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32684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是什么?职业价值: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 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 的目的 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人们 对各种 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 后,各种职业在 劳动性质的内容上,在劳动难度和强度上

2、,在劳动条件和待遇上, 在所有制形式和稳定性等诸多问题上, 都存在着差别。再加上传统的思想观念等的影响, 各类职业在 人们心目中的声望地位便也有好坏高低之见, 这些评价都形成了人的职业价值观, 并影响着 人们对就业方向和具体职业岗位的选择。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性, 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 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 向,这就是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 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 目标的 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 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 况。哪个职业 好?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职 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根

3、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种类划分也不同。 美国心理学家洛特克在其 所著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一书中,提出13 种价值观:成就感、审美追求、挑战、健康、收入与财富、独立性、爱、家庭与人际关系、道德感、欢乐、权利、安全感、自我成长和社 会交往。 我国学者阚雅玲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如下12 类。(1)收入与财富。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将薪酬作为选择工作的 重要依 据。工作的目的或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收入和财富的追求,并 以此改善生活质量, 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2 )兴趣特长。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职业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扬长避短、趋 利避 害、择我所爱、爱我所选,可以从工作中得到

4、乐趣、得到成就感。在很多时候,会拒绝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3 )权力地位。有较高的权力欲望,希望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 思去行 动;认为有较高的权力地位会受到他人尊重,从中可以得到 较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4 )自由独立。在工作中能有弹性,不想受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 行动, 自由度高,不想与太多人发生工作关系,既不想治人也不想治于人。(5 )自我成长。工作能够给予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经验与阅历能够在一定 的时间 内得以丰富和提高。(6)自我实现。工作能够提供平台和机会,使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得以全面运用和施展, 实现 自身价值。(7 )人际关系。将工

5、作单位的人际关系看得非常重要,渴望能够在一个和谐、友好甚 至被关 爱的环境工作。(8 )身心健康。工作能够免于危险、过度劳累,免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使自己的身 心健康 不受影响。(9 )环境舒适。工作环境舒适宜人。(10 )工作稳定。工作相对稳定,不必担心经常出现裁员和辞退现象,免于经常奔波 找工作。(11 )社会需要。能够根据组织和社会的需要响应某一号召,为集体和社会作出贡献。(12 )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内容经常变换,使工作和生活显得丰富多彩,不单调枯 燥。 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主要是指 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以及所表现的行为举止。 职业态度包括 选择方 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

6、与选择过程的观念 1,简而言之,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 对职业选择 所持的观念和 态度。就其本质而言,职业态度就是劳动态度, 它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履行职 业义务 的基础,具有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双重意义。 由上述职业态度的意涵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点,将影响职业态度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大 类:1、自我因素自我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抱负、 价值观、自我期望等。职业态度的自我因素与 职业发展过程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因为个人因素的形成多与其成长背景相关, 个人价值观 是 在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 个人若能对自我的各项因素有深入的了解, 将能了解何 种职业较适合自己, 较能作出明确的职业

7、选择。 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也是 个人兴趣、能力、抱负、 价值观、自我期望的一种反应的表现。但若只是依照自我因素来选 择职 业,有时难免会产生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感觉, 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仍必须考虑其它相关 因素。2、职业因素包括职业市场的需求、职业的薪水待遇、 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就理想而言,兴趣、 期望、抱负,应该是个人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但是,事实上,去卩必须同时兼顾自我能力, 以及外 在的社会环境、 职业市场动态等。 对职业世界有越深的认识, 就越能够掌握真确的职 业讯息,也 可以获得比较切合实际的职业选择。相反地, 对职业认知有限的人,甚至连何处 有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作机

8、会都不清楚, 更何况要作出明确的 职业选择。因此,个人对职业的 认知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态度。3、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社经地位,父母期望、家庭背景等因素。 由国内外研究看来, 家庭教育对个 人发展影响的数据数据并不明显,但是, 不论父母的学历高低、社经地位如何,大多数的父 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拥有比自己高的学历, 从事比自己有发展的工作。 因此,在做职业选 择时,家人的意见通常会影响的个人的职业态度。4、社会因素包括同侪关系、社会地位、社会期望等因素。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最终目标是 在其职 业上能有所表现,有更多的人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中有身分、 有地位的人,以目前的 社会现象为例,一般人认

9、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清洁人员好象就是不入 流的工 作,虽然这并不是正确的观念,但或多或少也影响了个人的职业态度。二、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职业意识由就业 意识和 择业意识构成。 就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看法;择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 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 是支配 和调 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 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 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 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职业意识是约定俗成、 师承父 传的

10、。职业意识是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章制度、企业条文来体现的。职业意 识有社会共性 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 它是每一个人从事你所工作的 岗位的最基本,也 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 束的。我国企业员工在工作积极性的五个维度上存在着如下情况 努力型处于一般偏高水平主动性处于较低水平 等待性被动型强,一般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状态 创造性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 不愿动脑去开阔创新负责性 服从安排接受要求主动参与精神不够情绪性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一、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一)基于职业的本质与作用职业是社会分工形成的。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生产的三次大分工,第一次是农 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第二次是手工业从

11、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是商业的兴起, 出现了农工商 等各行各业。分工是产生社会职业的基础,而职业的载体是人,没有人也就无所谓职业。人 类社会生 活的长河是无限的, 作为个体的人只能在其有限的生命的时间之中和在其活动的有 限空间之内,在 社会分工中占一席地位, 这就是他的职业。所以, 职业的本质含义是人对社 会的关系。职业从分工的角度而言,指在业人口 (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的人 口)从事工作的各类;或劳动者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工作。对个人而言, 指人们在 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 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的、 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职能的工作。 不同 的职业把劳动者区分在不同的职业岗位

12、上, 相互合作,职业成为了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所 以,从其功能(价值取向)而言,正如黄炎培所概括的,职业是为已谋生,为群服务,是不 可分割的 两面。人类是使用工具从事社会性生产以维持生存、发展和繁衍的。社会性生产导致社会分工, 分工产生 职业。职业一旦产生就成为社会中的独立存在, 成为人们认识、选择、从事和发展 的对象。职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意义和作用在于:1 复杂的社会分工构成了现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复杂结构, 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架 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现代文明社会结构不仅有政治、经济、 文化、教 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而且每个领域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

13、结构,构成了极 其细致的社会分工 和千差万别的职业。按我国现行的职业分类, 共分大类 8个、中类64个、小类 301 个,具体的岗位上万,形成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架构。2 职业的种类、类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社会分工水平的具体表现 生产力决定社会 职业的产生和消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才会产生什么样的职业。 在蒸汽机产生之前不会有火 车司机这个职业,在电脑问世之前, 当然也不会有电脑操作、程序设计这类职业。社会分工 的水平越高,则职业的分类越细。职业分工直接影响教育体系、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 标。3 职业的层次结构反映着社会基本的生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职业与阶级、等级相关联, 在消灭了阶级的社会

14、主义社会, 职业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相联系。 不同的职业在社会中有不 同的职责、权力、义务。职业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相关,反映着社会权益的分配,构 成不同职业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对从职从业者的不同要求。4.职业的社会构成,及其从事那种职业的人数和比例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其构成关系及比例 反映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的各类和数量。5 职业活动反映了社会运转的运作方式 包括不同职业的专门职责,各行各业间的相互 关系与合作形式,以及为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6职业也反映出不同行业所形成的不同职业群体所特有的社会地位、利益和特征职业所反映出的这些特质是不以人们意志

15、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识职业是选择职业的前 提。(二)基于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在一些动物中存在着某些学习现象, 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活动。因为,动物主要是依靠本能生活, 一般动物自出生就具有相当精确严密的本能活动图 式,规定了在每一种场合中的行为。动物只是按照它们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活动和 塑造,如 鸟巢、蛛网、蚁穴、蜂房。而人类的器官则并不片面地指向某种行为,而是原初就 非专门化的。人的 这种生理构造的未特定化, 反应机制上的未确定性和生存功能上的不完备 性,给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有利条件,使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成为人类最珍贵的特性。 人懂得按 照任何一种物种的尺

16、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以弥补自身在本能 上的缺陷和匮乏。 人类的这种特性,就使得教育活动成为其必不可少的生 存方式之一。所以,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的主要的生存方式之一。 基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是使人社会化。这是因为:1 作为人类,其自身的生理构造不能自然地保证自身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正常的人类智 慧的人人的 大脑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人类反应机制的未确定性,大脑必须受 到外界相应的刺激和对 刺激作出反应才能形成和发展成人类的智慧。人的智力大约50%是在初生到 4 岁时获得的,30%是在 48 岁时获得的,20%是在 817 岁时获得的。所以, 婴幼儿时期是 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如果出生后受不到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 甚至在 智力发展上受到压抑或挫折,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