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7380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考试结束前丽江市2021年秋季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命题学校: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 命题人:李玉玲 文国丽 (全卷四个大题,共22个小题,共8页;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前须知:1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 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达,也是中国文化

2、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 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 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 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 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 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中

3、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 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 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 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 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表达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 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

4、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谦惊而异之。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父终,酌饮不入口者五日。太宗徇地渭北,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 为。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谐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入春宫,擢 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既任总百司,虔 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假设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

5、焉。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 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救遣名医敕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 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假设孤负圣君,那么死有余责。”后疾增 剧,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谥日文昭,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 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

6、供御膳/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 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B.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 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C.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 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D.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 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黔黎,黔首、黎民的合称,泛指百姓。古代百姓的常见称呼还有布衣、庶民、黎庶、氓等。B.春宫,也称东宫

7、,古代宫殿,后指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宫”。C.太子少师,古代官名。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多为虚衔无实职。D.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祭祀、宴餐、科举、官员选拔和外事活动的大臣。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房乔聪敏异常,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看法,意识到隋朝存在的隐患,并对局势做出预判。B.房乔侍亲至孝,父亲生病衣不解带侍疾,父亲去世哀伤异常,五日不思饮食。C.房乔处理政务尽心竭力,明晰练达,因才取士,不苛求别人,审订法令,意在宽严相济。D.房乔与太宗君臣相得,感情深厚。房乔病重,太宗遣使派医,问候诊治,甚至亲自探望,握手叙

8、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假设孤负圣君,那么死有余责。(2)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答案】10.C11. D 12. C13. (1)我自己估计病势危急严重,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辜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未尽 的责任。(2)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解析】【分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能自胜”作“感咽”的补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尚食”是名词,作“供”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应选C。句子翻译: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

9、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1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主管官员选拔”错误,“官员选拔”是吏部尚书掌管。应选Do【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 “意在宽严相济”错误。原文是“意在宽平”,即“意在宽容和平稳”,不是“宽严相济”。应选C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 “度”,估计;“笃”,严重;“孤”,辜负;“余责”,未尽的责任。(2) “累叶”,累世、世代;“节”,有气节;“尚”,尊崇;“师”,以为师,学习。【点睛】文言文翻

10、译记清两原那么,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到达“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正确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但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11、、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 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房玄龄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 书,善于写文章。曾经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天下大平,舆论都认为国运会很久长,房玄龄却私下里对父 亲说:“隋帝本来没有功业德行,只是欺编迷惑百性,不替后代做长远打算,混淆了嫡庶子的亲疏尊卑关 系,致使互相倾轧争夺,太子王侯,比赛着纵欲享乐,最后必然自相残杀,不能保全帝位国家。眼下虽然 太平,它的灭亡可以翘首足来等到。“房彦谦听了又惊恐又惊讶。父亲重病持续一百天,房玄龄伺候喝药 吃饭,不曾脱过衣服打过盹。父亲去世,五天之久滴水未沾。太宗

12、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 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用尽自 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隐太子认为房玄龄、杜如晦是太宗亲近看重的人,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诬陷他们,因此他们都被 高祖赶出了秦王府。到太宗立为皇太子时,房玄龄被提拔为太子右庶子,赏赐给他五千匹绢。贞观三年 (629),授予房玄龄太子少师官衔,他坚决推辞,只任代理太子詹事,兼任礼部尚书。负责统管朝廷各部 门政务以后,他忠于职守从不懈怠,尽心竭力,不愿出现一点失误。听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就像是自己有 那优点长处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

13、加以整治,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 平稳。取用人才不求全责备,不用自己的长处苛求别人,按照才干安排职务,出身卑微也无阻碍。公众舆 论赘扬他是贤相。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 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 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 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房玄龄于是对儿子们说:“我想我是病得快要死了,皇上对我 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亏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责任。“后病情加重,屡次派宦官问候。

14、皇上又亲 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不久去世,享年七十。谥号叫文昭,把他安葬在太宗为自己预先营造的昭 陵墓地。房玄龄曾经就骄横奢侈积习不改的问题训诫过儿子们,一定不能用地位名望欺压别人,又说:“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琴歌李顾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深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琴师)。深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清淮:地名,地近淮水。云 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5、,此代指归隐。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B.三、四句转折一笔,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说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15 .此诗七、八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什么 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答案】14.D15.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

16、间。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 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 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解析】【分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D. “还乡暗自潸然泪下”错,这首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应该是 诗人离京,友人给他饯行,“暗自潸然泪下”于文无据,尾联的句意是“奉命去远离乡关的清淮,敬告大 家我要归隐云山”,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应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接着对诗歌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