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38554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于安乐4.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花都区花东镇榴花初级中学 曾惠燕一、教学目标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读懂文意。(重点)目标2:能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并分析论证过程。(重点、难点)目标3:能说出本文的语言特点,能简单比较两则短文论证方式的异同处。二、使能目标分析目标3:能说出本文的语言特点,能简单比较两则短文论证方式的异同处。目标2:能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并能分析论证过程。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读懂文意。读准字音,正确翻译字词。正确翻译句子。简单比较两则短文论证的方式。找出并赏析排比句的作用。类推出治国道理。找出中心论点找出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简单比较两则短文提出论

2、点的方式。说出事例论据中六个名人的共同点。三、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布置预习作业(导学案):1.借助注释,给文中的生僻字注音,开口朗读,力求通顺流利。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初步读懂文意。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结构示意图。按要求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读懂文意,借助课文结构示意图理清课文论述的结构。(一)故事导入,启发思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讲述故事(故事内容:挪威渔民出海捕沙丁鱼,为保抵港时鱼仍活着卖好价钱,就在鱼槽里放入大鲶鱼)。2.板书课题。聆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考。(二)翻译词句,读懂文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3、计意图1.提出要求:听老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2.提出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读突出、富有节奏。3.组织小组活动:小组交流词的解释、句的翻译,用符号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词、句,以便向老师或全班同学寻求解答的方法。4.检测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全文句子的翻译,老师适当对古汉语的特殊词法、句法作点拨。(投影:重点字词、原文)1.按要求认真聆听。2.全体学生朗读全文。3.小组交流、讨论词句的翻译。4.被提问的学生口头回答进行检测,其他学生聆听并做笔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之一是要多诵读,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

4、势。特别是像本文这样短小严密而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正确掌握词、句的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加深词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互相解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检测,效果会更好。(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出问题: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那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在文中圈划出中心论点。 2.提出小组讨论的要求: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学案中的结构示意图(挖空让学生填空),说说作者是用了什么论据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中心论点的?3.评价学生整体感知的结果。1.圈划出中心论点,并作出回答。2.小组讨论。3.代表发言

5、,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梳理结构,是细研观点与材料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课文结构示意图来初步梳理文章论述的结构,一方面是方便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时是否把握文章论述的脉络;另一方是为了让学生重视用结构图来指导自主学习。(四)细研文本,分析论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出要求:根据课下注释分析事例中六位古代名人的共同点。2.评价学生分析的结果,完善学生答案。(六位名人共同点: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所为)3.提出问题:作者通过举例想得出什么道理? 4.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完善答案。(板书:人才在困境中造就。道理论证)5.提出要求:圈划出相关句子说出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

6、件。6.评价学生回答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主、观条件。7.过渡:孟子论述造就人才的条件后,由个人说到了国家,类推到治理国家的问题。8.提出问题:作者认为应如何治理国家?9.评价学生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个论断,并作出板书。(板书:国无忧患易灭亡)10. 小结论证的过程。1.聆听要求,思考、分析。2.说出六个名人共同点。被提问到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并在与老师对话,同学补充中完善答案;其他学生聆听对话,并恰当补充,做笔记。3.说出举例得出的道理。4.聆听,做笔记。5.读出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的句子,并作简要的分析。被提问到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

7、聆听对话,并恰当补充。6.聆听,与老师完成对话,做笔记。7.聆听。8.学生在文中找出句子,作出回答。9.与老师完成对话,并做笔记。10.聆听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能力提出以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教师在学生初步梳理论证过程的基础上,在本环节中以问题设计来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结构示意图:(五)两章比较,探写作特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出问题: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有文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排比句入手赏析,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3

8、.提出要求:比较孟子的这两则短文,说说它们提出、阐述论点方式的异同点。4.评价学生比较的结果,与学生完成对话,引导学生完善答案。(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同:第一则论点在文章开头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论证;第二则是在文章结尾处揭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阐述论点的方式相同,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1.学生回答2.赏析排比句式的作用。3.说出比较后的异同处。被提问到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聆听对话,并恰当补充。4.与老师对话,完善答案。孟子这两章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

9、力、感召力,这与孟子善于排比等修辞有很大关系,两章章法的迥异,也是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孟子说理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排比句式入手体味孟子说理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比较分析两章的论证方法,这些对于学生日后读写议论文同样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六)布置作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布置作业:1.完成本文的练习卷。 2.背诵本文。1.记录作业。2.按时按质完成作业。 课后练习卷主要是由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的选择题这几部分组成,意在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附:结构示意图(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名人事例(个别)(一般)人才在困境中造就(道理论证)(个人)国无忧患易灭亡(国家)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反面)(正面)(正反对比论证)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