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631427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作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戏对幼儿性格偏差的有效干预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幼儿园 李意君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童年的经历往往决定了今后个人的人格特征,很多心理障碍都可以在童年经历找到它的影子,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发现:每个班级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性行为、性格孤僻、自卑、怯懦等性格偏差的幼儿。幼儿的不良性格对其成年后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性格偏差问题予以关注。本文试图从幼儿性格偏差的成因、游戏在纠正幼儿性格偏差中的作用、运用游戏纠正幼儿性格偏差的具体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性格偏差 游戏一、性格偏差的成因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幼儿的性格偏差的成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

2、及教育方式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样子”。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人的性格有不同的影响,如民主式的家庭,其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开朗,专制式的家庭,其孩子的性格则相对比较孤僻、压抑;健全的家庭,其孩子的性格也比较健全,残缺家庭的孩子更可能产生性格偏差;。父母的管教方式是产生幼儿性格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问问原由就狠打一顿,这很容易给孩子留下仇恨的种子,产生破坏性行为,形成对立、倔强的性格。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或者管教过多,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孤僻、自卑、怯懦等性格偏差。 2性别的影响 女性的怯懦比男性的怯懦更被人接受,有时,女孩的怯懦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温柔、文静

3、,能得到更大宽容。而男孩的怯懦召来讽刺:怯怯懦懦,象个男子汉吗?也许正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男女之间的怯懦程度有所差异。 3幼儿能力不足幼儿自身的身体状况常常影响到自身性格的发展。一些容貌、身体不及他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卑,而且更具攻击性。于是出现“我不行”的想法和言行。幼儿自身的能力也会导致性格偏差。因为自已的能力不及别人而怕别人嘲笑,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自卑、怯懦的性格。其中孩子的交往可能性及交往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性格的发展,有的孩子经常主动地与别人交往,或经常被人邀请参加各种活动,这样的孩子其交往能力日趋增强,他的性格也随之开朗、活泼。4成人和同伴的评价孩子因为年龄较小,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

4、,孩子的很多评价来自于身边的成人与同伴。因而,一旦被成人、同伴责罚或嘲笑则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失败感,从而导致性格偏差。二、游戏在纠正幼儿性格偏差中的作用 1从游戏的性质分析 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产物。”纠正幼儿性格偏差所以选择游戏作为中介,并非游戏本身有什么治疗作用,而是利用游戏的本质和特征诱导儿童主动投入放松地表现自我。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与正常幼儿一样快乐的玩,以达到自知能力和人格的发展。2、从游戏论说分析在西方心理学界,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一个派别。弗洛依德得出保护补偿学说,他认为游戏是一种保

5、护性的发展机制,游戏治疗是满足儿童自身水平的限制尚不能实现的冲动和欲望的途径。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弗洛依德“减少焦虑并取得补偿性满足”的学说,主张把游戏治疗的作用与人格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儿童人格发展,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达到理想的目标。3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分析3-6岁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好玩的时期,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要对付重重的压力,如家长对他们某种行为的束缚、教师对他们常规的束缚,等等。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能体现真正的自我。4从教学活动方式分析在目前占主导地位的集中教学中,每个孩子不可能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外向活泼的孩子其发展可能性就较大,比较内向的

6、幼儿则默默地坐上20分钟,只有在游戏中孩子才能增进相互的交往,少了一份无奈的紧张和等待,多了一份快乐和自由。三、运用游戏纠正幼儿性格偏差的具体策略 对于幼儿不同的性格偏差,应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予以矫正。 1、胆怯懦弱的矫治作为一种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性格缺陷,怯懦的基本表现是: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等,怯懦基本上是个体为避免自身受伤害的一种自我防御的本能行动。游戏参考:捉迷藏、抢椅子等竞赛性游戏。竞赛性的游戏,往往给人以博大的气势,而幼儿往往会在这种气势的激励下,表现出勇敢、机智。例如:体育游戏盖房子的接力比赛中,我把杰杰放在了第二队的第三个位置。理由是让他有一个观摩他人游戏,心里

7、准备的一个过程。一开始,他和小朋友们一起欢呼,为自己的好朋友喊“加油”。快轮到他的时候,他看看老师,不敢向前冲。老师和同伴们的加油声让他跑出了起点,又跑过“草地”,走过了“独木桥”,钻过了“山洞”,为小动物搭建房子增添了重要的一块砖。最后胜利地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 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从那以后,他逐渐喜欢上了游戏,在平时的提问回答、做手工等等方面都表现出大胆、自信。同样抢椅子等竞赛性的游戏,由于现场的氛围很激烈,同伴的呐喊声激人兴奋。因此,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都被“逼”到游戏中,一旦进入游戏角色,就会忘记胆小,忘记懦弱。 2、焦虑自卑的矫治 自卑者不能够正确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实力,易陷于患得

8、患失的情绪中,在这种情绪中,人不容易体验到幸福的生活,往往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了偏低的评价。游戏参考:角色游戏,表演游戏。 1)开展角色游戏,让他当主角。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现实生活只能感的角色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体验他们的情感,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学习分工合作,角色之间的互相配合。角色扮演训练可以直接改善儿童的社交技能,改变儿童的退缩和屈从行为。如有一次游戏中,我提出了谁来当超市的“经理”,全班35个幼儿都举了手,只有璐璐小朋友没有举手,我在全班宣布:“今天的超市经理由璐璐来担任。” 璐

9、璐说:“老师,我不会”。我对小朋友们说:“你们说,璐璐行不行?”小朋友们都说行。在游戏中,璐璐非常尽心尽责,最后胜利地完成了经理的任务,博得了大家的认可。在后来的几次游戏中,璐璐也和其他幼儿一样抢着当主角,自信心也比以前增强了。 2)开展表演游戏,让他亮相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的的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中游戏,带有主动、自发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活泼自信的幼儿往往好表现自己,但自卑的幼儿总觉得自己不行。有一次“小熊过桥”的表演游戏中,我请来了平时比较自卑的杰杰和月月,开始时他们不敢表演,老师和小朋友一个尽的鼓励,终于他们开心地表演了,虽然他们的动作很笨拙,

10、但他们战胜了自我,在以后的表演游戏中,他们也积极地举手上台表演,自卑的心理克服了,家长也反映幼儿在家里也自信了许多。 3、反抗攻击的矫治敌对是幼儿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态度。要矫正孩子的敌对行为,就必须注重自身的教养方式。如孩子犯错误时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以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适当方法给孩子指出,让孩子辨证地认识自己,使孩子经常处于积极的心理顺势之中。游戏参与:合作游戏。合作游戏中通过幼儿之间的协商角色分配、游戏环境布置、游戏情节推进等,从而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协商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晨间活动两人三足的游戏中,两个小朋友为绑哪个脚而争吵着。老师走过去,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

11、的理由,并商量出解决的方案,最后两人石头剪子布,决定一切听赢的小朋友。第二次游戏时换一个脚继续走。两人商量后就开始有模有样地往前走,虽然途中不停的摔倒,但最后他们总是能保持商量的状态,直到动作娴熟的游戏。又如合作游戏“舀弹珠”,一名幼儿把弹珠放在勺子中,另一名幼儿把弹珠运输到对面。还有打羽毛球、抛接球等等合作游戏举不胜举,这些合作游戏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孩子们攻击性行为的出现频率,反之,合作、协商、友好的班级氛围会随之出现。4、冲动冒险的矫治冲动冒险的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汗颜的事情。他们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

12、游戏参与:规则游戏规则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规则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如违法规则则会出局。我班的洋洋小朋友就是一个精力旺盛、容易冲动的孩子,一天到晚少不了给老师惹是生非。对于这样的还在,我们经常会组织规则游戏,如开展“老狼老狼几点钟”、“我是木头人”、“写王字”等游戏,让洋洋在游戏中渐渐让他学会自我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洋洋小朋友的自我约束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在一日生活中也会渐渐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了。因为我们班的调皮大王的改变,班级的常规也随之好转。5、听话冷漠的矫治太“乖”的孩子比较温顺,行为和生活很有规律。但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的

13、兴趣,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他都没有明显的反应,而且很少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 游戏参与:生活模拟游戏 在生活模拟游戏中,不同角色的态度、行为特点,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使自己对于这些角色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情绪情感。进入娃娃家后,幼儿就会抱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洗脸、喂食等,培养了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情感。 从众多的游戏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与日常的表现往往有较大的差别。游戏中的幼儿从无兴趣、惶惑不安的防卫期进入逐渐习惯自我防卫缓解的表现期,情绪逐渐好转,对外界趋于持肯定的态度,天真、活泼、友爱、合群、豁达,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及自制力都得到发展,并展现出独立人格。因此我们要多开展有益于幼儿性格培养的游戏,因势利导,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优良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