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4.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62759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 地域的永恒魅力4.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家围龙屋风水美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和认识客家围龙屋,掌握客家建筑的风水内涵和环境美学,将传统观念转化为科学知识来理解,突出该课对于地域建筑的环境因素的讲授要求,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用科学态度审视建筑的风水特质。2、过程与方法:以“逐层提问”“角色扮演”与“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科学态度看待玄奥晦涩的风水观念。利用我创立的“转变思维”教学法,帮助学生将传统风水观念转化为时代精神,转“风水美学”为“环境美学”、 转“迷信崇拜”为“生活哲学”、 转“自然风水”为“自然科学”、 转“传统观念”为“文化理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客家围龙屋中的“风水宜人”

2、“天人合一”“与自然共舞”的环境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发展观,描绘美丽乡村的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情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二、重点难点:重点:本课紧紧围绕“风水”二字展开对围龙屋传统居住观念的探讨,以“居住环境”和“传统观念”为重点,突出观念背后的科学道理和时代精神。本课以逐层提问和转化的方式突出重点。难点:由于涉及大量风水学概念,因此“风水”“气”“龙脉”等都成为极大的知识难点。本课以活动参与和转化讲解的方式突破难点。三、教具学具教法:教具学具:ppt课件、围龙屋泥塑建筑模型、围龙屋3D虚拟模型、自制宣传片、各类角色扮演道具教学方法

3、:角色扮演与活动参与法、转化思维法、逐层提问法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本课以段自制的围龙屋宣传片开局导入,讲解围龙屋的发展演变历程,即由“赣南围屋”“闽西土楼”到“粤东围龙”的演变过程,整个过程与客家居民由中原迁徙至南方的历史形成关联,具有很强的知识导入性。视频之后随即提问“围龙屋美在哪里?”,并以多幅围龙屋航拍图带领学生直观地感受围龙屋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之美。【二、天地环境】1、使用转化思维,将“风水美学”转化为“环境美学”,并带领学生设想客家先民的生存环境,即“抬头是天、低头是地”的环境,而老祖先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天地观念”;2、当老祖先有了建筑之后,也把天地观念融入到建筑构造

4、中,如“天花板、地板”“天井、地井”,而围龙屋的结构分为三部分,正好对应“天地人”三才;【三、风水环境】1、继续使用转化思维,以“天上有风、地上有水”一语,将“天地”转为“风水”概念;2、告诫学生“风水”是迷信观念,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其积极的一面,将概念转化为“风使空气清洁、水使地面清洁”的环境常识;3、结合围龙屋的建筑建构,其中的“化胎”一处体现“风”、“池塘”一处体现“水”。【四、风水运转的“气”】1、由风水的运转提出“气”的观念,“气”是风水运转的能量。将“风水”转化为“大气层和洋流”,以地理学的相关知识解释“气”,使学生在联系其他学科的同时开阔了认识边界,打通了知识壁垒;2、由“气

5、脉”联系“龙脉”,并转化为“山脉”讲解,结合高中地理知识中“向斜背斜”相关知识讲解,“龙”即突出的山,“脉”即暗藏地底的山;3、结合粤东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地貌,客家先民因地制宜建造了围龙屋,以“围山”之势创造居住体验和环境美学;4、以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的方式加深对“气脉”“龙脉”“山脉”的理解。【五、 气脉与崇拜点】1、 以气脉带出客家围龙屋的五大崇拜点,分别讲解;2、山崇拜体现“坐北朝南”“靠山”的观念,本课以地理中西北风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进行转化讲解,让学生科学地认识“靠山”的现实意义;3、以视频讲解“地母崇拜”中“化胎”的生殖信仰,并以现场演示的方式模拟“风”对围龙屋环境的影响,进

6、而展示出围龙屋强大的防风固土的结构设计;4、以现场演示的方式模拟“水”对围龙屋环境的影响,进而展示出围龙屋强大的排水系统设计和储水机制;5、以“上风下水”的环境美学突出“明堂”的居住美学。【六、客家人的观念】1、讲完围龙屋的风水美学,在课堂临近尾声的时候,做一次思想上的升华,即结合“明堂”“中央为祖先(死人)、两边住子孙(活人)”的独特分布显示出客家先民超越生死的传统观念;2、进而提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同形同构”的理论,讲到围龙屋造型一则代表“生之摇篮”,一则代表“死之坟墓”的符号化呈现,提炼客家先民的观念,并以“道家的宇宙模型”与围龙屋的关联作为最后的升华。【七、总结】以诵读的方式总结全课:人只不过是这茫茫自然中的沧海一粟,围龙屋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微缩的小宇宙。神灵摆中央,人字放两旁,人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绵延存续。六、 总结:1、 该课以密集却又逐层递进的知识点展开、将高深晦涩的概念深入浅出地渐次讲解;2、该课在传统迷信观念与科学理论知识之间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协调,并以主流价值观进行了呼应,打破了学生对于传统观念的排斥心理;3、该课充分使用了我创立的“转化思维”和“逐层提问”的技巧,使得课堂生动活跃,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