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3304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课文特点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诗不长,仅三节。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

2、感情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诗歌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难点突破方法:内联(已知的同类作品) ,外延(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导对个体的解读,强化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主要采用诵读法: 教会学生如何读诗,在读中如何感受语言美;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知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

3、人感情。激发兴趣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讨论质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语文教学的终级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 不待老师讲解,学生自能读文;不老师评点,学生自能作文。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 让学生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情,

4、体会诗歌的情感美。3、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六、教学程序设计:为完成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引秋( 2 分钟)1、图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2、你是否记得写秋的名句?3、那诗人笔下的秋是怎样的?(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第二环节:诵秋( 8 分钟)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正音(积累字词,丰富语言材料)3、读“课前提示”,想一想,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读?“深情絮语”说明节奏不宜强, 速度不宜快, 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怀着对求的热爱赞美之情(使学生朗读找到依据,明确诗歌的朗读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4、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5、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 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 培养语感的同时, 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 培养学生语文学

6、习的方法和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 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环节:(品秋) 以第一节为例,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25 分钟)1、诗人在诗中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露珠、镰刀、水果、冷雾、网、芦蓬、白霜、小桨、渔船 、草野、蟋蟀、溪水、牧羊女2、为何选这些景物?(写秋,就是要抓住有秋天特色的代表性事物来写, 以此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3、但只是罗列有代表性的事物,会有诗情吗?(让学生明白意思没变, 但我们的想象却没有了, 更别说感受生动鲜明的画面了。“丁丁

7、”:听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飘”:山谷很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饱食”拟人手法“栖息”: 先品词意义; 再悟, 这里是秋天给农家带来了稻满仓,谷满地,一派丰收景象。这样,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了诗的意境美, 达到教学目的。)4、给这节诗加一个诗意的名字:农家丰收图5、出示和第二、第三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按第一接的方法小组品味二三节。(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辅助引导为辅, 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6、比较阅读秋景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5 分钟)1、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2、背诵本诗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