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40553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盈校园经典伴我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香盈校园 经典伴我行五山镇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点滴体会 龚文权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去春以来,五山镇中心学校启动了“1234”经典诵读工程,在全镇中小学掀起了大规模的普及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推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现实之举,也是落实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组织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形成了颇有声势的诵读热潮,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体会是:一、突出一个主题五山镇是全国“文明乡镇”,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文化积淀厚重,尤其是茶文化、生态文化特色鲜明,200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五山

2、视察充分肯定了“生态五山,文化之乡”的科学定位,为促进五山文化事业共同繁荣,和谐发展,我们选择了经典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生活这个切入点,在全镇开展了“学经典,伴我行”活动。 自2009年春季活动一开始,五山镇中心学校就提出一个口号: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美德,争做时代新人。确立了一个主题:“诵读经典传美德,以典为镜伴我行”。主要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以构建书香校园为平台,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将经典诵读作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口,突出“以德养性,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旨在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抗挫能力、适应能力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二、体现两个层面1、教师的指导层面。(1)选定切入点。中心学校经过多次课题会研讨论证,认为三字经在教育理念上,以德为先、重礼仪;在教育形式上,简明、概括、循序渐进;在教育方法上,以正面教育、鼓励为主。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我们把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七至九年级学生定为参学对象。小学三、四年级段学生重点学习三字经、千字文;五、六年级段学生重点学习弟子规、增广贤文;初中学生重点学习格言联壁、唐诗、宋词或论语,并在熟记的基础上逐步加以理解。针对中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列出了各个年级的必诵篇目和各个年级的选诵篇目,并按学段提出有层次的学习要求和德育目标,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读

4、诵的兴趣和效率,有利于形成浓厚的读经之风。(2)创新指导方法。经典诵读是单调枯燥的,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法指导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因此,各学校安排一周一节活动课诵读经典,要求教师必须采取形式多样、方法多样办法来指导学生诵读,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中华经典蒙学。经过一年多来的诵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而且做到了人人都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格言联壁、千字文、唐诗、宋词或论语指定的部分内容。(3)渗透学科教育。学校所有老师都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加深学生对经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辅导,我们在每学期初都编列知识讲座计划,内容涵盖中华经典

5、蒙学读本目录,定期安排语文教师作专题讲座(玉皇剑文学社讲座)。尽量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推动诵读活动。(4)电教资源助读。中小学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室,电教设施及时为学生播发播放有关“读经典伴我行”的文字资料及音像资料。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诵读经典”新模式。 (5)建立激励机制。教师坚持把“导(指导)评(评价)激(激励)”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周进行评价,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学习经典成果展示表彰大会,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方法,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受战胜自我,取得成功的喜悦。 2、学生的学习层面 (1)创设经典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为了把经典教

6、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中小学分别制作了配以文字解释的三字经故事图片25副,谱写以经典为内容的儿歌15首,制作展牌展板6面,树立标语牌、格言牌60块,在教学楼等醒目位置悬挂古今名人画像,以经典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如镇小学、谢湾中心小学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古典蕴味,寓传统文化的内涵于校园环境之中,让优美的环境承载出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让人一走进校园就像打开一本立体、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就能感受到“学经典,伴我行”这个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氛围。田河中心小学每天循环播放三次编制的经典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韵味经典。中心学校利用校园的广播室播放光盘、磁盘,悬挂古代圣贤画像和传统名句,添

7、置更多的经典著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努力构建经典诵读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时刻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沐浴着经典文化的洗礼,从而形成校园人人读经典,时时读经典的氛围。(2)丰富涌读活动。把单调枯燥的背诵活动溶于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之中。各校在学习活动中,以督促学,以趣促学,以奖励促学。经常开展诵读比赛、背诵接力、诗文填空、限时默写、谱曲吟唱、段落文译、经典赏析等活动,每项活动都评出优秀选手,加以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每周要布置适量任务,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读书已成为学生的习惯,“先贤之言”已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实行“四个”结合。即要求学生把读与诵、诵与悟、悟与

8、思、思与行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落实行动。 三、实施三个阶段 1、诵读记忆阶段 。中心学校在经典诵读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提出了具体要求,采取集中和分散诵读两种方式。集中:班级组织,每天早读前10分钟组织诵读、专人负责。分散:每晚诵读20分钟,周末诵读30分钟。在学生中开展“读、诵、讲、演、唱、”系列活动,将中华经典蒙学诵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读”就是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路上读给行人听,回家读给父母听;“诵”要求读出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演”即

9、把经典篇目活化成故事、相声表演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唱”就是配乐吟唱,把中华经典蒙学编排成学生喜欢的歌曲和童谣,让学生在玩、唱中完成记忆;“讲”要求讲出经典中的故事。通过以上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如2009年11月,中心学校组织全镇中小学生举行了“与经典同行”的经典诵读大型竞赛活动,活动全过程被谷城教育新闻频道栏目录制、播放,受到领导好评,社会影响良好。 2、理解感悟阶段。全镇所有老师都根据本年级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理解进行指导,加深对经典文化精髓的感悟。班主任老师以课余和班会课为主阵地,对中华蒙学经典里的一些典故做通俗的解释,并组织学生举行经典背诵、故事会。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

10、学生进行中华蒙学经典歌曲教唱。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做游戏的形式(如跳皮筋,拍手歌)对学生进行边诵边跳活动的指导。美术教师,把中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和经典故事图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以此加深了学生对经典文化精髓的领悟。今年五月,中心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经典与我同行”的诵读心得和征文活动,各学校还在班级中开展“比一比、看一看、评一评”等活动,即比经典储存、比诵读篇目、比记忆能力,看谁的品行表现好,以及评诵读能手、诵读小明星、聪明之星、道德之星等活动,促成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践行落实阶段。在学生诵读记忆、理解领悟之后,我们就引导学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让经典文化精髓内化于孩子之心、

11、外显于孩子之行。在实施的过程中本着低、近、细、实的原则,切近实际、切近生活、切近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把经典中的故事办成手抄报,在教室里悬挂。让学生从容易做,能做好,乐意做的小事情开始。如;擦黑板、做值日、当一次小主持、当一天代理班长,当一天助理班主任,为父母端杯水、为爷爷、奶奶锤锤背、主动向师长问好,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为五山生态建设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实施,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在参与中学习,在诵读中提高,在交流中进步,在领悟中升华,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从中再次

12、体现: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今天虽不行,明天一定行;你行我行大家都能行的成功喜悦感受。四、显现四大特点1、教师敬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全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爱业、敬业、精业、勤业、团结奋进的团队。青年教师杨平、曹维梅立足教学、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教学水平很快提高,今秋在全镇举行的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班主任闵少丽、刘培华、王发香、丁优翠等同志,班级工作一丝不苟,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县、镇级模范班主任。老教师董以福、甘代书等同志,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利用课余平整校园、清理垃圾,每天护送家居偏远的学生回家,深受师生称赞。

13、2、学生行为品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经典诵读活动,中小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进取心,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生中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的事迹层出不穷;讲文明、懂礼貌、勤奋读书、奋发向上已蔚然成风。如镇小学六年级学生集体轮流帮助学前班小朋友打扫卫生,擦洗门窗桌椅,谢湾中心小学五年级学习之星杜渊媛、中心学校九年级学生龚明慧同学主动与学习困难的同学结对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努力,广大学生普遍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文明礼仪等方面有明显的转变。加上长期经过经典音乐、美术等审美教育的熏陶,孩子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人格教化是经典教育最大的收获,不少性格孤僻的孩子变得性情开朗,自

14、信乐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如在今年九月中心学校玉皇剑文学社举办的“经典诵读改变了我”征文比赛中,八年级学生杜天娇在文中写道:“同学们很喜欢诵读古诗文和道德经典,虽说我们读在嘴里,记在心里,但同学更加注重把古诗文和道德经典的内涵落实到平时的时常行为之中,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讲学习、讲文明、讲道德、求进步的好学生。” 在学习上陷入困境而彷徨的二中许瑞雪同学说:“经过一次次的经典诵读,一次次的品茗顿悟,我明白了中华经典蒙学中的教诲,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去战胜。”九年级的胡忠琪同学说:“诵读千古美文,我们可以认识众多的历史名

15、人,受到深刻的启迪教益。”3、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诵读学习经典活动,砥砺了学生的品行、健全学生的人格,对他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人奠定了基础。从目前看,师生关系较以前和谐多了,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比以前更积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浓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比以前更多了,学生的行为比以前更规范了,学生的进取精神比以前更强了。经过诵读积累,使全体中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整个语文素养上了一个新台阶。4、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年来,我镇中小学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培养了良好的学风,形成了茶乡五山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提升了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学生仔细诵读经典诗文,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用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扩大知识面,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空间,促进了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与整体教学质量,中心学校教学质量连续八年在全县表彰行列。总之,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在全镇已初见成效,但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始,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我们将不断总结、不断探讨、加强薄弱、弥补不足,一如既往地把经典诵读活动向深度广度开展,实践道德精神,传播道德文化,使中华文化在我镇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