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89950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新课程培训zz0731023 国防科大附属中学 张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前一框已通过讲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讲到了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讲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性和党的执政方式,学生对党的知识已有一定了解。本框讲的党的执政理念,分三目,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的党员说起,感性认识党的执政理念,第二目讲在党依据自身的执政理念不断发展、完善党的理论体系,最后一目谈到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党和国家通过媒体进行的引导;第二是通过历史和政治两大

2、学科的部分内容进行教育;第三是家庭和整个社会成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舆论评价。就三大方面的影响力看第三个方面影响是最大的,且负面评价较多。因此,本课教学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信还是不信?当前学生对于党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对党的革命历史比较认可,对当前的中国共产党却存在一定的看法;其次,学生普遍认为外国的政党比中国的好,外国政党更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再次,学生对老师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也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和老师谈优秀党员的事迹让学生对党的执政理念有初步认识;通过对比中外执政党

3、对重大民生问题的处理强化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探讨如何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入客观的认识,信赖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共产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与时俱进的体系【教学方法】学生体验、教师启发,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探讨【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中国任职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书记河北晋州吕家庄党支部书记高能权视频 设问:(1)高能权之所以成

4、为中国任职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导出课题因为他始终奉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优秀共产党员及其先进事迹。 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先进共产党员不是个案,而是一个群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党的先进性。 (3)村民们说,他们能过上好日子,是因为“摊上了一个思想不落后,能跟上形势的好支书”。这体现着高能权什么样的可贵品质?(过渡到第二目)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永葆活力,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还在于她不断地深化理论、发展理论,解决每一阶段人民群众最直

5、接、最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考以下问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进行理论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全体党员,使自己的思想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说到这里,我们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今天的中

6、国共产党还真能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吗?还有些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做的美国照样能做到,甚至做的更好。不用争辩,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体验感悟:中外媒体对中美抗灾表现评价中国抗灾: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17日在头版发表文章说,中国领导人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到地震现场慰问灾民,亲自指挥救援行动,这表明中国领导人关心民众疾苦,重视民情,身体力行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美国彭博社5月18日报道说,在这次地震灾难中,中国军队反应迅速。在地震发生后14分钟内,中国军队就派遣救援部队前往灾区。飞机、卡车、冲锋舟开始“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向地震灾区输送了11.3万多名士兵、115个医疗队和7.8万吨救灾物资。5月

7、20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一篇评论员文章这样描述:温家宝到第5天才离开灾区,但满头头发在5天内已半白,可见忧虑之深。 “爬过倒塌的建筑物残骸,热泪盈眶地安慰哭泣的孩子,通过扩音器向群众大声呼喊,中国总理温家宝已经成为中国面对灾难时开放和动情的面孔 ”这是路透社14日在一则报道中国领导人心系灾民、爱民真切的文章中的开篇描述。伞兵从数千米高空冒死强降,武警官兵徒步翻山越岭,部队大规模推进和集结这让军事爱好者感慨万千,也给外国军事观察员真切观察中国军力提供了机会。 解放军参加救灾,被外媒称为中国军人的第二次“长征”。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驻北京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在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一文中写道,在地震

8、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大约有2万名军人集结到了地震灾区,帮助挖掘死难者、搜寻受伤者,而多达3万的军用飞机以及军用卡车正在驰援。看完这条新闻的美联社记者慨叹说:“这种快速的动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CNN一个记者采访陈家坝村的视频。里面有一位可敬书记,父母妻儿全部在地震中身亡仍然战斗在第一线。“本地的领导救援的共产党书记告诉我超过3000人失踪,当他带着我看他的地区受到的破坏的时候,我问他有多少人死亡。他在眼泪中崩溃了。500人死了他说,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妻子、还有他的两个孩子正当他极度悲痛的时候,他的对讲机里

9、突然传出来消息需要他,然后他就又跑回去继续工作了”美国抗灾:2005年8月29日清晨6点10分袭击了新奥尔良。在48小时前,国家飓风中心就已经提前预警,布什警告说飓风可能摧毁新奥尔良的大堤(新奥尔良的很多地方在海平面以下或是平行)。5小时后,联邦紧急救援局局长迈克尔布朗才要求派遣1000名救援人员“在两天内”赶赴灾区。当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在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度假。接到飓风袭击的消息后,他继续度假到星期三,然后决定中止度假。在从得克萨斯飞回华盛顿的路上,空军一号在新奥尔良上空盘旋“视察”了灾区。30号和31号,他两次打电话给南方松树电网公司(Southern Pines Electric Power

10、 Association),要求他们转为抢修密西西比州科林斯附近的电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电站是为Colonial Pipeline输油管服务的。这条输油管负责从得克萨斯向美国东北部运送油品。白宫的救援指挥部在飓风袭击的36小时后成立,并且决定“在第二天开展工作8月30号,新奥尔良开始发生大范围的武装抢劫和放火行为。当一名游客向警方求助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你去死吧!现在都是各顾各了。”(Go to hell,its every man for himself)。8月31号,1500名警察接到命令,放弃搜索幸存者,改为执行维护治安的任务。同时全程宣布宵禁。同日,女州长凯瑟琳布兰科声称武装部队已

11、经进入新奥尔良,并在电视上威胁说“他们对开枪和杀人很在行的如果需要的话他们会的”。至9月1号,已有6500名国民警卫队奉命赶到新奥尔良。9月2号,州长要求增派4万名国民警卫队参与救援和维护治安。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向救援的直升飞机和车队开枪射击。另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格雷特纳市。格雷特纳在密西西比河西岸,与新奥尔良隔河相望,有一座桥联通。当接受了约6000名从新奥尔良逃出的难民之后,格雷特纳决定设置路障关闭该桥。格雷特纳的警察用枪指着持续到来的新奥尔良难民要求他们从原路回去,不准进入格雷特纳。据目击者介绍,几名警察曾威胁向逃出的难民和游客开枪。美国总统乔治布什11日至12日视察了飓风“卡特里

12、娜”受灾最严重的新奥尔良市。这是飓风过境两个星期后,布什第一次踏上新奥尔良泥泞、污浊的街道。提问:看了中美在重大灾难前的表现,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面对重大事件,中国领导重视、反应速度快、对人民的关怀深入人心。可见中国共产党依然不改革命本色,和外国政党比起来,也并不逊色。当然,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还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努力。(过渡到第三目)活动探究:我来当书记假如你是一个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你准备如何使你所在党组织更具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适当提示:牢记中国共产党 宗旨,坚持 的理念改善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建设: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 【板书设计】一、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