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49014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课时训练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C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析: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下,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符合当时的国情。答案:B2.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

2、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解析:题目材料中56%的人认为新时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总体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家庭联产承包制需要不断的调整完善。答案:D3.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的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

3、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D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信息“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材料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A、B、C所描述的内容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错误。答案:D4“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述材料中所述“这一制度”指的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制度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C1958年开始的

4、人民公社体制D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改革,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的形式,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答案:D5.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其中“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B发表了南方谈话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D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为1980年至1988年,故排

5、除A;南方谈话的时间为1992年,故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为1984年,故选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为1990年,故排除D。答案:C6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列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B实现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并未被废除,农民得到的是土地使用权。答案:B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

6、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这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答案:D8.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

7、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南方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视察南方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解析:“投机倒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下海”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词汇的变化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答案:B9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

8、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解析: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供应紧张,实行定量供应,出现了粮票等票证;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物资供应充足。这一转变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答案:B10.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

9、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解析:从材料中“1979年”“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可以排除A、B,因为与1979年时间太接近;C与材料中“谈及经济体制改革”不符。故选D。答案:D1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解析:本题考查对

10、外开放格局,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全方位是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答案:D12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国有企业改革B经济特区崛起C“九二共识”D联产承包后的农村解析:A项所述可纳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栏目中,B项所述可纳入“开放格局的形成”栏目中,C项所述可纳入“一国两制的成就”栏目中,D项可单独作为一个栏目与题干中的

11、栏目并列。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农村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

12、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三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

13、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能从宏观的国内外背景和微观的具体措施去把握相关的知识点。还应该把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答案:(1)政治背景:“文革”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14、。文化背景:政治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

15、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 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