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57892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一、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型。 (一)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台风 (2)形成: 广阔的洋面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台风形成后会移出源地,经历发展、减弱、消亡的演变过程 (3)分布: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711月(北半球的夏秋季)最为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 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

2、区,另外还有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2.干旱: (1)概念: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形成: 核心原因:降水量少(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气候异变) (旱灾(缺水)原因: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植被覆盖率、某些人为因素) (3)分布: 季节分布:视各地区具体特征而定 空间分布: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偏多,如非洲、亚洲、大洋洲的 内陆地区,尤其以非洲的旱灾最为严重 3.寒潮: (1)概念: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一日内最低温在5以下) (2)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

3、时,就爆发寒潮 (3)分布:季节分布:深秋冬季初春空间分布:主要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4.洪涝:洪水、涝渍 (1)概念: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二)地质灾害: 1.地震: (1)概念: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使地面发生震动 (构造地震) (2)形成:板块边界处(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地壳运动活跃,地壳不稳定, 易形成火山、地震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等震线: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

4、连接起来的曲线 震中距:地面上的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级:(里克特“里氏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中释放的能量多少)。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3级以下:微震 35级:有感地震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会造成重大损失)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上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同一次地震中只能有一个地震,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3)分布: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滑坡、泥石流: (1)概念: 滑坡: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 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山区沟谷

5、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特殊洪流 (3)分布: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岩体破碎区、地势起伏大区、植被覆盖差的地区、降水丰富(季节集中)区)(三) 海洋灾害1.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形成:由于强烈大风扰动而成 2.除风暴潮之外,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也都属于海洋灾害。(四)生物灾害: 病害、虫害、鼠害、 由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或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导致有害生物 大规模繁殖而形成 1.病害: (1)形成: 与作物所处环境有关: 过度潮湿小麦锈病、稻瘟病 干旱小麦白粉病 气候变异等造

6、成的不良环境使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外来病原体入侵 (2)危害: 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和鼠害 (1)形成: 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 (2)危害: 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鼠害的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 引起虫害和鼠害的有害生物具有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 1.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 宽数百千米 (2)环球自然灾害带: 北纬2050 全球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

7、、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全球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2.自然灾害地域分异表现: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 地震: 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滑坡、泥石流: 西南 低温冷害: 东北 台风: 东南沿海二、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6大灾害带 三、我国的自然灾害(一)、旱灾: 1.我国旱灾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我国旱灾分布: 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均不同程度受旱灾威胁 干旱区常年干旱,但很少出现旱灾;旱灾

8、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四大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我国旱灾与涝灾的时间交替和空间交错: 时间交替: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 空间交错:季风区 4.我国旱灾灾情: 农牧业灾情严重:干旱发生季节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 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大: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均衡(二)、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 我国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我国洪水灾害主要类型: 3.我国暴雨洪水分布: 暴雨洪水是影响

9、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与暴雨的 时空分布高度一致 季节分布:(东部季风区)49月,自南向北推移 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最主要的分布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 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4.我国雨涝形成与分布: (1)分布: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 (2)成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

10、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四)、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台风分布: 季节分布:盛夏至秋初空间分布:沿海重,南方重3.我国台风灾情: 东南沿海最为严重,且灾情逐渐加重二、风暴潮灾害: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季节分布:台风风暴潮:710月(8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 空间分布:辽东湾至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 台湾、海南等地最为严重)(五)、风暴潮灾害: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季节分布:台风风暴潮:710月(8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 空间分布:辽东湾至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

11、潮(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 台湾、海南等地最为严重)(六)、寒潮灾害: 1.我国寒潮爆发源地: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2.我国寒潮爆发生时间: 9月到次年5月(秋、冬、春) 两个高峰期:1011月、 34月 3.我国寒潮路径: 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 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海 4.山地对我国寒潮的影响: (1)山地阻挡: 东西向山脉(天山、阴山、秦岭、南岭) 山脉北侧:(迎风坡) 冷空气堆积,寒潮灾害加剧 山脉南侧:(背风坡) 相对温暖,寒潮灾害减弱 (2)形成冷空气通道: 地理位置的差别、地

12、形的影响 寒潮分流,长驱南下,直到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甚至两广地区)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我国寒潮的影响和表现: (1)影响: 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寒潮危害严重 (寒潮暴发时间正值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低温、大风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 南方地区寒潮规模略轻于北方地区,但灾情也较严重 (2)表现: 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 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发生频次:东北最高,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及长江流域,华南最少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 (干旱沙尘暴、干旱

13、虫灾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2.旱灾: 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严重的旱灾中心 (我国最缺水的区域) 3.沙尘暴: 春季最明显(次数及严重程度不及西北,但损失更大)2 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西多东少 四个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特点: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震源浅,烈度高 地震规模西部大于东部 3.我国地震灾情: 地震损失东部大于西部(尤其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 地震中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重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形成背景: 2.我国滑坡、泥石流特点: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 3.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季节分布:泥石流季节分布与降水相对一致 滑坡四季均有(降水集中季节更多) 空间分布:主要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 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 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三、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 西南地区 (尤其西藏、云南等地) 1.形成原因: 2.灾情损失: (1)造成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 (3)危害交通干线:铁路:成昆线、宝成线、云南东川铁路支线 公路:川藏、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