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石钟山记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26541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石钟山记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8石钟山记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8石钟山记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8石钟山记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石钟山记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石钟山记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钟山记学案学习目标 1、能掌握鼓、殆、莫、发、临、鸣、扣、适、向、识、考等重点实词的意义与用法.2、学会辨析特殊句式的现象并掌握其规律.3、学习将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4、学习苏轼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态度.学习重难点 1、能掌握鼓、殆、莫、发、临、鸣、扣、适、向、识、考等重点实词的意义与用法.2、学会辨析词类活用现象与一些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1、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时期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反

2、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宋神宗元丰二年即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这一年,谏官李定、舒亶、何定臣三人,摘出苏轼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苏轼被捕入狱,年底得释,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谪黄州.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2、三苏指:、.3、唐宋八大家指:、.4、识记文体记: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状物、写景、写人来

3、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5、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三种说法风水声如钟由于山体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在各种水的冲刷溶蚀下,山的下部临水处的表面形成许多缝隙洞穴,当水位处在一定高度又有适当的风力和相应的风向时,缝隙洞穴就会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一样的声音.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就是持这种因风水声而得名的说法.但这种声音要水位、风力和风向诸条件都适合才会发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石声如钟山石,特别是溶洞地区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用槌敲打,是会发音的.所谓南声函胡是没有形成岩溶洞穴的岩石发出的声音,北音清越是洞穴岩石的发音,或碳酸盐再沉淀时形成的形态奇特的岩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唐代李渤就持这种因石声得名的说

4、法,近人也有支持这种说法的.山形如钟石钟山下部的山体,由于地下水和江硝水的冲刷溶蚀,形成溶洞.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和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明清时就有人持这种以形得名的说法了.不过江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比较大,高低相差达十几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时,人们才能进入洞,从内部领略覆钟的形象.二、自主学习1、分小组朗读课文.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彭蠡铿然 磔磔噌吰无射 镗鞳莫夜 窾坎石穴罅栖鶻汝识之乎桴止响腾三、合作探究朗读第一段,并疏通文意,掌握字词句知识.1、解释句中加点词.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 临 深潭微风鼓 浪,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虽 大风浪不能鸣 也至

5、唐李渤始 访 其遗 踪得双石于潭上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桴止响 腾 ,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而此独以钟名 2、一词多义之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人常疑之扣而聆之自以为得之矣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是是说也然是说也所在皆是也以今以钟磬置水中而此独以钟名而而况石乎扣而聆之而此独以钟名得得双石于潭上自以为得之矣3、词类活用微风鼓浪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此独以钟名4、古今异义找出文段中的古今同义词5、偏义复词找出文段中的偏义复词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的词.6、文言句式找出文段中特殊文言句式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水经

6、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2、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历来有多种说法,郦道元、李渤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3、对他们的观点,作者持什么态度?4、作者又进行了怎样的反驳?三、课堂测评1、苏轼,字_,号_,宋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与_并称欧苏,其诗与_并称苏黄,其词与_并称苏辛,是_词派的创始人.2、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词今以钟磬置水中自以为得之矣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找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2、朗读并翻译第二段.二、合作探究朗读第二段,并疏通文意,掌握字词句知识.1、解释句中加点词.余自 齐安舟行适 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因得 观所谓石钟者硿硿

7、 焉余固笑而不信也森然欲搏人或 曰此鹳鹤也则上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浅深 有大石当 中流古之人不余欺 也2、一词多义而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而山上栖鶻而大声发于水上徐而察之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空中而多窍之送之至湖口徐而察之有窾坎镗鞳之声汝识之乎周景王之无射也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笑谓迈曰于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而大声发于水上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回至两山间3、词类活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大石侧立千尺磔磔云霄间空中而多窍4、古今异义 古义: 余方心动欲还 今义: 古义: 空中而多窍 今义:5、偏义复词找出文段中的偏义复词6、找出文段中特殊文言句式.根据文

8、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中的两疑引出作者探访石钟山的行动,那作者是怎样记述他实地考察、探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经过的?2、由此,文段可以分为几层?3、在访问寺僧这一层中,作者交待了哪些内容?4、在月夜游石钟山的经过这一层次中,作者又交待了哪些内容?5、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三、课堂测评1、作者参观石钟山的缘由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才有了独到发现的?3、作者的独到发现是什么?4、文段写了作者的两次笑,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理吗?四、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1-2段.第三课时一、自主学习朗读并翻译第三段.二、合作探究朗读第三段,并疏通文意,掌握字词句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殆与余同而言之

9、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余是以记之此世所以不传也2、一词多义而而臆断其有无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而笑李渤之陋也之郦元之所见闻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余是以记之而笑李渤之陋也3、词类活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古今异义 古义:此世所以不传也 今义:古义:自以为得其实 今义: 古义: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今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以为古今同义 自以为得之矣 自以为得其实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游石钟山后,有何心得或感想?2、这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3、从

10、这段内容可知,世人不能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4、学完全文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苏轼的见解和做法?三、课堂测评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始访其遗踪访,寻访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坐船;适,到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鼓动,动词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读y,遗留,动词C汝识之乎 识,认识D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4选出下面加点

11、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B空中而多窍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四、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石钟山记译文水经上说:鄱阳湖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对着深潭,微风激起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开始探寻它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着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播

12、,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发出响亮声音的,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元丰七年六月丁丑那一天,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一看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头中选挑其中的一两块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陡峭而不能攀援的山崖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恐怖的样子想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的声音,也惊慌地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它,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动荡撞击就形成这种声音.小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声音,就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