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462906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小学室调研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小学教研室调研课山沟里的孩子北师大版(2009年12月第5版) 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姓名: 潘春艳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潘春艳中关村一小1850019584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山沟里的孩子学科语文学段 中年级段年级三年级教材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

2、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学习散文,应该教给孩子们文学化的阅读方式(抓意象、想画面、感意境、悟情感),让他们学会关注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

3、.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读书,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文学素养的提高有持续而又深远的意义,北师大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以读书为主题的单元,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读书”单元主题下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四篇与“读书”相关的文章,其中三篇为主体课文,涵盖了诗歌、散文、记叙文、童话四种文体,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快乐。山沟里的孩子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用富有情感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就像流动的画面,生动而多彩,赞美了山里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

4、爱。二、学情分析:这篇文章用清新抒情的语言讲述了山沟里的孩子披星戴月上学、放学的情景。山沟里的色彩也在孩子们的脚下犹如魔术般变幻,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辛,更表现出他们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本课内容离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很远,因此,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去想象、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求学艰辛背后的希望与快乐,并配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读中悟情,从读中明理,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通过想象、朗读,感受诗中的意象、画面、意境,从而体会山沟里的孩子求学艰辛,以及艰辛背后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2.理解“初升的红日”、“月亮”、“金钥匙”等意象的内涵

5、。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听写导入,回顾第一课时 ( 约5分钟 )整体感知,想象画面 (约2分钟)主动看瓜以读代讲,体会情感。 ( 约4分钟)赏析两幅画面,感悟希望、快乐(约28分钟)通过山沟变化,感悟读书的重要 (约4分钟) 拓展作业:积累优美语言,拓展阅读资料 (约1分钟)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回顾第一课时1. 听写:傍晚、启程、辛勤、智慧、匆匆2. 用听写的5个词语填空:课文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清晨上学、_放学回家的情境。他们脚步_,不怕从黑夜_,日日夜夜在_地寻找着打开_宝库的金钥匙。二、感

6、意象、想画面、悟情感(一)整体感知,想象画面1. 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章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2. 两幅画面:上学、放学(二)想象、赏析两幅画面1. 共同学习第一幅画面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求学的艰辛:起早贪黑、翻山越岭 感悟艰辛背后的生机、光明、希望引导学生及时批注,积累好的理解和表达。重点句1: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色彩的变化,体现了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更反映他们学习是多么积极自觉而刻苦。重点句2: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对山沟里的孩子来说,初升的红日代表着温暖,更代表了光明和希望。 想象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上

7、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点拨学法:想象画面说感受,对感受最深的句子做了简单批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2. 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幅画面 结合第一幅画面对比阅读,了解孩子们回家之路的艰辛:黑暗、狼嚎 感悟艰辛背后的快乐、坚强:说说笑笑、月亮的清辉重点句: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夜雾笼罩着他们。其实,山沟里的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辛,然而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依然那么快乐。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3. 回读两幅画面,初步感知文章前后的对应写法(三)品悟、理解山沟里的孩子求学的动力1.渴求知识,改变山村2.理解“金钥匙”:知识、智慧、坚持不懈、乐观好学的精神3.补充资料:从山村如今的变

8、化,进一步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感悟读书的重要性。三、布置作业,课外延伸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后测1. 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课文要反复使用“黑”这个字。_2. “金钥匙”指的是_;“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地寻找”指的是_;“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表明了_。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1.基于学情和文本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这篇文章诗情画意,语言表达清新抒情,情感含蓄深沉,抒情性强,但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基于此学情,在深入细致地研读文本之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通过想象、朗读,感受诗中的意象、画面、意境,从而

9、体会山沟里的孩子求学艰辛,以及艰辛背后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2.理解“初升的红日”、“月亮”、“金钥匙”等意象的内涵。2.以读为本,想象画面,品语悟情。这篇文章画面感非常强,含蓄而深沉的情感都蕴含在一个个画面中。因此,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去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求学艰辛背后的希望与快乐,并配合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读书、感悟、想象、积累等有机地融为一体。3.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方法,授之以渔,以课堂上的有效训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运用。例如,在学习第一幅画面时,引导孩子理解,对于山沟里的孩子来说,“初升的红日”代表了什么?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指导方法:“我们读书,不但要关注语言文字,更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