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363238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典-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药典-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药典-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典-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典-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第二部附录-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 K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系通过测定被测物质的近红外谱区(波长范围约在7802500nm,按波数计约为128204000cm-1)的特征光谱并利用适宜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相关信息后,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主要由C-H、N-H、O-H和S-H等基团基频振动的倍频和合频组成,由于其吸收强度远低于中红外光谱(4000400cm-1)的基频振动,而且吸收峰重叠严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必须对测得近红外光谱数据经验证的数学方法处理后,才能对被测

2、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一、应用范围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准确、对样品无破坏的检测特性,不仅可用于对“离线”供试品的检验,还能直接对“在线”样品进行检测。可广泛地应用于药品的理化分析。 (一)化学分析 1、定性分析 可对药品的活性成分、辅料、制剂、中间产物、化学原料以及包装材料进行鉴别。 2、定量分析 可定量测定药品的活性成分和辅料;测定某些脂肪类化合物的化学值,如羟值、碘值和酸值等,水分的测定,羟基化程度测定以及溶剂量的控制。 3、过程控制 (二)物理分析 1、晶型和结晶性、多晶性、假多晶型性和粒度测定。 2、溶出行为、崩解模式、硬度测定。 3、薄膜包衣性质检测。 4、制剂过程控制,

3、如对混合和制粒过程的监测。 二、仪器和仪器性能指标的控制 (一)仪器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记录波长范围为7802500nm(按波数计为128204000cm-1)。所有近红外光谱的测定分为透射和反射两种类型。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或干涉仪)、检测器、数据处理和评价系统等组成。常用的单色器有声光可调型、光栅型和棱镜型。高强度的光源石英壳钨灯,如石英卤素钨灯较为常用,钨灯光源较为稳定。检测器常用的材料有硅、硫化铅、砷化铟、铟镓砷、汞镉碲和氘代硫酸三甘肽。常规的普通样品池、光纤探头、液体透射池、积分球是一些常用的采样装置。需根据供试品的类型选择合格的检测器和采样系统。 (二)仪器性能指标的控

4、制 1、波长 使用在7802500nm(按波数计为128004000cm-1)范围内具有特征吸收的合适的标准物质(例如含镝、钬、铒等稀土氧化物)进行波长的校验,在校验的波长范围内至少需检查三个波长。对于傅立叶变换型的仪器,可以使用一个已被证明过的标准物质的狭窄谱线进行验证。可接受的波长不确定度为:1200nm1nm(8300cm-18cm-1),1600nm1nm(6250cm-14cm-1),2000nm1.5nm(5000cm-14cm-1)。 2、光度线性 用一组透射率或反射率已知标准物质检查分光光度计的线性。使用标准物质检查仪器响应值的稳定性 3、噪声 用合适的反射标准物质或两个透射标

5、准物质,一个相对高吸收率的标准物质、一个相对低吸收率的标准物质用于高、低通量下的噪声测试。当没有标准物质时,噪声测试利用100%吸收线测试。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推荐,使用适宜的波长(或波数)范围扫描反射标准物质,用峰对峰值计算仪器的噪声,噪声应符合仪器的规定。 三、测量模式 1、透射模式 透射模式测量透光率(T),即给定波长处入射光穿过样品后衰减的强度。将样品放置在光源与检测器之间。这种方法常用液体,对于固体透光率的测量要选择合适的采样附件。另一种透射测试为透反射,检测器和光源在样品的同侧,在测量透射反射率时,用一面镜子或一个漫反射的表面将穿透样品的近红外光第二次反射回样品。这两种情况,结果可以由

6、透光率(T)或吸光度(A)表示。 T=I/Io A=-lgT=lg(1/T)=lg(Io/I) 式中:Io为入射光强度; I为透射光强度。 2、漫反射模式 漫反射模式测量反射率(R),即从样品反射回的光强度(I)与由背景或参考物质表面反射回的光强度(Ir)的比率。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固体。样品放置于适宜的装置中,近红外光进入到物质内部一定距离,一部分光被样品的倍频及合频振摇所吸收,未被吸收的光由样品反射回检测器。典型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可以通过计算,并以lg(1/R)对波长或波数作图得到。 R=I/Ir AR=lg(1/R)=lg(Ir/I) 式中:I为从样品漫反射回的光强度;Ir为从背影或参考物质

7、表面反射回的光强度。 四、影响近红外光谱的主要因素 影响近红外光谱的主要因素有样品温度、样品的含水量和残留溶剂、样品厚度、样品的光学性质、多晶型和样品的实际贮存时间等。 五、应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定性分析 首先建立参考谱库,然后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评估,最后对数据库的专属性和耐用性进行验证。1、参考谱库的建立 记录适宜数量批数的某物质的谱图,这批物质必须按照建立好的质量标准已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包含了该物质的各种信息(如生产企业、物理形态、粒度等的不同)。该套光谱各种鉴别信息,据此可用该谱库对被测物质进行鉴别。 2、数据预处理 建立一个分类或校正模型前,必须对

8、谱图进行某种数学预处理,典型的方法有多元散射校正、Kubelka-Munk变换,能使噪声降低的谱图压缩技术以及谱图一阶或二阶导数的数学计算法。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归一化法。做任何数学转换时必须防止基础信息丢失或人为信息的引入,因此在所有情况下使用数学转换的合理性必须用文件阐明。 3、数据评估 数据评估是将被测物质的谱图在数学相关性或其他相应的算法基础上直接与谱库中单一或平均参考谱图比较。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样联用、SIMCA(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class analogy)及近外红外仪器中使用的其他软件。 4、数据库的验证 (1)专属性 专属性

9、的验证系指利用数据库鉴别阳性化合物时能给出正确的结果,并足地区分阴性化合物。应使用一些与谱库中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相近的物质进行桃战性验证,验证结果应能将这些物质与谱库中的物质区分。对谱库中有代表性而未用于建库(如不同批次、混合样)的同类样品,进行验证时应能给出阳性结果。 (2)耐用性 在预处理和校正算法的参数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考查分析中正常操作条件有微小变化的影响: 不同操作者,环境条件(如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样品温度、样品在光学窗口的位置、探头的深度以及被测物质的包装状况的影响。 仪器部件或进样装置的更换。 (二)定量分析 首先建立一个校正模型的参考谱库,然后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10、,最后进行方法学验证。 1、校正模型的参考谱库的建立 首先记录某指标含量已知,适宜数量样品的光谱集,然后建立近红外光谱与样品某指标含量联系起来的数学模型。可以使用任何一个经过校正、能够清楚而确切地由数学表达并给出正确结果的定量校正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法、主成分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等。 2、数据的预处理 系指近红外谱图数据的数学变换,目的是在建立校正模型前增强光谱特征和(或)去除(或降低)不需要的变异源。根据应用目的可选择适宜的数据预处理和校正算法。 3、方法学验证 近红外定量分析的方法学验证与其他分析方法的要求相似。对于每一个被验证的参数,其可被接受的限度范围必须与该方法应用的目的一

11、致。通常应考虑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和界外点。 六、近红外模型的经常性评价 当被测物制裁物理性质发生改变,或物质的来源改变时均有必要对已建立的定量模型进行再验证。当产品组成发生变化、生产工艺发生改变及原料的来源(或级别)发生改变时,则需要对已建立的定量模型进行再验证。 七、近红外模型的传递 当近红外模型传递到另一台仪器上时,必须考虑仪器型号、数据格式、光谱范围、数据点数量、光谱分辨率等。必须用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数量依据模型确定)在一台仪器上建立模型,这批样品分别在建立模型仪器和另一台仪器扫描光谱,用建立模型仪器上所建立的模型分别预测两台仪器扫描的光谱,对两台仪器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检验,以确证该模型在另一仪器上是否有效,否则另一台仪器所使用的模型应予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