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31861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5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2、掌握律诗的体裁常识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建议】1课时【课前预习】一、预习篇:千呼万唤始出来1、知识链接:文体讲解: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2、三种,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2、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出身儒学世家,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6岁,授职朝散郎,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他才华横溢,与杨炯、卢照邻

3、、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位列四杰之首。3、朗读注意生字词:城阙()宦()游人歧()路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生字词:城阙( ) 三秦( )五津( )宦游( )歧路( )沾巾( )【学习过程】二、准备篇:未成曲调先有情:1、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提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送别诗)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该郡为州,

4、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然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益州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称为蜀州。2、送别诗的情感:雄壮大声朗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确定诗歌基调。本诗的情感基调:(雄壮)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悲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作为一首暗含离情别绪的诗歌却是完全不沉浸于悲伤,一言以蔽之:雄壮。诗是具有时代性的,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情趣(宫体诗,陶渊明)但也有一些诗具有跨时代的超越性,从古至今

5、大家都认可,例如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三、学习篇:轻拢慢捻抹复挑1、学习方法指导: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结合诗歌讲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简要回顾我们常用的诗歌学习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A起:首联。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事件发生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等)。B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饱满)

6、C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D合:尾联,回应题目,在情绪、逻辑、意义上进行揭示和升华2、诗歌解析:(1)技法指导示例: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起:破题作用,交待诗的主要因素,这首诗是送别诗,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地点)提问:诗中有几个地名?这几个地方各是什么样的?A.首联是一个地名对: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点出了送别的地点)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点出了远行的方向)B.城阙辅三秦:城阙:唐代帝都长安城辅:辅佐护卫三秦:关中平原是秦地,关羽入关后一分为三(秦岭、秦川)提问:景物的描写给人什么感受?(描绘帝都的浑雄大气)C.风烟望五津:风烟:风尘烟雾(点明时间

7、是早上,诗歌常用节令、气候、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象征性的表现时间)望:把相隔万里的两地连在了一起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的五个著名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五津,是古人由秦入蜀的必经之地,用以泛指蜀地。提问: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没有直接说,但是却点化了诗人心中的如烟如雾的迷茫和翘首相望的心情)明晰:这别离在王勃眼里,不是“折杨柳”,不是“看孤舟”,更不是“执手相看泪眼”,它不是小情小调,它是秦和蜀的对望,一近一远,一明一暗,一实一虚,对比强烈,宏厚壮阔,气象万千,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2)利用技法,以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分析剩余3句诗句: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8、人。”(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点明离别的心情)需解决的问题:作者讲述了怎么样的离别心情?讨论达到的效果:A.与君离别意:离别意:我和你离别的情意(情谊太深,一言难尽反而言止)B.同是宦游人宦游人: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宦游是唐诗的重要主题,指古时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成为游士或游学,离开家乡到异地做官称游宦或宦游)明晰:两人都是客中作别,有共同的感受,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很自然的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写出来了。(尝惯了背井离乡之苦,认定飘蓬随风的宿命)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转:强调在内容上或情感上要改变描写方向。作者情感发生变化

9、)需解决的问题:这一联哪些词语让你觉得雄壮大气?讨论达到的效果:A.海内、天涯:地理上的空间之大(让人望而生畏)B.知己、比邻:心灵上的情谊之深(让人思而生悦)明晰: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豁达大度、掷地有声,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使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真正的朋友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意的相通)这是本诗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但这不是王勃的首创,他是对曹植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高度概括,是对建安风骨,慷慨悲歌的继承,是对古诗歌的推陈出新。如今已经成为壮别的代名词了,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合:回应题目,作情

10、绪、逻辑、意义上的揭示和升华。再次劝慰朋友)需解决的问题:尾联在抒情上与前几联有什么不同?讨论达到的效果:无为: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别得路口(照应分别主题)沾巾:挥泪告别(人哭用手帕拭泪,于是沾巾用来代替哭泣)明晰:这一句使得诗从极高的情境下舒缓进温柔的情感世界里,收放自如,阳刚的基调里托这么一句温柔的结尾,让人觉得刚柔并济,委婉动人。(劝慰朋友,宽解自己,极具有人情味)3、回顾全诗: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

11、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金句。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四、展示篇:大珠小珠落玉盘经典咏流传:学唱歌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结语:江淹的别赋开篇就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王勃此诗却潇洒浑厚,独树一帜。其原因有二,一是他年轻,二是他赶上了初唐时期。人生的青春和时代的青春相互呼应,才有这样浑厚的气象。正如大家这个年纪和所处的中国大发展时期,所以也希望大家秉持青春豪情,为华夏崛起而读书,在中国发展的大舞台上尽显个人风采。板书:首联起 破题 壮阔之景 颔联承 具体化 感情共鸣 乐观开朗颈联转 描写转向 安慰赞美尾联合 回应题目 再次劝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