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83909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1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评价标准 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是指城市(县城)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强调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并经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福建省林业厅批准授牌的城市(县城)。森林城市(县城)建设区域为所辖行政区域。一、组织管理 (一)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森”目标,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机构健全,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二)编制城市(县城)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并予以实施,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能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 (三)建设资金有保障并纳入政

2、府公共财政预算,创建期间建设资金逐年增加,绿化指标逐年增长; (四)严格执行国家及福建省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执法严格有效,近3年无非法侵占绿地、林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及发生严重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五)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 (六)城市森林建设管理档案完整、规范,图件齐备。 二、森林建设(一)市(县、区)行政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山区达到60%以上;非山区达到35%以上。(二)城市(含县级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县城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绿地率达30%以上。乔木栽植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70%。(

3、三)城市(含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开发区、校园、厂区、住宅小区以及军营等绿化覆盖率全部达30%以上。(四)城市(含县级市)建成区及近郊应建有1处以上面积超过20公顷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休闲场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片林面积比重达70%以上;县城建成区及近郊应建有1处以上面积超过15公顷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休闲场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片林面积比重达70%以上。(五)“创森”期间,城市(含县级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须新建1处以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面积超过7公顷的城市片林;县城建成区或规划区

4、内须新建1处以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面积超过5公顷的城市片林。(六)城区主干道、滨水道路、环城路、出入口等城市道路绿化特色突出,基本形成林带有一定厚度的林荫大道。建设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连接城乡公园、居住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的城市绿道网络。(七)区域内高速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100%,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5%以上,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85%以上。(八)积极开展绿色乡镇、绿色村庄创建活动,70%以上的乡镇和村庄至少有1处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达5.5平方米以上;每个乡镇50%以上的村保存有良好并连成一片的风景林(或风水林)。(九)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

5、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村镇绿化,每个乡镇至少有1处林木种苗、花卉栽培、观光采摘或森林人家休闲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十)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国家要求达标。(十一)辖区内沿路、沿江、沿海、环城一重山可绿化的宜林地绿化率达100%,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植被恢复的治理率达100%以上,低质低效林分提升面达90%以上。(十二)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水岸宜林地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近5年来水质不断改善。三、生态文化(一)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及重要区位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

6、二)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以乡土树种为主,基本实现“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景观。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形成以近自然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三)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健全,开展挂牌保护管理,管护措施有力,古树名木管护良好。近3年内没有人为破坏性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现象。(五)森林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创建城市(含县级市)至少建成2处、县城至少建成1处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

7、动2次以上。(六)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每年植树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建有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开展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七)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宣传,公民绿化意识强。随机抽样调查公民对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达85%以上,对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群众支持率达80%以上。(八)积极开展市(县)树、市(县)花评选、宣传和推广普及工作。四、指标说明(一)森林覆盖率1计算公式:城市(含县级市)、县城建成区森林覆盖率%(片林面积+林带面积)/城市(含县级市)、县城建成区土地总面积100%。2片林:连续面积1亩,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8、方可作为片林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1)由乔木树种组成的,郁闭度0.2的林分。(2)人工营造或萌芽更新的“速生”乔木树种(桉树、泡桐等),虽郁闭度小于0.20,但林龄2年、亩保存株数达到合理造林株数(下限)80%,分布均匀。(3)人工大苗(胸径5厘米)移栽的乔木树种,虽郁闭度小于0.20,但林龄2年、亩保存株数达到合理造林株数(下限)80%,分布均匀。(4)人工营造(大苗除外)“慢生”乔木树种,虽郁闭度小于0.20,但林龄4年、亩保存株数达到合理造林株数(下限)80%,分布均匀。(5)人工营造的“经济”乔木树种,虽郁闭度小于0.20,但林龄2年、亩保存株数达到合理造林株数80%,分布均匀。(6)

9、竹林:附着有胸径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密度要求:毛竹林:现有林亩立竹30株;新造幼竹,竹龄2年,亩立竹成活20株以上。杂竹林:胸径5厘米散生的大径杂竹,其亩立竹株数标准与毛竹相同;丛生的大径竹,每亩80株或10丛以上,新造幼竹竹龄2年、亩保存10丛以上;胸径2-5厘米的小径杂竹,覆盖度30%。3.林带:连续面积1亩,行数2行以上且行距4米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米以上,方可作为林带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 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米时按片林计算。 林带面积=林带两侧树冠外缘间的平均宽度带总长度。(二)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含县级市)、县城建成区的

10、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在城市(含县级市)、县城建成区的公园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四)乡土树种:指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根据城市绿化的特点,对于一些引种期长、生长良好、已经经过本地区极端温度等环境条件考验,达到引种成功标准的树种,也可以作为乡土树种使用。五、山区与非山区分类(一)山区县(市、区):南平市的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三明市的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龙岩市的新罗区、漳平市、长汀县、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

11、县;漳州市的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长泰县;泉州市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宁德市的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福州市的永泰县、闽清县;莆田市的仙游县。(二)非山区县(市、区):漳州市的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宁德市的霞浦县;泉州市的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南安市、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台商投资区;福州市的鼓楼区、晋安区、仓山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莆田市的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北岸、湄洲岛;厦门市的同安区、集美区、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翔安区。(三)以山区县(市、区)为主的设区市划入山区,以非山区县(市、区)为主的设区市划入非山区。六、解释和修订 本评价标准由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完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