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479707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防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设计依据5.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本次设计治理河长8.93km,新建防洪堤总长14.925km,保护耕地2.14万亩,保护人口2.97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该防洪工程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取10年一遇洪水设计(P=10%)。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0g,相应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所以,本工程地震烈度按度设防。5.1.2 基本设计资料 水文、气象历年各月极端最高气温:29.7;历年各月极端最低气温:-24.8;

2、多年平均气温:5.9;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21m/s;10年一遇洪峰流量: 439m3/s 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度 地基特征砂砾卵石堤基允许承载力0.50.6MPa。 堤基开挖边坡系数临时开挖边坡:水上:1:1、水下:1:1.251:1.5。 堤身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正常运行条件:K1.10非正常运行条件:K1.055.2工程总体布置5.2.1工程布置原则 堤线布置与该地区的发展规划相结合,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工程重复建设。 堤线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线大致相平行,满足防洪区段两岸堤防间距大致相等,堤距大于稳定河宽要求。 堤线力求平顺,防洪堤段平缓连接,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布

3、置。 堤身断面形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堤线两侧地形、地貌及建筑物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断面形式。5.2.2工程布置根据拟定的工程布置原则,结合现状堤防存在的问题、地形条件及稳定河宽及防洪区内的各种建筑物位置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防洪堤基线布局,防洪堤起点与原有防洪堤相接,堤身尽量考虑修建在土质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在河道明显变窄的河段,采取展宽堤距或考虑清除障碍,部分地段截弯取直,使各堤段平缓连接,在保证河道行洪能力的前提下,对原有地段的宽、浅式河道断面进行缩整,保护原有河道两岸耕地。具体为:本次设计治理河长8.93km,新建防洪堤总长14.925km,防洪堤与桥梁以10m的渐变段与桥梁边墩相接,

4、防洪堤遇支沟及公路排水涵洞小支沟时断开,对断开支沟以八字墙形式护砌。其中:左岸堤防以临合公路大桥边墩为起点,桩号为左0+000,右岸堤防以大夏河与槐树关河交汇口处槐树关河右岸已建堤防末端为起点,桩号为右0+000,沿大夏河向下游布置堤防,堤线沿两岸岸坎布置充分利用已有岸坎,堤防设防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新建堤防与原有桥台连接处设渐变段连接,末端在桩号左8+912处与后杨村大桥左岸边墩顺接,左岸共计新建防洪堤7242.1m。末端在桩号右8+943处与后杨村大桥右岸边墩顺接,右岸共计新建防洪堤7683m。在大夏河双城至马九川段分别有已建的尹集水电站、新集水电站、兆兴水电站和西川水电站,这四座电站的

5、引水枢纽均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已修建的防洪堤及尾水渠均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因此本次设计中对该段水电站的防洪堤及尾水渠可利用部分直接与本次新建堤防顺接。防洪堤治导线布置见下表5-1。5.3 堤防防洪标准、堤距选择及线路布置5.3.1 防洪标准选择本工程防护范围为临夏县大夏河双城至马九川段两岸,是以沿岸村庄及耕地为主的防护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防护区人口20万人,防护区耕地面积30万亩,工程防护等级为等小(2)型,洪水标准为1020年(重现期)防洪工程级别为5级。根据防护人口及耕地数量,参照流域规划中对乡村为主防护区洪水标准的确定,选定该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按水

6、文分析计算结果,本工程区10年一遇洪水为439m3/s。5.3.2 堤防线路布置原则 堤线布置与临夏县城乡近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工程重复建设和改造。 堤线与河势流向相适应,直线河段堤线尽量与洪水的主流线相平行,弯曲河段采取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保持河段两岸堤防间距大致相等,堤距应大于稳定河宽要求。大夏河双城至马九川段治导线布置表 表5-1岸别桩号弧长(m)半径(m)中心角备 注左岸左0+000左0+596直线段左0+596左0+78418828019凸弧段左0+784左1+244.5直线段左1+244.5左1+319.675.121020凹弧段左1+319.6左2+226

7、直线段左2+226左2+47825242034凸弧段左2+478左2+479.3直线段左2+479.3左2+717.6238.335039凹弧段左2+717.6左4+401直线段左4+401左4+513.6112.621031凹弧段左4+513.6左4+730直线段左4+730左4+827.597.521027凸弧段左4+827.5左5+067.9直线段左5+067.9左5+149.98221022凹弧段左5+149.9左5+455.9直线段左5+455.9左5+645.4189.521052凸弧段左5+645.4左5+957.8直线段左5+957.8左5+99941.221011凹弧段左5+

8、999左6+783直线段左6+783左6+88410121028凸弧段左6+884左7+201直线段左7+201左7+36116021044凹弧段左7+361左7+502直线段左7+502左7+78027828057凸弧段左7+780左8+715.5直线段左8+715.5左8+842126.542017凸弧段左8+842左8+912直线段大夏河双城至马九川段治导线布置表 续表5-1岸别桩号弧长(m)半径(m)中心角备 注右岸右0+000右0+626直线段右0+626右0+694.568.521019凸弧段右0+694.5右1+155直线段右1+155右1+25510028020凹弧段右1+25

9、5右1+575直线段右1+575右1+974尹集电站引水枢纽防洪堤右1+974右2+146直线段右2+146右2+35621035034凸弧段右2+356右2+357.3直线段右2+357.3右2+644.328742039凹弧段右2+644.3右3+356直线段右3+356右3+719尹集电站尾水防洪堤右3+719右4+316直线段右4+316右4+46615028031凹弧段右4+466右4+734直线段右4+734右4+87414014027凸弧段右4+874右5+114.4直线段右5+114.4右5+223.7109.328022凹弧段右5+223.7右5+529.7直线段右5+529

10、.7右5+656126.321052凸弧段右5+656右5+968.4直线段右5+968.4右6+023.45528011凹弧段右6+023.4右6+997直线段右6+997右7+423兰郎公路防洪堤右7+683右7+92824521067凸弧段右7+928右8+801直线段右8+801右8+94314235017凸弧段 防治结合,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稳定河势,确保能顺利的通过设计洪水。 妥善处理好左右岸、上下游的关系,统一治理。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投资。 防洪治理规划要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堤线平面布置宜顺直,转折处应用平缓曲线相连接。弯道最小容许半径要满足: 式中:R

11、min堤线容许最小弯道半径,m; B河道水面宽度,m。通过计算,大夏河双城至马九川段堤线最小弯道半径应大于210m。5.3.3造床流量及稳定河宽本设计中堤距指两岸堤线中心距亦即洪水治导线宽度。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和防护效益。堤距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满足安全、通畅泄洪的要求; 充分考虑河相关系,不改变河型; 少占地或尽量不占地,权衡工程量与防护效益,达到经济上的合理性,统筹考虑各河段及其上、下游的行洪要求。防洪段导线宽度,下限应不小于造床流量下的稳定河宽,上限一般以河曲外包线或自然岸宽确定。冲积河流在水流与河床的长期相互作用下,能得以自由发展,经过水流与河床的自动调整,河床形态将与流域来

12、水、来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相适应。河道形态与水力泥沙因素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物理量关系。目前对造床流量的确定多用经验方法计算,有平摊水位法、多年平均洪峰流量法等。实际工作中国内一般都采用25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本次计算采用2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1) 造床流量根据大夏河流域特征及基本资料情况采用2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洪峰流量为121 m3/s。治理段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布有尹集电站、新集电站、兆兴电站、西川电站,4座电站引水流量相当,在21.2-22 m3/s之间,按最大引水流量22 m3/s考虑,电站引水流量占2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21 m3/s的18%,比例较大

13、,分析最不利状况,电站在遇2年一遇洪水时停止运行,即电站枢纽上游段与枢纽至尾水段流量不变,故本次整个治理河段双城至马九川段的造床流量均选121 m3/s,且不分段。(2) 稳定河宽阿尔图宁公式计算: 整治河宽(m); 稳定河宽系数,本工程流域属下游河段,变化系数在1.01.1之间(中游1.0-1.1,下游1.1-1.7),综合考虑本次计算取1.7; 造床流量(m3/s),取50%频率年洪峰流量; 河床比降()。用阿尔图宁公式计算的稳定河宽见表5-2。经上计算及现场踏勘与测量,河床为砾卵石,本次设计使河床即能满足防洪标准条件下的过水能力,又能满足工程建筑物安全、稳定的要求,规划防洪区段为河漫滩,修建防洪堤应尽量不占用耕地,适当展宽堤距,既可降低堤高、又可减少投资,综合考虑本次设计稳定河宽定为70m,堤线沿两岸岸坎布置充分利用已有岸坎。大夏河稳定河宽计算成果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