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308120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讲义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道家: (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重要主张 哲学方面“道”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世界万物和人类

2、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对立的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思想) 政治方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重要主张: 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儒家: (1)孔子:春秋晚期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主要观点:核心思想 “仁”,即“爱人”(爱有差等)。实现“仁”要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要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方面 A.“克已复礼”,恢复周礼。体现了孔子思想的落后性。B.“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统治者爱惜

3、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的。教育方面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整理文化典籍: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人性论:主张“性相近” 注意:论语为其言论集,系其弟子所为,非孔子所编。(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 主要观点: 政治思想:将孔子“仁”,发展成“仁政”思想。(思想核心)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统治者要用仁政来回复、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他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主要观点:政治:

4、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思想核心)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断,强调人民力量的巨大。伦理观: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道家和法家)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墨家: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代表人物: 墨子,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观点:主张“兼爱”(爱无差等)、宣扬“非攻”、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4.法家:(1)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主张:主张君

5、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评价: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诸子百家既相互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提出:董仲舒思想来源: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

6、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要求实现思想统一。内容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为加强君权同时防止君权滥用,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影响: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付诸实行。(2)实施: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并付诸实行。政治: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从汉武帝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五经”,设置五经博

7、士) 汉武帝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学经典。 下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影响:积极性: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消极性:结束各派学说平等竞争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2设立太学 (1)时间、地位: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封建社会官方的最高学府。(2)内容: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由经学博士负责教授。太学子弟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3)作用: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垄断官位的陋习,非贵族官僚子弟得到入仕的机会。“五经”成为教科书,教

8、育为儒家垄断.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三、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一)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含义:理学又称“程朱理学”,我国宋代时期出现的,以儒学为核心,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1北宋(1)代表人物:程颐、程颢(程朱理学的开创者)(2) 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核心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提出“格物致知”认识论,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理”。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2南宋(1)代表人物: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9、2) 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3.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1陆九渊:(南宋时期,心学的开创者)基本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

10、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要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2王阳明(明朝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基本主张:(1)哲学方面: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 认识论:提出“致良知”。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要通过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 复良知本性。提出“知行合一”。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不能科学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3. 历史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1.积极性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和品格,讲究节制、立志,

11、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2. 消极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明朝后期,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有相当实力;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的虚伪。(2)性格特点: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为异端(3)基本主张: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1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4)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出现根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作品有明夷待访录)基本主张政治: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经济:主张工商皆本评价: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基本主张: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

13、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指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梁启超据此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实用价值)评价: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带朴实学风的先河(3)王夫之唯物思想家基本主张:(作品: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汇编为船山遗书)唯物论: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B.认为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认识论:认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可以认识。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

14、代的意义(二)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重农抑商政策)。(2)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4)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日益僵化,压抑人性。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新发展表现)(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倡导“经世致用” ,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3. 评价(思想特点和实质):(1)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没有根本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2)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构建了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3)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追求个性解放(核心),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新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早期启蒙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古代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