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923401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上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课案课 型新授案 序第二课时执教大公镇中心小学 于爱芬理论支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最充分的个性化解读的时间与空间,在“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让学生入乎文里,又出乎文外,从而把握文本的真实意蕴,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眼或是文本的主题,“提领而顿”,“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其感受文本的精髓,并且对这一精髓的品读与感

2、悟力避游离与分散, 从而让他们在思维深处生成“具有语文特质”的东西。在本课中,教者根据“文包诗”类的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教师准备:课件、古典音乐学生准备:课时安

3、排1课时设 计 内 容一、课前自主预习: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以_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名篇_的创作经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_、对_的思念之情。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复习导入1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900多年前,和苏轼一起共度中秋。课件演示: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2同学们,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3在月色如此美丽的中秋佳节,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

4、。(板书)5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课文,一起走进苏轼的内心深处。1生认真看画面。2学生有顺序地描绘月夜美景。3生读。4看老师板书,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二、学习课文13小节三、学习课文第4节四、学习第5节五、积累内化,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3节,想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根据交流情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1)什么是“手足情深”?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2)什么是“形影不离”?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3)“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

5、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导朗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是啊,诗人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想起了他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让我们带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再来朗读课文第四小节。(指名读,比赛读)5引导学生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1过渡语:(演示课件:文中插图)瞧,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耀眼的明月,月光似水,把银色的光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2在这月色如水的中秋之夜,

6、苏轼刚刚是心绪不宁,现在却又开始埋怨起来。(1)这里的“埋怨”是什么意思呢?(2)什么时候你埋怨过谁?你因为什么而埋怨?(3)那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A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因而埋怨。B抓“眼睁睁”,体会苏轼的无奈,因而埋怨。C反复诵读,体会苏轼悲凉的埋怨。(4)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而苏轼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这时,他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配乐朗读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

7、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指名朗读,齐读朗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引读,看着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怨起来再读这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课件出示)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三读这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1那么苏轼是不是一直这样埋怨下去呢?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这个词什么意思?(就是换了

8、个想法)他怎么想的?2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苏轼啊: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即时理解悲、离)(1)你来劝慰我,你知道我的悲伤吗?(你的悲伤就是和弟弟分别不能团聚)(2)是啊,不能和弟弟团聚,我思念着他,心绪不宁,这种心情,你能理解吗?(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3)谢谢你!谢谢你的劝解,我现在觉得好多了!宽慰很多!你说得不错!真是(出示、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3是啊(指读: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是啊,不会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缺陷的,有遗憾的),这样是很正常的,正所谓(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腹牢骚的苏轼吗?(不是,他宽慰了许多)5是啊,月无情,人有情。诗人正因为想到这些,所以他从困惑中、从忧伤、埋怨中解脱了出来。只要与弟弟的心灵相通,相互挂念,即使距离再远也近若咫尺,不会感到孤单。此时,苏轼的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祝愿,他的心暖了。这美好的祝愿是什么?(但愿美好的感情)用词中的句子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板书:千里

10、共婵娟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婵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月亮/美满的月光)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引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送给所有人,分别的,团聚的)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读一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中秋的月亮那么圆、那么亮,现在苏轼更是赋予了它美好的祝愿,它让多少离别的人不再忍受相思之苦,而在一轮明月下,心心相印,情意相通。所以,我们要感谢苏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谢之情,一起来聆听这首流传千苦的不朽诗篇吧!(听配乐朗诵)2让我们回

11、到课文,为什么课文要以这句词为题呢?(因为它是词中最有名的一句。)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指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课后请大家搜集关于中秋的诗词及苏东坡的其它诗词。4让我们跟着王菲哼唱由苏轼水调歌头谱成的曲子吧!一起为天下有情人祝福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2学生交流,纠正。3学生读,师生点评,再读。4指名读,比赛读5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1学生交流。2生交流,理解文本。3一生读。4生看图,想象苏轼可能会说些什么。自由练读。5指名读,齐读(配乐)6学生读。1生回答。2师生置换角色,师扮演苏轼,生用苏轼后来的想法来劝告。3角色演练。4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课文。5生在理解的基

12、础再次齐读。1生看屏幕上出示的整首词,联系诗人当时的心情,配乐朗诵。2生扣题思考,再读。3生记录课后作业。4一起哼唱水调歌头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句段,并逐步进行朗读的训练,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引导学生想象万家团圆,欢度佳节的情景,能够与下文的苏轼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地体会苏轼的内心世界。抓住关键词,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刻领悟作者情感的变化。引领孩子们走进苏轼的内心,体会他情感的变化。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读、自悟,逐渐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重点突破,读中感悟。通过拓展,扩大阅读面,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课文、作者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附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