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31225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通过阅

2、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

3、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2、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课前预习题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2、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3、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有何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行,1497年-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生答:不会,因为船上装了指南针。 2、“指南针是哪国人民发明的?”生答:中国人 3、“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上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由此导入新课。(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2页第二段并回答问题。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2、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

5、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开展“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根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尝试自制活字印刷的过程,然后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所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活字印刷的优点: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3、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学

6、生回答:木活字、套色印刷以及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等;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4、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学生回答: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5、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3页第一段并回答。学生在自学的基础

7、上回答:战国时期我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多媒体演示指南针的模型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其优势是体积小,磁性大,转动灵

8、活,便于广泛使用。指南针的其它使用方法: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南宋时,与中国在海上频繁贸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带到近东地区,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古人是如何发明火药的?火药有哪些用途?它是怎样传人欧洲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并观察与思考题相关的插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用途: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

9、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些火药武器?学生回答:突火枪、火箭、火炮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分析问题。学生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

10、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多媒体演示培根、马克思有关四大发明的观点,以便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四)、沈括和郭守敬 为了调动

11、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课上由23人讲述,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引导学生回忆宋元的历史发展,得出: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从中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六、板书设计: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活字材料的改进3.套色印刷和转轮排字二

12、、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司南到北宋指南针2.火器的广泛使用三、 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1.传播2.意义四、 沈括和郭守敬1.北宋沈括2.元代郭守敬 七、随堂训练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火药纸活字印刷术司南 A B C D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 A唐朝B五代C宋朝 D隋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