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简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33856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行业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服装行业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服装行业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服装行业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服装行业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行业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行业简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行业简介目录一、 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二、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三、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3、行业竞争激烈4、 西进 初见端倪5、新一轮 洗牌 来临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1、国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六、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七、服装产业简介1、服装产业发展状况2、服装产业发展历程3、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服装的种类很多, 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 品

2、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一)按用途分类分为衣和外衣两种。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又可分为: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服、舞台服等。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二)按 HS编码的分类(省略,属国际规)(三)其他分类方式除上述一些分类方式外,还有些服装是按性别、年龄、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区别对服装进行分类。按性别分类:有男装、女装。按年龄分类:有婴儿服、儿童服、

3、成人服。按民族分类:有我国民族服装和外国民族服装,如汉族服装、藏族服装、墨西哥服装、印第安服装等。按特殊功用分类: 有耐热的消防服、高温作业服、不透水的潜水服、高空穿着的飞行服、宇航服、高山穿着的登山服等。(四)子行业及产品分类革皮服装制造业:是指长短皮大衣、皮茄克、皮裤子、皮裙子等服装的生产。毛皮服装业:是指毛皮大衣、裤子等服装的生产。羽毛(绒)制品业:是指羽毛(绒)为填充物的服装、睡袋、被、褥、枕、手套、靠垫等的生产。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是指用各种服装、 针织品为面料制作的其他服装用品。四、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 将产品供

4、应至服装行业, 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 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 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 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 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 进而影响纺织行

5、业的发展。 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等地区。此外,由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 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五、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 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 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我国的

6、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 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 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 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 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服装行业的分布,不仅体现了行业特点, 也体现了交通和原材料特征,是行业和区域以及原料特征三者结合的充分体现。 总体上看,行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这样分布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般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

7、快,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设施便利;二是由于服装出口运输的特点,一般较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三是服装生产的原料纺织行业也大多分布在华东等沿海地区, 如、等省份。服装企业分布情况省, 19.68% 省, 19.37% 省, 18.09% 省, 7.96% 省, 7.65%市, 6.24%省, 4.45% 省, 3.10% 省, 2.90%市, 1.81%、三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服装企业分布的传统大省,企业总数超过全国的 57%,集中了服装产业主要产能。相较于2008年,省以 3.1%的份额新晋全国服装企业数量第8 省份,2009 年服装产业发展较快,与国家的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政策有一定关系。市份额达到1.81

8、%,份额达到全国第 10,服装产业作为市行业重要性有所上升。2009 年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区分别为、。省产成品量占比接近 19%,近于达到了全国的 1/5 ;五省占比总和达到了 72%,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服装产成品量。相较于 2008 年取代进入了产成品量前五区,表明市虽然服装企业数量少于省, 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较大。 从近五年产成品量占比变化情况来看, 、作为传统服装生产大省, 占比较为稳定,均在 17%-19%围左右波动;省产成品量占比自 2006 年以来逐步下降, 2009 年下降到了 17.78%,首次降到 20%以下;、近年来占比快速上升。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位的分别是:、

9、09年服装行业资产地区分布地区资产总计(亿元)同比增长()比重()省1202.7312.6321.53省1096.144.8519.62省943.207.1616.88省494.8517.848.86省469.8216.128.41市375.6814.136.72省171.7436.593.07省166.7314.582.98市138.4769.952.48市106.887.431.912009 年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地区分布地区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比重()省1879.5012.9822.38省1519.0916.4518.09省1206.392.5514.37省1016.6323.421

10、2.11省787.3416.449.38市375.04-0.624.47省317.3624.633.78省219.8627.762.62省171.0728.372.04省147.9624.491.76资产和收入地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和等地区。从前 10 名地区看,资产集中度与销售收入的集中度均超过了 90%。从地区看,省资产比重排在第一名,收入比重第三位,并且资产比重为 21.53%,高于收入比重的 14.37%。省虽然仅以 19.62%的资产比重排在第二位,但其销售收入比重却达到了 22.38%,高出资产比重近 2.7 个百分点,排名第一位,显示了较好的销售收入能力;省的资产比重为 1

11、6.88%,第三位,收入比重为 18.09%,排在第二位。省的资产比重为 8.41%,收入比重为 12.11%;省的资产比重为 8.86%,排名第五,销售收入比重为 9.38%,比省低 2.7 个百分点而排名第五。综合看,、都是服装企业的集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3、行业竞争激烈服装市场当前已经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格局。市场价格趋向平稳下降,市场竞争走向涵盖品牌、质量、服务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厂商趋向微利。当前市场利润率差异显著,能够获得高利润率的公司大多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微利或亏损公司的降价能力不足。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中国服装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出现了逐渐做强做大

12、的企业,雅戈尔集团、红豆集团、波司登股份、杉杉投资控股构成第一梯队,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海澜集团、庄吉集团、森马集团、报喜鸟集团、柒牌集团等构成第二梯队。2009 年主要服装企业市场份额服装厂商市场份额( %)雅戈尔集团20.45%红豆集团13.83%波司登股份10.91%杉杉投资控股9.25%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7.72%海澜集团6.52%庄吉集团4.76%森马集团3.75%报喜鸟集团2.86%柒牌集团2.13%4、 西进 初见端倪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 服装行业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 被确定为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

13、发改委公布的报告显示,这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 在沿海发达省份加速转移的同时,地省份也在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目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和优惠的政策是中西部省区吸引东部企业的三大法宝。此外,地各省的专业协会也相继成立并开始活跃起来。5、新一轮 洗牌 来临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 洗牌 到来, 市场细分 也将随行而至, 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加工商与经销商将进一步分化。目前,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 品牌营销公司 已经浮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