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39786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狂澜( ) 诧异( ) 默契( ) 金柝( )2结合句子,说说下列各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3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

2、是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A一朵小花 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B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朵小花 一双洁净的旧鞋C一片砖瓦 一朵小花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D一个口信 一片砖瓦 一双洁净的旧鞋 一朵小花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在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B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C中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D.他的演讲太出色,我只好甘拜下风。5.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

3、睑庞。(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升监狱大门的钥匙、,( )(4)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6下面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4分)对小弗郎十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痫苫思索。 对失掉祖围语苦的悲愤。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熏。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对祖国语言的赞美。 对学牛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对亡国的悲痛。 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A BC D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2分)A.木

4、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8下列句子填在括号内衔接连贯、贴切的一组是( )。(2分)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木。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这儿的景色真美! 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帆影点点的江面碧波粼粼。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 B c D9修改

5、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部分,使它与其他部分的句式一致,语气连贯。(4分)(1)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2)(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二、填空(12分)1按要求填空。(4分)(1)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2)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3)写木兰辞官不做,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2作家作品填空。(8分)(1)黄河颂是一首 ,作者是 。(2)最后一课是 国小说家 的作品。主人公是 和。(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 ,我国最早的 ,中

6、国共产党的 和 。(4)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 ,原名 ,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5)木兰诗是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写了一位女子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三、阅读理解(32分)(一)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

7、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语法课完了,我们叉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

8、的含义是什么?(4分)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1分)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 气氛。(1分)4选文用“ ”具体写出“个个都那么专心”;用“ ”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3分)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2分)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1分)(二)(1

9、)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邓;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解释诗句中的词语。(3分)(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 (2)万里赴戎机 赴: (3)关山度若飞 度: (4)朔气传金柝 朔: (5)归来见天子 见: (6)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 2第(2)段中二、三两句描写什么内容?(1分)3第(3)段前

10、两句描写的内容是 ,作用是 。(2分)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2分)(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 。(1分)6第(1)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不超过6个字)(1分)7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2分)(三)在柏林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位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深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怪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

11、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1本文和最后一课所介绍的故事同样都是以战争为背景,它们的主题是( )。(1分)A最后一课是爱国;本文是反战。 B最后一课是反战;本文是爱国。C两篇都是爱国。 D两篇都是反战。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对老妇人进行描写的?(2分)3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请简要说明。(2分)4结合上文,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应当如何理解?(3分)四、作文(30分)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朋友。幼小时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窗,成年后事业上的合作者;读书者以“书”为友,弹琴者以“琴”为友,赏花者以“花”为友;有终生为友者,有一时为友者,也 有先敌后友者。要求:1以“朋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2体裁不限,500字以上。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