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72223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一、租界辟设1842 年 8 月,英国用军舰与大炮压服了清朝政府,逼迫它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不 平等条约,影响了以后一百多年中国历史的进程,把上海带入了一个突兀而来的巨变时代。南京条约第二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 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据此,上海被辟为中国 对外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携带家眷来此贸易、居留。1843 年 10 月,清政府在虎门附约 中规定,英商在通商口岸,或常川居住,或不时往来,中国地方官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 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这些规定成为英国人到上海通

2、商、 居留的法律依据。同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G. Balfour倒任。11月17 日,上海正式开埠。1845 年 11 月,宫慕久宣布将杨泾浜以北、李家厂以南的一块卑湿荒 地租给英国人,供其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接着公布了他与巴富尔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 英租界于是辟设。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国、法国又逼迫清朝政府于1844年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 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取得了在上海通商居留的权利。1848年、1849年,美租界、 法租界相继辟设。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这些租界开头规模并不大,后来 渐次扩张。至1900年,英美公共租界全部面积为33503亩,为英租界初辟面

3、积832亩的四 十倍,法租界面积2149亩,为初辟面积986亩的二倍以上。至1914年,法租界扩张到15150 亩,为初辟面积十五倍以上。上海租界得以辟设的主要依据,便是上海土地章程。这个章程订立于 1845 年 11月 29 日,凡 23 条。其主要内容为:一、租地范围。二、租地具体办法。三、关于在租界 内筑路的具体规定。四、永租制,即承租人在办理租地手续后可自行退租,但原业主不得任 意停止出租。五、租地使用范围,可以建筑房舍,安顿眷属、侍从,储藏合法商品,建设教 堂、医院、慈善机关、学校、会堂,亦得栽花植树,设置娱乐场所,但不得储藏违禁物品。 六、华洋分居。界内之地,华人之间不得租让,亦不

4、得架造房舍租与华商。七、开设贸易场 所。八、关于安全卫生的规定。这个章程,日后被在沪西人视为租地根本法规。它规定了租 界性质、租地方法、租界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个章程,是依据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订立的。就是依据这个章程,所谓租界,也不过是中国租给外国人 供居留、贸易之用的居留地,其行政权、司法权仍归中国所有。但是,在其后的几十年里, 既由于殖民主义者的巧取豪夺,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颟顸昏昧,这块土地竟逐渐变成中国政 府难于直接管辖的“国中之国”。构成这种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华洋分居变为华洋杂居。1853 年以前,上海租界本系洋人居留之地。1853 年 到 1

5、855 年,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租界内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1854 年 7 月通过的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删去了先前关于华洋分居的有关条款,认可了 华洋杂居的事实。这一变化,对上海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二,纳税外人会议的成立。纳税外人会议,通常简称纳税人会议。英租界成立初期, 有公众大会和租地人会议,讨论、决定租界内重大问题。1869 年,这个会议发展为纳税外 人会议。所谓“纳税外人”,指居住在租界内所执产业地价达 500 两以上、年付房租地捐10两以上的外国人。纳税人会议有年会和特别会议两种,年会多在每年4月初召开,特别 会议则不定期。纳税人会议权限相当广泛

6、,举凡工部局年度预算决算、特征税捐的决定、执 照的发给、地产委员的选举,以及其他与租界内大众相关的大事,均由其讨论批准。纳税人 会议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实为租界内具有立法和监督职能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三,工部局的设立。英租界辟设以后,成立了一个道路码头委员会,推选委员三人, 负责收捐和建设各项事宜。1854 年 7 月,英、法、美租界宣布设立工部局,同时解散道路 码头委员会。工部,在中国传统官制中,为六部之一,掌管工程、水利、交通等项事务。“工 部局”之名,在一般中国人理解中,以为也是主管道路、码头之类工程的机构。因此,这一 机构的设立,在当时上海并未引起多少震动。事实上,工部局远非传统官制中的“

7、工部”可 比。在英文中,工部局作Executive Committee,意为行政委员会,是完全独立于中国行 政系统以外的行政机构,它在日后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权力,不但拥有行政、征税等权,而且 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可以制定具有法律性质的“附则”。这一机构,先是三租界的共同机构, 后法租界独立出去,成立公董局,工部局便成为英美公共租界的行政机关,直到租界结束。其四,会审公廨的设立。南京条约的附约之一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人与 华人发生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人如何科罪, 应以中国之法治之。简言之,即洋治洋,华治华。照此章程,英人在中国境内犯罪,便不受 中国法律制

8、裁。这就是所谓领事裁判权。以后,美、法、俄等国均取得这一特权。各国领事 为行使这一权力而建立的法庭叫领事法庭。按照这一规定,华人在租界内犯罪,仍应由中国 惩治。但是,租界由华洋分居变为华洋杂处以后,英美领事乘机夺取了华官在租界的司法权, 擅自在领事法庭上审讯租界内的中国居民。1862 年,英国领事擅自规定,中国官府对租界 内华人行使管辖权,必须经过英国领事同意。1863 年,美国领事更明确表示,中国官府未 经美国领事加签,不得拘捕租界内华人。这样,在租界内,不但华不能治洋,而且华也不能 治华了。1865 年,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设立,审理租界内华人及与中国无订约关系的外国 侨民案件,由上海道台派

9、出理事,由外国领事派出陪审官,会同审理各种案件。1869年4 月 20 日,经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并经总理衙门和领事团批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 程正式颁布,正式成立会审公廨。这个机构确立了外国领事观审会审制度,规定凡涉及洋 人的案件,必须由领事后由领事派人会审。按照这个章程,纯属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 干涉,但在其后的实际过程中,领事往往干涉,而且陪审官的权力往往超过中国谳员。英美 租界会审公廨设立以后,法租界也设立了同样的机构,其陪审官权力之大更甚于英美租界。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上海租界成为一个极为特殊的区域。它属于中国领土,但 中国政府却不能直接管辖。它拥有相对独立的立法权、司法

10、权、行政权。这种特殊的格局, 给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巨大的影响。上海开埠以后,外国人源源而来。1843 年开埠时,上海有登记在册的外国人26 人,1865 年有 2757 人,1900年有7396 人,1910年为15012人,1942年增加到150931人。以1843 年到1942年首尾一百年比较,平均每年增加1400 人。1910年以前,在上海寄居的外国 人主要是欧美侨民。以1910 年为例,这年在上海居住的15012个外国人中,属于英、法、 美、德、葡等欧美国籍的人为10518 人,占三分之二以上。以后,日本人所占比例有所上 升。二、生活方式随着西方侨民的日益增多

11、,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被带进了上海。明末利玛窦、庞迪我等西方传教士来华,着中国服饰,用中国语言,行中国礼节,其目 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尽量减少中国人对西人西教的排拒。因此,那时西人来华,西教入华, 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则基本没有被带入。鸦片战争以后,情况与二百年前有很大不同,西 人是带着战胜的威势、倚恃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来到中国的,他们不愿意也没有必要改变自己 衣着、语言、礼节以适应这块陌生土地上的习惯。他们努力按照自己母国的习惯生活着。西方男子工作、会客常着西装、革履。这种服饰在今日早已为人们所习见,用不着具体 描述其样式,但在上一世纪的上海,尤其在开埠初期,它与世人习见的长袍马褂全然不同, 可

12、算奇装异服。至于西方妇女,与当时中国妇女差异更大。她们不但全不缠足,而且衣着华 丽,公然出入社交场所。饮食方面,西人努力保持原有的习惯,吃面包,吃牛肉,喝牛奶,喝咖啡。1855 年,英商霍尔茨面包房开办,1858 年,制造面包等食品的埃凡洋行开办。1881 年,法租界就 有三家面包店,所用面粉全从美国旧金山运来。此前,一家英国人已在上海开了一个奶牛场, 有奶牛168 头,每天可生产一千公升鲜奶。西人爱吃的各种蔬菜也被引进上海,诸如蕹菜、 色拉菜、包心菜、芦笋等。时人记载:北郊外,多西人菜圃。有一种不识其名、形如油菜而叶差巨,青翠可人,脆嫩异常。冬时以沸水漉之,入以醯酱,即可食,味颇甘美。海昌李

13、君壬叔酷好之,曰:“此异方清品, 非肉食者所能领略也”。蕹菜一种,亦来自异域,茎肥叶嫩,以肉缕拌食,别有风味。冰块是西人生活必需品之一,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没有现代化的制冰设备,无奈,洋 人只好在冬天将冰藏在冰窖里,留待热天时用。他们还从遥远的北方将冰运到上海,不过损 耗很大。1851 年夏天,因上年冬天储冰太少,洋人便在报纸上大叫“无法在整个夏天享受 到这种有益健康的奢侈品”。一个冰窖的主人乘机哄抬冰价,对其所藏的冰块开出惊人的售 价,大发其财。啤酒是洋人酷爱的饮料。洋人先是从西方运来,后来便在上海设厂制造。光绪初年,上 海埃凡洋行已开始制造啤酒,每年生产数千担。沪产啤酒远比从西方运来便宜。

14、据载,1877 年,从英国运来的啤酒,每斗银洋一元,而埃凡洋行所产,每斗仅银洋半元。当时中国人不 知啤酒用何物何法制成,以其未颇苦,称其为“苦酒”。有人专门写信到格致汇编社询问此 事,说是“西人饮苦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为之,能否多饮?”居住方面,西人在上海开埠初期所盖房屋,多属洋式平房。这种平房包括一个长走廊, 以适应天气炎热时避暑需要。当然,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楼房。以后,洋人住宅日趋讲究, 风格也多种多样。至五十年代,上海英租界“布满了华丽的房屋。这些建筑物各依其所有人 的嗜好而设计。其形式有仿希腊的庙宇,有的是仿意大利的王宫”9。西式花园洋房也多 了起来,这种洋房多为二层,楼上为主

15、人卧室,楼下为客厅,另有花园、后院和附属建筑物, 仆人多住在附属建筑物里。 愈到后来,上海西人的住房和其他房屋建筑愈趋于考究,其式样更是千姿百态,争奇斗妍。 汇丰银行大厦是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上海总会是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跑马厅马勒住 宅是北欧挪威式样,徐家汇天主堂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这些,使上海赢得了“万国建 筑博览会”的美称。外侨们把西方作息习惯带到了上海,上班、下班均按钟点,与中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颇不相同。特别是七日一休息,很使中国人感到新奇。申报曾刊文专述此事:西洋诸国 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之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吾见夫西人之为工及行商于中国者, 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

16、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 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骏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 广闻见,或从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 百般以遣兴,六日中之牢骚抑郁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 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矣。外侨把西方的娱乐方式带到了上海。室内活动有看戏、舞会、溜冰等。开埠之初,洋人 颇为无剧场看戏苦恼。1850 年,英租界出现一个业余剧团,在一个仓库房里演出,他们称 之为“新剧院”,后来改称“帝国剧院”,条件极为简陋,连靠背椅也没有。第一次演出时间 为这年的12 月 12 日,演出剧目有以钻攻钻梁上君子,以后还演过爱情、法律和 药品、合法继承、楼梯下的高等生活等。不久,又成立业余戏剧俱乐部即大英剧社。 1856 年第一次使用台前垂幕。五十年代后期,有一个魔术团和一支舰艇上的演出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