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88726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川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江川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江川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江川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江川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川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川施工组织设计(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工程概况1.1工程说明1.1.1 工程概况江川灌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南岸,桦川县境内。灌区北靠松花江与梧桐河农场隔江相望,南隔东排干与桦川县苏家店相邻,西以丰收沟右回水堤为界与桦川县悦来镇为邻,东隔东排干与桦川县新城镇中伏乡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3047091310600,北纬465448471309。灌区东西长23.7km,南北宽31.7km。灌区包括两个农场即江川农场和宝山农场,两个农场以桦富路为界,路北为江川农场,路南为宝山农场。1.1.2 水文气象资料根据农场气象站36年(19702005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9.8mm,58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6.4mm

2、,占全年降水量的67.8%,降水高峰多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97mm(E601),干旱指数为1.25,在(1.01.5)之间。全年气候属于半湿润气候,46月份干旱指数为1.78,79月份为0.87,由干旱指数可知春天时偏干旱,到夏秋季节雨水较多。该灌区年平均气温为2.4,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为-40,年内以7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0以上。1月份为最低,月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下。土的冻层深度为2.2m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605小时,无霜期为123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出现在9月24日10月11日,终霜期一般在5月10日5月19日。日照较充足,全年大于10的有效积

3、温为2140,适于一年一季的农作物生长。本区气象特征是: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多刮偏西风,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短促湿热,多刮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1m/s。1.1.3 施工条件农场交通便利,对外有客车通往红兴隆、佳木斯,对内以环形公路为主的公路网联结全场各生产队。1.2 主体工程项目及其工作内容1.2.1 工程建设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渠道工程、建筑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临时工程第2节 施工总进度计划2.1计划编制总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指导性文件,各分项工程在总体计划的指导安排下,进行细化和微调整。按主要节点的要求,制订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技术准备、物资供应、工艺顺序、统筹安排等各

4、项施工活动的开、竣工时间都要对总体计划的粗线条给予保证,依据每个施工过程,组织劳动力和各种物资供应计划。2.1.1编制程序收集信息划分施工项目计算各项目工程量计算各项目劳动量确定各项延续时间相互搭接编制进度计划检验和调整。2.1.2划分施工项目施工项目一般按各分项分部工程为单位或按工序进行划分,便于具体指导每个工种实现分部分项目标,便于统筹安排,缩短工期。2.1.3计划工作量按施工图纸计算出工程量,并按定额分析出所需的劳动力、物资、确定出各工种的配备、材料供应及施工方案。2.2施工总体安排2.2.1总体进度计划安排本标段工程计划工期根据业主要求执行,2010年9月17日开工至2011年7月30

5、日完工,总工期313日历天,初步进度计划如下:施 工 准 备:2010年09月17日2010年09月27日渠 道 工 程:2010年09月27日2010年11月30日方 涵 工 程:2010年10月1日2010年10月30日2011年04月01日2011年05月10日闸 门 工 程:2010年09月27日2010年10月15日 2010年05月20日2010年07月10日结构设备安装工程:2010年10月15日2010年11月15日 2010年05月20日2010年07月15日收 尾:2011年07月15日2011年07月30日具体进度安排见施工进度计划表后附。2.3工期保证措施2.3.1从人

6、员方面合同签订后,以项目经理为首立即组织队伍设备和有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施工中采取计件工资、效益工资的办法,现场设统计,具体负责工作量的计量和考核,做到日清月结,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争取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另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员工对工期的重视程度。根据施工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及时做好人员补充。2.3.2从材料方面人员进场后,按施工图纸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从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发放几个方面下功夫,把好关键环节,确保材料及时进场。2.3.3从施工机械方面针对该工程特点,采用的推土机和挖掘机联合作业,进行土方工程开挖。土方运输方面采

7、用15t自卸汽车。根据施工强度的需要,以机械施工为主,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实行专人专机驾驶,保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2.3.4从施工方法方面土方填筑采用反铲挖掘机挖、自卸汽车运、推土机平、振动碾压、质量检查员及时检测等几道工序流水作业的方法,确保各环节施工的连续性,按时完成各项目的施工。2.3.5从技术管理方面 公司加大对该工程的技术工种的投入,在钢筋、模板、混凝土、土方工程施工方面,均有专业工程师或技师负责,在工期计划上,采用网络技术、微机管理。抓住施工关键工序,以控制性工期为基础,解决主要矛盾,积极组织

8、施工,确保按期完成。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组织,优化劳动组合,切实减少窝工、误工损失,搞好各阶段的施工,将一切影响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提前解决,满足连续高效施工的需要。在工、料、机安排上做到保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好各项目的工序衔接,倒排工期,做到关键工期雷打不动,确保日进度和关键工序进度,从而保证总计划实现。2.3.6从生产协调方面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指挥机构,由项目经理统一调动设备和人员,及时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使工程施工合理有序地按计划顺利进行。建立定期的生产计划例会制度,及时总结检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并下达切实可行的下步计划,解决实际问题,按网络计划的

9、关键线路,控制总工期。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的指挥协调,确保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快速灵活,遇特殊情况能够迅速科学地进行现场调度。2.3.7从天气方面掌握天气预报,进入雨季后,合理安排工序,减少雨季对施工的影响第3节 施工总布置、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3.1、施工准备工作3.1.1技术准备工地管理人员及时施工技术骨干汇同设计人员对图纸说明书作全面了解。对一些特殊要求的施工部位,应作重点记录,遇不明之处,要求设计人员补充绘制施工大样图明示,使管理人员掌握全工程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3.1.2物资准备根据施工图,结合预算书项目,统计出各项施工项目单位数量,拟定材料计划表,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和堆放场面积

10、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物资准备工作程序:编制各种物资需要量计划签订物资供应合同确定物资运输方案和计划组织物资按计划进场和保管;3.1.3施工现场准备(1)测量放线;(2)施工现场平整;(3)临时道路和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4)有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搭建;(5)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3.2临时设施方案根据本工程各构成部分可需材料以及本工程所处地形条件,施工总体布置如下:3.2.1临时建筑设施高峰期上劳动人员50人,技术管理人员10人,共60人。拟建办公及生活附加用房120,其中80为职工生活用房;生产用房共80:其中水泥库10、设备堆放20、金属加工及模板加工房40、门房10。3.2.2

11、拌和系统、砂石料场的布置依据现场地形,拟布置以下各个加工站(厂):砼搅拌站:采用1台350型自落式砼搅拌机,包括原料加工、原料堆放场、成品堆放场在内占地200。钢筋加工棚:与模板加工棚布置在一起,占地40 m2。工人生活区:与办公室布置在一起。所有场地均整平压实,表面铺砂,周围设排水沟。详细请见临时占地表与现场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置图3.2.3施工用电、水供电导线采用电缆线,就近接用。施工用水采用当地水源,就近解决。3.2.4施工通讯沿线通讯条件较好,施工时向当地邮电部门申请安装程控电话,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和对讲机进行联系。3.2.5临时设施实施计划临时设施平面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实

12、施拟采用进入工地10天全部完成,包括设备调试。即3天内设备全部到位,7天内全部建筑及安装完成。3.3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包括施工区域的划分及生产生活区域的设置,以及供水、供电、消防、便道建设等内容。3.3.1施工区域的划分施工区域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各施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程度及主要工程性质,确定各施工区地域界限;各主要施工区域的工程量应大体相当,兼顾各专业施工队伍工作面便于展开流水作业,形成专业施工队之间工作协同性强,并且可以做到互不干涉;应根据客观情况,设置1个较小区域作为备用区域,可供其它区域因意外或客观原因不能施工时,起到避免工程施工陷入全线停滞状态的调节作用。各施

13、工区域采用平行施工,流水作业的方式开展工作。3.3.2 生产生活区域设置(1)项目部平面布置生产区域内的所有房屋沿区域四周布置。配电房、试验室、加工房、库房(材料,机具,水泥)设置于一处,采用临时工棚。民工及工人住房集中于一处,采用双层活动板房,单层建筑面积为326.4 m2,每间房面积不小于25 m2,住人不超过12人。厕所和浴室设置于住房旁边,采用砖砌墙体。生产区域内的场地中部设置砂石堆料场,面积210 m2;机械停放场,面积80 m2;混凝土搅拌场,面积60m2。办公区域内办公用房及管理人员住宿用房设置于一处,采用双层活动板房,单层面积248 m2。下层作办公用房,上层作管理人员住宿用房

14、。业主与监理的办公用房统一安排在该处。食堂、厨房及娱乐室设置于一处,面积96 m2,采用单层活动板房。厕所和浴室设置于办公用房旁边,采用砖砌墙体。办公区域内的场地中部设置停车场,面积88 m2;运动场,面积88 m2。项目部区域内周边植树绿化,沿房屋周围不影响出入的地方也应作绿化处理。(2)施工用水布置项目部区域内设置水井一处,10m3蓄水池一个,以解决混凝土及砂浆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也由该水井解决。设置消防栓一处,与蓄水池相连接,作为项目部区域内消防系统。混凝土及砂浆因采用集中拌合,各施工地段的施工用水主要是养护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各施工地段用水原则上在就近沟渠内取水。项目配备水车1辆,供

15、部分工作地段无法取水时使用。(3)施工排水布置生活、生产营地将合理布置排水沟,施工区内排水结合永久排水沟,保护良好的排水状态。具体为在施工区域设置临时性或长期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使场地内不积水。在离边坡上沿,设置截水沟,使地表水从预定地段流入渠道,以防止雨水积集施工区域。(4)施工用电布置项目部区域内动力及照明电就近接入,通过配电房接往各用电区域。配电房内安置40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应急电源,供临时停电时生产生活所需。施工地段的用电原则上就近接入,但由于施工区域面积较大,所在工程的位置往往没有可供接入的电源。为解决此类问题,项目部配置2台15kw可移动式发电机组,供无电源的施工地段使用。(5)施工便道布置通往各施工点及施工路段的道路,一般利用施工区内已形成的道路。对于坡改梯整理地块,由于区域范围可能涉及较大,有的地段机械无法通往,尽量在不占用耕地的原则下,在施工地块内,采用挖掘机开挖清修便道,以达到机械能够施工的目的。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后附:施工总平面图临时占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