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84009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呼吸》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获得细胞呼吸的概念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

2、的原理及本质三、教学课时1. 两个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目标达成课前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过程。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导入复习提问,引入本课课题(1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有哪些?2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主要的储能物质是什么?4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5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 6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提问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实验展示学生以观察演示实验的到的现象,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同学介绍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3、”的结果。导出引出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小组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氧呼吸的过程1、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分析、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见附件1)2、讨论有氧呼吸过程的特点( 讨论:比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有哪些共同与不同之处?为什么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必须在线粒体中进行? 你认为有氧呼吸的目的是什么?除了葡萄糖等糖类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3、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过程场所条件反应物反应产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4、引导学生根据上表,尝试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多媒体软件展示。板书其要点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氧呼吸学生小组合作,介

4、绍无氧呼吸的过程,仿照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尝试自主绘制无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将其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教师评价学生的活动,并对学生所总结的内容适当进行补充。(评价的内容包括:1、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肯定;2、对学生介绍中的闪光点进行评价;3、对学生介绍中的不足进行纠正和补充,提出建议)小组汇报赏识性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与人交流的能力。 两种呼吸方式的比较列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应物有机物有机物反应条件需酶、氧气需酶、缺氧反应程度彻底氧化分解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CO2、H2OCO2、酒精或乳酸产能多少大量少量分析、回答培养学生求异求同的思维获得概念根据上述列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有氧呼吸

5、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在归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得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归纳总结,主动获得概念反馈练习巩固提高五、教学反思:1.把赏识性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个恰当的评价,应当促进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三维的和谐发展。在本节课上,我尝试把赏识性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某组介绍完“无氧呼吸”的内容后,我这样评价该小组的活动:“刚才这一小组的介绍非常精彩:一,他们的语言风趣幽默;二,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示意图的形式把无氧呼吸的过程表示出来,增加了知识的直观形象性,有助于同学们的理解;三,他们在介绍中引用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无氧呼吸的两种情况,这两个例子贴近生活、有

6、说服力。”在肯定完学生的介绍后,我对学生介绍的内容作了两点补充。师生在这种和谐互动的氛围中完成了有关“无氧呼吸”内容的学习。赏识性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赞扬或肯定,而是对学生活动的总结和升华。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既看到自己的成功,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所思,有所得,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良好发展。2. 重视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获得在这两节课上,我把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获得和理解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并对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先和学生分析过程,然后通过列表比较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出相关的概念。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准确地概括出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概念的获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主动地归纳得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获得的概念,是深刻的,持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