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274975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说课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描术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

2、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谈话:出示一张球票)看比赛的票,拿着票,老师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学生自由回答。2、出示例1的情境图。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指名学生回答。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不够清楚,比较麻烦)3、揭示课题并板书。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描述小军的位置,显得不够规范或比较麻烦。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1)介

3、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指图说,板书)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从图中指列、行问)这是第几行?指第1列第1行的图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第1列第1行)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同桌互相指一个位置说说。(2)出示抽象图。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呢?出示抽象图: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标出“第1行”和“第1列”)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同学们在明白了列和行的含义后,现在能正确、简明的确定位置了吗?(3)用数对表示位置。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

4、数对表示为(4,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学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呢?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用数对表示。2、完成“练一练”。(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2、完成练习三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

5、地方?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3、完成第3题。(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3)汇报交流结果。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确定位置(2)一、说教材,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精心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6、中,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法。教学难点是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说教法和学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个环节我是利用教室这一具体情境,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二、以活动贯穿全过程。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让学生通过找座位、方格图,自主探索确定位置,使学生学有所用。三、

7、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体现以人为本。教学中,考虑到上节课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从学生自身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教学程序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师生交流: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座位比赛,有两个同学没有找到座位。出示两生的座位卡片(2,)(,3)师:你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师;看来一个数不能准确表示具体的位置,只有给定的两个数才能帮助我们很快找位,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活动中,学生担当主角,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能力,通过生生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理解数对

8、的含义。二、主动探索:在方格图上找出景点的位置。根据上节课学的数对知识,先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标出列和行,并说说怎样确定行和列。师:指出,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书报亭的位置(2,3)追问这里有(2,3)分别表示什么呢?(第2列,第3行)最后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其它各景点的位置。说说确定景点位置时可以怎样找?(先找列,再找行)观察比较:儿童乐园与书报亭位置有什么特征?(数对左边都是2)这说明什么?(在同一列上)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小组里说一说。这里让学生自主探索,准确找出各景点的位置,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

9、数对中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中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结合学生现有经验,完成练一练第1、2题。2、练习三第4题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图书馆的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学生说说实验小学数对中的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不是一样?重点指导学生说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并找出这两个位置。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3、4两小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展示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0、。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1、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3、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二、说教法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

11、小公倍数。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2、学法指导通过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

12、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1、 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

13、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 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法简捷些?2、 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3、 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4、 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2、 练习四第2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

14、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分析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3、培养学生能用自

15、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教学过程: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分为五个步骤:1、动手操作

16、: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2、想象延伸: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