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32581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2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 课 必 记课 题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日 期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2、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收集了很多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用一块厚稠布做褶皱产生的实验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本节分为三课时:一、地壳变动:提问: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高山、深谷是如何形成的?(一)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1、教师或学生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最好让学生自己画出三层结构,各层厚度比例要适当,可用彩笔画。2、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读图4-25、4-26。3、请个别小组的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要求层次厚度比例适当,用彩色粉笔画,并填出三层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4、学生指出

3、并熟记各层的厚度。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5、以图4-26为依据组织学生分析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学生讨论,个别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最好能用彩图示出)。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在此可为下一问题打下伏笔)。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激励学生想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人划分的。(二)地壳变动的

4、证明1给出学生儿条资料,让学生分析地壳发生了何种变化。资料一:1692年,美洲中部牙买加发生了一次猛烈地震,岛上首府叶尔港有3/4沉入海底,许多年后当船只驶过这座水底城市顶部时,人们还能看见淹没在水下的一幢幢房子。资料二: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近几十年科学工作者在山上发现了很多鱼类化石。在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一片汪洋,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大陆板块缓慢上升形成高大山脉。现在仍每年以0.33一1.27厘米的速度上升。资料三:近几十年内,黄河每年向渤海输入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十几亿吨,现在渤海仍是一片汪洋,而且渤海也没有因之而

5、变浅,就连黄河河口的三角洲仍处在水下。资料四: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盆地,原来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内陆湖盆,湖里水量很大,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河流下切,湖水外泻,形成一个盆地。分析四条资料并填下表:属上升运动的属下降运动的属缓慢运动的属剧烈运动的2、完成表格后学习课本地壳变动的证明,读图4-28分析结果: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3、分析图4-27,学习: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用模型来说明,褶皱是地壳受力挤压研发生的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由于褶皱和断层的作用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同时用

6、厚绸演示褶皱,方法是把绸布平放在桌面上,两手压住绸布,距离要适当,从相对方面挤压绸布即可。4、教师小结:现有地表各种形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基本有两种方向,叹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有的运动十分剧烈,有的运动十分缓慢。5、完成讨论p138中的1、2、3题。答案:1、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即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 2、如:东非裂谷不断加宽,台湾海峡几度升降等可以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二、火山 1、给出学生如下几个问题(可以板书,可以发条子): (1)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

7、后变成什么? (3)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 (4)依图4-34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 (5)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2、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录像,时间不要长,可重复播放一次,然后再学习课本,在学生读课本的同时,教师板书一幅火山构造图。 3、小组讨论,并逐一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弓l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

8、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4、组织学生列举世界著名的火山(可在课上或课下进行),并说出火山的位置,如富士山、艾特纳火山、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等。三、地震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

9、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2、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

10、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 4、地震的灾害可让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5、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 (1)张衡与地动仪。 (2)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 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4)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6、引导学生完成p150的讨论,并读图4-43。 教师应该熟悉中国区域图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 7、学生可能置疑: (1)地球上地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破坏程度)是怎样的? (3)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区域图不太熟悉 8、作业: (1)搜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情况。 (2)在中国和世界空白图上绘火山、地震分布。 (3)想象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从以下凡方面考虑:状态、温度、密度、压力、物质组成。轶事记录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