途产生悲观的念头。毛泽东

12、批评了一些人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并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革命高潮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材料二 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九年,在全国执政六十一年,是拥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请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因是什么?(25分)2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请简要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辩证法依据。(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