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二)习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513091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二)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力学(二)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力学(二)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力学(二)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力学(二)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学(二)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二)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学(二)(供题者:程根宝 姚遐林)1、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如图所示,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把线拉至最高点A以水平抛出,求当v0为下列值时,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线中的张力大小。(1)v0=2(2) 解:(1) 由于v0=2大于作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故小球做圆周运动。 由机械能守恒得: 又 T-mg=m 故 T=9mg(2)由于小于作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故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设小球运动到B点时绳张紧,此时悬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由平抛运动规律有:Lcos=v0t L(1-sin)=gt2 得=0说明B与O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vBx=, vBy=。接着,由于绳子瞬时张紧,产生

2、瞬时冲量,使小球水平冲量变为零,机械能损失。然后小球以的速度从召开始作圆周运动到C点,机械能守恒有: ,在最低点有:T-mg=, 故小球在最低点C时绳的拉力T=5mgAC B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质量mA=2千克,物块B与物块C质量相同mB=mC=1千克,用一轻质弹簧将物块A与B连接,现在用力使三个物块靠近,A、B间弹簧被压缩,此过程外力做功72焦,然后释放,试问:(1)当物块B与C分离时,B对C做功多少?(2)当弹簧被拉到最长时,物块A和B的速度各为多少?(3)当弹簧被拉到最长后又恢复到原长时,物块A和B 的速度各为多少?(4)当弹簧再次被压缩到最短面后又伸长到原长时,物块A和B的

3、速度各为多少?解答: (1)18J (2)v=2m/s方向向右 (3)vA=2m/s方向向左vB=10m/s方向向右 (4)vA=2m/s方向向左 vB=10m/s方向向右vA=6m/s方向向右vB=6m/s方向向左m1m2m3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1=20kg的小车,通过一要几乎不可伸长的轻绳子与另一质量m2=25kg的拖车相连接,一质量m3=15kg的物体放在拖车的平板上,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拖车静止,绳未拉紧,如图所示,小车靠惯性以v0=3m/s的速度前进,求:(1)当m1、m2、m3以同一速度前进时,其速度的大小。(2)物体在拖车平板上移动的距离。3解:(

4、1)取1、2、3研究 设三者共同速度为v2(2)先取 1、2研究,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1又根据能量守恒4、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升空,飞船按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六天零十八小时(用t表示),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用n表示),返回舱于2003年1月5日顺利返回地面。“神舟四号”运行过程中由于大气摩擦等因素,会逐渐偏离预定的轨道,因此“神舟四号”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确的“轨道维持”(通过发动机向后喷气,利用反冲校准轨道)。设总质量为m的“神舟四号”飞船的预定圆形轨道高度为h,当其实际运行高度比预定轨道高度衰减了h时,控制中心开始启动轨道维持程序,开始小动量发动机,经时间t后,飞船恰好

5、重新进入预定轨道平稳飞行。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1)求“神舟四号”轨道离地面高度h的表达式(用题中所给的数据表示);(2)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附近的万有引力势能(以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r表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忽略在轨道维持过程中空气阻力对飞船的影响。求在轨道维持过程中,小动量发动机的平均功率P的表达式(轨道离地面高度h不用代入(1)问中求得的结果)。4答案:(1)(2)卫星的动能EK=mv2/2=GMm/2r=R2mg/2r卫星的机械能为E=EP+EK =-R2mg/2r由发动机做功W=E2-E1 及P=W/t有Ot/sv/m.s-112345125、质量为M=4.0

6、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0时,两个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的小物体A、B都以大小为v0=7m/s。方向相反的水平速度,同时从小车板面上的左右两端相向滑动。到它们在小车上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A、B与车间的动摩擦因素=0.2,取g=10m/s2,求:(1)A在车上刚停止滑动时,A和车的速度大小(2)A、B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车的速度及此时车运动了多长时间。ABv0v0(3)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5解:(1)当A和B在车上都滑行时,在水平方向它们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v0v0fAfBf车由受力图可知,A向右减速,B向左减速,小车向右加速

7、,所以首先是A物块速度减小到与小车速度相等。设A减速到与小车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1,其速度大小为v1,则:v1=v0-aAt1 mAg=mAaB v1=a车t1 mAg-mBg=Ma车 由联立得:v1=1.4m/s t1=2.8s(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v0-mBv0=(M+mA+mB)v v=1m/s总动量向右,当A与小车速度相同时,A与车之间将不会相对滑动了。Ot/sv/m.s-11234512设再经过t2时间小物体A与B、车速度相同,则:-v=v1-aBt2 mBg=mAaB 由式得:t2=1.2s 所以A、B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车的运动时间为t=t1+t2=4.0s(3)

8、由(1)可知t1=2.8s时,小车的速度为v1=1.4m/s,在0t1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在t1t2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v=1.0m/s,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如图所示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长为L的木板C,C的两端各有一竖直的挡板,在木板C的中央处有两个长度均为d的物体A和B,A的质量为mA,在A、B之间安放微量炸药,并控制炸药爆炸只对A、B产生沿木板C方向的水平冲力。开始A、B、C都静止,A、B、C的质量之比为mAmBmC=149,A、B与C之间摩擦不计。炸药爆炸产生能量为E,其中一半转化为A、B的动能。A、B与C两端的挡板碰撞后便与C连成一体。求(1)炸药爆炸使A、C相碰后

9、C的速度;(2)从A、C相碰后到B、C相碰的时间内C的位移。7解:(1)A、B物理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mAvA-mBvB=0 又由能量关系 解得 , 再考察A、C物体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自A、B分离到A、C相碰历时 时间t1内B向右的位移A、C相碰时,B与C右端的距离设从A、C相碰到B、C相碰的时间为t2 ,则故t2内C的位移8、如图所示,光滑轨道上,小车A、B用轻弹簧连接,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绳系在A、B上然后使A、B以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运动中细绳突然断开,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时,A的速度刚好为0,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 求:(1)被压缩的弹簧具的有

10、弹性势能EP (2)试定量分析、讨论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车B有无速度为0的时刻?解:(1)设弹簧第一次恢复自然长度时B的速度为 vB 以A、B弹簧为系统动量守恒 (mA+mB)vo=mB vo (1) 机械能守恒: (mA+mB)vo+Ep=mB vB2 (2) 由(1)、(2)解出 (3) (2)设以后运动过程中B的速度为0时,A的速度为vA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用动 量守恒 (mA+mB)vo=mB vo (4) 机械能守恒 (mA+mB)vo+Ep=m4vA2 + Ep (5) 由(4)、(5)解出 (6) mAmB Ep0 弹性势能小于0是不可能的,所以B的速度没有等于0的时刻9、

11、一轻质弹簧直立在地面上,其劲度系数为,在弹簧的上端与空心物体A连接,物体B置于A内,B的上下表面恰与A接触,如图所示。A和B的质量均为1kg,先将A向上抬高使弹簧伸长5cm后从静止释放,A和B一起做上下方向的简谐运动,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决定于弹簧形变大小(g取,阻力不计)求:(1)物体A的振幅(2)物体B的最大速率(3)在最高点和最低点A对B的作用力解:(1)振子在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力为零,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 开始释放时振子处在最大位移处,故振幅A为:A=5cm+5cm=10cm (2)由于开始时弹簧的伸长量恰等于振子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故弹性势能相等,设振子的最大速率为v,从开始到平

12、衡位置,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即B的量大速率为1.4m/s(3)在最高点,振子受到的重力和弹力方向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下,其大小为: 在最低点,振子受到的重力和弹力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其大小为 : 10、如图所示,长木板A右边固定着一个挡板,包括挡板在内的总质量为1.5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B质量为M,从A的左端开始以初速度v0在A上滑动,滑到右端与挡板发生碰撞,已知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后木块B恰好滑到A的左端就停止滑动.已知B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在A板上单程滑行长度为l.求:(1)若l=,在B与挡板碰撞后的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木板A做正功还是负功?做多少功?(2)讨论A和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运动方向是向左的.如果不可能,说明理由;如果可能,求出发生这种情况的条件.13解:(1)B与A碰撞后,B相对于A向左运动,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