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49504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 编制依据1二、 工程概况1三、 施工准备1(一)技术准备1(二)机具准备1(三)材料准备1四、 荷载及强度的计算与验算2(一) 梁板的强度计算 2(二) 底板的强度计算 2(三) 侧模板的强度计算 3(四) 顶架计算及验算 4五、 模板设计5六、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7(一) 施工准备 7(二)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7七、 模板的拆除11八、 安全技术措施11九、 质量保证措施12十、 模板通病的防治措施13一、 编制依据1、 1、2、3楼工程施工图纸。2、 1、2、3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50204-2002)。5、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二、 工程概况花园1号楼、2号楼、3号楼位于博罗县罗阳镇,总建筑面积34240,总造价为3000万元。由博罗县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广东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本本工程为商住楼,分1、2、3,其中一层商铺面积:1107.40,二层办公面积:1287.14,1建筑面积:13856;2建筑面积:5301,3建筑面积:5301,管理中心面积:342,地下室建筑面积:6238,建筑高度61.85米,地下室3.6米,首层高4.5米.住宅楼3米.计划于2009年12月1日开工,2011年6月30日完工。三

3、、 施工准备(一) 技术准备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做好记录,记出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二) 机具准备主要机具和工具准备详见下表:机具或工具名称规 格功 率数 量台式锯木机2.5kW6台冲击钻3把锤子重量0.5kg80把活动板手最大开口宽65mm20把手提电锯M-651A1.05kW6台墨斗12个水平尺长1米6条水准仪DZS22台钢卷尺50m3把钢卷尺7.5m50把(三) 材料准备1、 模板及支撑配置数量本工程模板采用散支散拆的方式,面板选用优质的双层涂膜胶合七夹板,尺寸为183091218mm,纵楞采用直木方,

4、尺寸为200010050mm,间距400mm,横楞为钢管,规格为4.83.5,间距500mm,用12的对拉螺杆加固,间距500500mm,为保证工程进度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梁板墙柱各配一套模板进行周转使用。综合考虑多层板周转次数6次,为保证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需配置每幢楼房24套模板.柱模板考虑6层更新一次模板,必须准备一套模板.考虑到顶板回顶,配2层支撑体系.(1) 模板:采用18厚建筑夹板。(2) 木枋:采用50100mm木枋作托梁和小楞。(3) 顶架:采用12191900mm的门式钢管脚手架,门架应符合规范要求,如有弯曲,凹腔、裂缝、绣蚀严重和焊口断裂的门架不得使用。(4) 拉板、压脚

5、板:用20厚的松木边板,做压脚及拉、顶梁侧板之用(5) 螺栓:采用14mm国标螺栓,作柱、梁拉结用。2、隔离剂选用建筑夹板模板的隔离剂选用商品脱模剂。四、荷载及强度的计算与验算(一)梁板的强度计算 梁按最大跨度 mm,最大截面 计算。1、楼面模板及支架自重:0.5kN/2、新灌筑混凝土自重250.1=2.5kN/3、钢筋自重1.10.15=0.16kN/4、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砼堆集自重2.5kN/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0kN/(水平面)、4.0kN/(垂直面)(二)底板的强度计算分项系数1.2,底板采用18mm厚夹板1、底模板自重1.20.50.0180.35=0.0038kN/m2

6、、混凝土荷载1.22.50.351=1.05kN/m3、钢筋荷载1.20.160.351.0=0.67kN/m4、振动混凝土荷载1.22.00.35=0.84kN/m q1=2.56kN/m5、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设计荷载值要乘以Y=0.90的折减系数.q=0.9q1=0.902.56=2.3kN/m6、验算底模抗弯承载力底模下面楞木为0.60m。底图的计算如下,是一个等跨的多跨连续梁,因为模板长度有限,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查静力计算表得: Mmax=-0.121ql2=-0.1212.30.52=0.07kNm验算 MmaxWnkfmMmqxWn= 0.07106 =6.

7、25N/2 kfm=1.313=16.9N/2 350/5402满足要求 7、拉剪强度验算Vmax=0.620ql=0.6202.30.60=0.86kN/m2Ymax=3Vmax/2bh=30.86103/225040=0.129N/2Rfv=1.31.4=1.82N/20.129N/mm2满足要求8、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采用荷载标准值。q1=0.05+6.25+0.15=6.45kN/mWA=0.967q1L4/100EI = 0.967 6.456004 0.67 10091031/12250403允许挠度为L/400=600/400=1.50.67满足要求(三)侧模板的强度计算1、侧压

8、力计算,梁的侧模强度计算,要考虑振捣混凝时产生的荷载及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并乘以分项系数1.2。F=25H=25X1=25kN/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4kN/3、总侧压力q1=1.225+1.24=31.2kN/选择侧模18mm厚,因为立档间距为40cm,所以侧模为0.6m的多跨连续板。化为线荷载q=0.50.9q1=0.50.931.2=14.kN/4、侧板验算抗弯强度按四跨连续梁查表得Mmax= -0.121ql2= -0.121140.42= -0.27kNmMmax = 270103 = 6.48N/2Wn 400/6252kfm=1.313=16.96.48 N/2 满足

9、要求5、侧板验算抗剪强度Vmax=0.62ql=0.62141=8.68 kNrmax=3V/2bh=38.68103/240020= 1.6 N/2Rfm=1.31.4=1.821.6 N/2满足要求6、侧板验算挠度q1=0.5(25+4)=14.5N/m WA=0.967q4 = 0.967 14.54004 0.76() 100E 1009103400253 12W=500/400=1.250.76() 满足要求(四)顶架计算及验算1、顶架计算:(1)设顶架方木为50100间距0.70m,在中间纵横各设二道水平支撑。0=5.5/3=1833i=80/12 =23.1=o/i=1500/2

10、3.1=652、 强度验算已知N=4.80.75=3.6KNN/An=3600/8080=0.56N/2Rfc=1.310=13N/2满足要求3、稳定性验算=6591 = 1 = 1 =1 1+(/65)2 1+(65/61)2N/Ao= 3360 =0.525N/2Rfc=13N/ 18080符合要求。五、模板设计1对模板及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应从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防倾倒措施,风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其中基本风压值应乘以调整系数0.8,模板的抗倾倒系数采用1.15。对倾倒有利的恒荷载应乘以0.9的分项系数。2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材质不宜低于等材,严禁使用脆性、

11、过分潮湿,易于变形和弯扭不直的木材。3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变型值不得超过下列数值:(1)结构使用时表面外露者,模板的变形值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400。(2)结构使用时天棚隐蔽者,模板的变形值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250。(3)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4木模板受压杆件的长细比不得超过150;钢模板受压柱和桁架的长细比不得超过150,受拉时不得超过250。按构造要求设置纵横向支撑和剪刀撑。5模板应支撑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严禁受力后地基产生下沉,支撑柱下用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材料作为垫板。6模板在荷载作用下,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保

12、证结构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性。7模板设计时应考虑便于安装和拆除,同时还要考虑安装钢筋、浇捣混凝土方便。8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安装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无设计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9设计模板时应优先采用桁架支模、架空支模、工具式支模等先进的施工方法,便于加速模板的周转。(1)+0.000以下模板设计垫层模板垫层厚度为100,垫层模板采用10050mm方木,沿垫层边线设置方木,支撑设在坑壁上。承台模板承台模板采用18391.5mm建筑夹板安装在承台四周,用14螺栓和钢管进行拉结、加固。电梯井模板电梯井模板采用18厚夹板按井尺寸制作,模板安装要牢固,井壁模板要用穿墙螺栓分上、中、下固定,间距500mm,并用铁线将模板拉在底板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地梁模板地梁侧模、底模均采用18mm厚夹板,采用在两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