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创作过程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75150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的创作过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的创作过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的创作过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的创作过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的创作过程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的创作过程一、创作的必要条件(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1.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2.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3.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4.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1.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2.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1.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

2、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2.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因为艺术技巧是: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二、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

3、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观察要有广度。 观察要有深度。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

4、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

5、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作家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要进一步透过表层,开掘出素材所深含的意蕴。于是就进入了艺术发现状态。艺术发现是对素材的一种独特感知,是“艺术家的眼睛”。有了艺术发现,就有了创作动机,从而进入构思阶段。 (二)艺术构思阶

6、段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指作家在内心世界,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实践过程。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构思艺术形象。1.构思过程按艺术形象在构思过程中成形的程度,艺术构思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艺术形象的发轫阶段艺术构思是从作家受到生活形象的触发,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开始的。创作动机是作家受外部事物的触动,产生的进入创作过程的强烈冲动和欲望。创作动机是一种兴会所至难以强求的心理效应。它的产生,主要缘于:某种亲身经历。 趣闻轶事。 某一场景或画面。自身痛苦或快乐的感情。其中以痛苦居多。第二、艺术形象的酝酿阶段艺术形象的酝酿与发展,主要是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形象的酝酿。艺术形象的酝酿,目的是

7、使人物形象清晰、丰满、活跃起来。也就是找到人物独有的情感逻辑,以及情感逻辑外化显现的行动、性格、气质。人物的心理状态、气质禀赋、兴趣爱好、学识才能等。人物的外貌神态、身份经历、行为方式、说话腔调等。第三、艺术形象的形成阶段作家的艺术构思,经形象的萌芽、生长,主要人物有了基本形象定位后,要进一步扩展深化,去构想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形象的发展和扩充,关键在于作家植根于生活与情感的想象力。其中,想象是中心环节,情感是促进想象产生形象的动力。2.创作灵感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一切创作性劳动中都会出现。作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而引起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机制,就是创作灵感。灵感的特点

8、突发性:不期而来,偶然突发。例: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 (苏轼)谢无逸问潘大临近日是否写诗,潘曰:“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提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 (北宋惠洪冷斋夜话)直觉性:“顿悟”、“兴会”、“若有神助”都指灵感的直觉性。即没有逻辑推理过程,直接揭示结果。例: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创新性:灵感对创作有“画龙点睛”的异乎寻常的创造功能。获得灵感的条件客观条件: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得之在俄顷,积之于平日”。主观条件:要有敏感的心灵。(三)艺术表现阶段1.艺术表现的任务,就是要运用语言文字等物质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技巧

9、,将作家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情态,加以物态化,创作出富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2.艺术表现的特征熟练运用文学语言艺术表现要使作家头脑中的艺术构思得到物质实现,就必须努力把握特定物质手段(文学语言)的特性和限度。即,作家要尽量熟悉和善于发挥文学语言特有的指物显象与指心抒情的表现功能。找到适合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既要再现客观现实,也要表现主观情志,所以艺术表现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而要完成这种统一,就要发现和创造一种客观与主体相吻合的艺术形式。除体裁、结构、语言等之外,主要是指一种直觉形式。例:背影。思维活动与实际操作的统一在艺术表现过程中,一方面是对表现对象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在运用物质手段进行实际操作

10、。作家对创作对象的感受思考,是与物化操作同时完成的。技巧是实现艺术表现目的的关键在文学创作中,思维活动和物化实践达到完美统一的关键,是作家对技巧的熟练掌握和完美运用。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继续,也是对艺术构思的一次检验。它是作家反复感受、体验生活,进行再构思、再创造、再丰富和不断加工、修改、充实的过程。构思的结果是框架,表现才是赋予血肉使之具有生命力的环节。在写作过程中改变初衷、重新构思的现象,也常常出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一般地说,积累、构思、表现三阶段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要经历,但文学创作是极其复杂且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所以作家的创作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三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在实际过程中,三阶段既相续相连,又交错往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