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524330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初二现象”的调研报告一、 调查的目的“一切哲学的精华就是教育哲学。”“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我校科研的一个原则。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就是初二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我们称之为“初二现象”。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出现乱班、影响校风,更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对初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梳成辫子,引导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危害,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工作思路,并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二、调查对象和方法为了使本次调研结果真实,数据可靠,使调查报告具有真实性,进而发挥指导性,本次调查时间较长。对象一是上学期初二(现已上

2、初三)10个班503名学生和本学期初二12个班学生602名学生,二是杨镇二中所有教职工,三是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所有委员,四是部分家长代表近100人。本次调研一是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一年时间里,在不同的人群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多次问卷,得到了几乎所有的人的支持,所发问卷全部收回存档,全部有效。整理、汇总了大量真实、有效数据。二是采用了谈话法,三是采用了访问法。在问卷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开放式题目。三、“初二现象”之表象我们把各种调查中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把“初二现象”梳成辫子,大致有如下表象:1、疏远亲人学生从小学到上初中,对家长一般是依附的,听话的。到初二学生开始步入“青春逆反期”。表现为,不

3、愿跟父母在一起行动。“去年上哪去不领着还不干呢,今年让一起上哪就不愿意去了”一位家长如是说。但是,他们喜欢跟同学在一起,如果他们带同学到家里玩受到家长的冷落,就觉得特别没面子,就大不乐意。与同学的亲热程度也远远超过家长。到初二以后,学生跟老师开始分心眼了,对老师的话不再是全听了,有同学开始在背地里说老师的坏话,开始出现老师“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情况,严重的跟老师顶撞,甚至搞出恶作剧。这时他们学会了撒谎和骗钱,他们利用假日、生日或其他可以利用的机会,避开父母和老师的视线,互相宴请、同学聚会、集体过生日、出去玩等等。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容易受朋友影响,对老师、家长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离家出

4、走。2、注重外表孩子小时候都是家长伺候,因为不讲卫生经常挨大人的责骂。到了初二,不用家长说,他会经常换运动鞋,衣服不等大人说就经常换,有时自己就洗了。懂得打扮自己了,有的女生利用放假的时候偷妈妈的化妆品也打扮一下,这点如果是假期返校时你只要留神,就会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有的女生学着社会上的人留起长指甲,害得政教处一个月必须彻底查一次。多数的学生不爱穿校服,喜欢个性化的服饰。即使穿了,也有的个别同学把校服的裤腿加肥,有的甚至再买一条裤子,专门裁下一条接到校服裤子上。夏天如果学校不制止,就会有的学生穿着露背的衣服上学。还有如染头发、男生留长发、模仿、攀比、赶时髦,几乎成为这一部分学生共同的行为取向

5、。这都是值得老师和家长关注和警觉的问题,表面上好象是穿衣打扮的小事,但透过表面的现象去看一看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就会发现孩子心理上的微妙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3、特殊心理调查中有一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学习时要将门挂上,他说,我们家既没有小孩干扰,也很少有外人来,他锁上门干什么?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日记本弄一个小锁,想看他写的什么都看不到。有的学生喜欢过激表现自己引起班上同学的大笑和混闹,以此引起同学对自己的注意;有的甚至嘲笑老师、随意起哄,漠视老师批评。有的同学在作文中直接写男女生交往的感受,不怕老师看见。这样的学生多数是女生,而且笔调细腻、文采斐然;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有的品学兼优的

6、女生竟然和全校闻名、并受到处分的学生好。上学期我校初三一个叫孙伟的学生,竟然有几个初二的很优秀的女生给他写情书。孙伟把这些给我看时,我无言以对。 有的同学因为自己家穷感到自卑,有的还出现对家长的不满和对抗情绪。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家里有钱,互相比谁的鞋值钱,比谁的手机功能多,其实有的学生的家长并不同意孩子带手机,是孩子闹着要。与其说带手机是为了方便,还不如说是为了炫耀。有的同学受电视的影响,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或以抽烟喝酒来表现“酷”,有的甚至给同学的信中称“老婆、老公”。家长惊诧于孩子的变化,说他的儿子一直性格内向、见女孩话没说脸先红,怎么一上了初二,就像变了个人?4、学习分化初二是承初一、启

7、初三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是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最多的阶段。一年前,学习环境的新鲜感和由于角色转变带来的学习上一时的冲动,与小学相比,学习上稍有起色,进入初二,这种新鲜感、冲动感逐渐淡化,距初三的中考又有一段时间,故产生出了消极等待的情绪。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引起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成绩滑坡。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心理障碍。一是恐怖心理,放学途中一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使他们苦不堪言,不得不被动应付,写完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孩子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护,可家长忽略了孩子

8、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对此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学生之间出现了优秀生和落后生的两极分化状态,而且差距特别大。学习差的同学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开始逃课、泡网吧、玩游戏,以此消磨时间。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得法,学生很容易在初二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这会给他们的整个人生留下磨灭不掉的阴影。5、异性交往小学时同学两小无猜,到了初二就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有的同学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找机会和喜欢的同学单独在一起,通过借书、问题等想法接近,“追星”入迷实际也是结交异性的表现。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得出一个规律:崇拜男星的一般

9、是女生,追孙燕姿等女歌星的大多是男生。高中有一个男生,为了能去看孙燕姿的演出并献花,让他爸爸给花一千元买前五排的票,并表示这次看完一定好好学习。老师坚决反对都无济于事。最后演出看了,花也献了,到期末还是班级最后一名。他自己说,看完演出一周多的时间满脑子都是孙燕姿。有的同学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与异性交往非常大胆,有时甚至旁若无人。四、“初二现象”发生的必然性1、发育处于青春期初二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这一阶段正是生理上发生突变的时期:身体发生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最明显的改变是骨骼生长加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生理上的

10、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2、心理处于脆弱期初二阶段正值学生心理断乳,具有不稳定性。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已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缺少分析思考意识,办事多凭冲动,缺乏理智,哥们儿义气至上,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危险群体,容易产生成长恐慌,甚至做出错误抉择,从而造成“初二现象”的突发性、暂时性的特点。此年龄段也是少年犯罪的高峰期。初二学生的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封闭,产生心理逆反。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0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主要的心理障碍是神经症状,表现为忧郁、焦虑、思维障碍;行为症状,表现为违纪、攻击、伤害;社交症状,表现为,交友不良、腼腆退缩、不受欢迎;另外还有躯

11、体诉述及性问题。由于初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极其脆弱的年龄段,他们对社会上各种诱惑的辨别力和抵抗力都较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二年级将成为他们思想道德的分水岭。3、学习处于突变期“初二综合症”主要表现在对新环境、新课程的不适应,学生到初二学习负担和压力明显增加,学习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往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太适用。对于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如果不能及时自我调适,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改变相应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以致于掉队。学生学习恐惧的直接原因是学习负担过重,在家长和社会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对孩子们过高的未来期望下,绝大多数初二的学生理解了“书中自有

12、黄金屋”的含义。班级里强调竞争,家长望子成龙,咄咄逼人的氛围使不少学生潜意识里产生逃避学习的念头。学习焦虑是心理障碍表现得最严重的症状。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平衡。一次失败体验往往给下一次埋下祸种,经过一次次的恶性循环,又没及时得以改善,自卑、厌学、忧虑、无望等情绪便接踵而至。4、行动处于从众期学生上初中后,第一学年一般对新的校园和新的学习生活还有新鲜感,胆子小,一般能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到了初二,对学校熟了,但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对外界影响缺乏识别,所以说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这时的孩子开始注意自己在团体中的评价和位置,许多新观念开始形成,从众心理也很明显。如有的同学在

13、放学路上购买个体摊贩拆散了一根根卖的烟,你抽我也抽,但如果只有一个学生的时候,他一般不买。不少学生结伴去玩网络游戏,我们在问卷中问去过网吧的学生“第一次去网吧是自己去的还是跟别人一起去的”,有92.5%的同学回答是跟别人一起去的。有些同学把“口袋书”悄悄地带进了学校,为了找到议论的伙伴,就在同学中互相传看。有的同学甚至在同学之间或社会上互相介绍男女朋友。我们经历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团伙所为。所以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初二学生是“群胆”,这个规律对于我们开展工作很有好处。5、违纪处于频发期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不希望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加以约束和管教。他们的特点是欲望幻想多,而

14、辨别是非能力差;自主意识强,而约束自制意识差。是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最突出的阶段,也是学生违规违纪最频繁的时期。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强烈变化,学生的情绪极易产生波动,因而容易烦躁、逆反、冲动,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些事情叫老师和家长预料不到,也不能理解。班主任都反映,初二学生的特点就是事多,往往是处理了你的事,他的事又来了;处理完班级的事,宿舍又传过单子来了;刚解决了音乐课不带书的问题地理老师又反映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更可气的是,上星期你找他谈话,说的某个问题,这个星期又出现了这就是初二孩子的特点。没有经验的老师会被这些问题搅得寝食不安。五、“初二现象”产生的根源:1、家教失控初二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

15、个人心灵成长的关键期,他们一面有独立要求,一面又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大人的约束,却又不能完全自立。家长此阶段对孩子的感觉是看不懂。调查中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反映孩子操心,需要教育和引导。同时家长也道出了自己的烦恼:孩子刚上初一时还挺省心,上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对父母的话也能听进,总是嫌妈妈唠叨,特别逆反。“和同学有说有笑,跟我没话。”一位妈妈伤心地说。我们告诉家长:这就是“初二现象”!以前学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习惯于把家长请到学校,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后来我们发现,家长说话还不如老师说话好使呢!比如说在我们学校没有学生敢与老师顶撞的现象,最多是今天说完他明天又犯了。

16、但在家长面前就不一样了,我们亲眼见有的学生当着老师的面羞辱家长,把家长气得当着老师的面伤心大哭的情景。有的家庭教育缺少向上力,家长不注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当着孩子面,对家庭、单位的是是非非,学校老师,社会现象等,随意评论;在孩子面前总是呈现一付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或者愤世嫉俗的样子,对人生、生活、挫折等不是持积极的态度。甚至把一些反面经验传授给孩子,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有的家庭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玩的讲高档、用的要排场”。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了“重点保护对象”,习惯了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本来说“应当如此”,他们就会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而毫无“感激之情”。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功利化,使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