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58247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开学生思维闸门的方法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一小 袁月花 邮政:511600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第斯多惠也认为:“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要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使学生遨游在广阔的思维空间,置身于知识的探究过程。那么采用哪些方法能更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呢?我把它整理、概括成以下几点,供大家教学时参考。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矛盾。”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

2、动学习,进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设定在教师设定的框框内,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顺从思想,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思维也将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能被3整除”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看个位,3要看各位,那能不能也看个位?这样更好记。”这时教师没有批评他在老师讲例题时听得不仔细,反而因势利导问大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不能也看个位?谁

3、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当大家用实例说明不能只看个位决定能否被3整除时,这个同学又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把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改为看各位上的数字的和呢?”听了这个问题,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个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同时又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和谐、民主、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的各种学习驱动力被激活,认知与情感得到同步发展。他们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在交流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课堂变成了师生间思维撞击的场所,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二、尊重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

4、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时采用多样化策略,它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某工程队16天完成一项工程的,完成全部工程需要多少天?”时,学生活跃的思维让我惊叹不已,一道简单的工程问题应用题,学生竟然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1)从工程问题的角度,根据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求工作时间,就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来解决问题。(2)从除法的知识出发,看单位“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就有几个16天,很自然地求出了完成全部工程所需要的天数。(3)先求每份数(每份需用162=8天),再求

5、总份数(58=40天),巧妙地解决了问题。(4)根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案例中“已知完成一项工程的需16天,求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是典型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生4就是用这种方法简洁明了地解决了问题。这四种解答方法蕴含的方式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享受到学习新知的快乐。如此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怎能得不到提高呢?为了让课堂教学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空间的及时雨,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放飞他们的思维。三、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苏霍姆林斯基

6、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内心世界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而实践证明,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冲破常规思路的束缚,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一位老师在进行“120数的复习”时,利用“找规律,并考考大家”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先设计好一列数的规律,然后再当小老师考大家。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填等差数列的。如(1)2,4,6,8,( );(2)1,3,5,( );(3)0,5,10,15,( )等。有填差递增的。如1,3,4,7,( )等。还有其他填法的。如2,4,6,( )等。正是由于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讨论时间和宽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这一氛围中,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伴沟通交流信息,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关键在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乐于想象、敢于表达、个性张扬、发展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