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61167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根据1班叶老师的复习整理)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行为(2006.04)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即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做出的反应。组织行为学(2006.07)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联系实际,谈谈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2002.01,2003.04)(1) 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 研究组织行

2、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 和向心力(3) 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 强领导的有效性(4)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5)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 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 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2005.07)是采用标准化

3、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测验的信度(2007.04)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即可靠性。测验的效度(2007.07)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主要有知觉防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晕轮效应(2002.04,2007.04)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

4、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 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知觉防御(2004.04)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简述“ X理论”的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2007.04)(1) 内容:A、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没有抱负,怕负责任。B、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最重要,以自我为中心。C、人反对变革,缺乏理性。(2) 相应的管理方法:A、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B、把金钱当作主要的激励手段。C、关心任务而不关心职工。态度(2007.07)是个人对某一对象

5、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组织认同感:是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联系实际谈谈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2002.04,2003.04)员工的组织认同感是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三个方面。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这两种工作态度的源头不同,即一个是组织,一个是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法同时改善这两种工作态度:第一,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第二,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第三,改善工作,使许多

6、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第四,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第五,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个性(2005.07)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个性差异原理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 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创造性行为(2003.04)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 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第五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事业生涯(2007.04)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

7、、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 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事业生涯的开发(2005.04)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 育)活动。事业生涯管理(2002.04)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职业锚(2004.04)是指人们在职业选择时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何谓事业生涯,其实质是什么?(2005.07)所谓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其

8、实质是:(1) 事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工作活动的连续经历。(2) 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3) 事业生涯是由行为和态度两个方面所组成。(4) 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简述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2004.04)(1) 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2) 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3) 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事业生涯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一) 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

9、能的能力,在事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环 境及改变环境,这是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关键。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二) 组织对职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1、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2、监督职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3、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也要考虑到新员工的职业期望和兴趣,更 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事业发展途径。4、人力资源的配置也需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5、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6、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

10、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其事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工作知识和工 作技能,以便在事业生涯道路上顺利发展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2005.04)第一阶段:形成。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第二阶段:震荡。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第三阶段:规范化。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第四阶段:有所作为。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第五阶段:中止阶段。准备解散。简述群体间断一平衡模型的特点。(2007.04)群体在其长期的依赖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

11、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试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2006.07)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1)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 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 群体成员资源:包括群体成员的能力和性格特点。(3) 群体结构(2006.04):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因素。(4) 群体任务:群体任务复杂与否对群体有效性也会有影响。 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简述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2004.04)(1) 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2) 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

12、(3) 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4) 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角色知觉(2005.07)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角色期待(2004.04)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角色冲突(2006.07)是指个体如果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就很难服从另一种角色的要求的状况。群体凝聚力(2002.04, 2003.04)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2005.07)(1)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 加入群体的难度。(3) 群体规模。(4)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13、5) 外部威胁。(6) 以前的成功经验。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作用):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社会惰化(2005.04)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一种倾向。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联系实际分析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2002.01)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 智力因素。一般而言,智力优秀的人不轻易从众。2. 情绪的稳定性。情绪比较稳定、能够自我控制的

14、人,不太容易从众。3. 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不容易从众。4. 个性特点。服从性强和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从众。5.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容易从众。( 二)环境因素。1. 群体的气氛。鼓励和支持群体成员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比较容易引发从众行为。2. 群体竞争性。群体内部竞争程度越低,群体成员越容易表现出共同的行为。3.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越高,越容易导致从众行为。4. 群体成员共同性。成员共同性越多越容易出现从众行为。5. 群体目标。群体目标越是明确和一致,群体成员越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6. 群体的规模。群体规模的大小、人数多少对于个体是否从众,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沟通过程:信息源、编码

15、、信息、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2007.07)(1) 失真源。(2)沟通焦虑。(3)过滤。(4)选择性知觉。(5)情绪。(6)语言。试比较分析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利弊。(2003.04,2005.07)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下面一些主要的优点:(1)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我们可以在决策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信息。(2)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除了更多的投入以外,群体能够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这就为多种方法和多种方 案的讨论提供了机会。(3)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如果那些会受到决策影响的人和将要执行决策的人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决策,并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这样决策就能够获得更多支持,执行决策的员工的满意度也会提高。(4) 增加合法性。群体决策过程与民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被认为比个人决策更合乎法律要求。群体决策的缺点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