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退行性变.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25211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退行性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颈椎退行性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颈椎退行性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颈椎退行性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退行性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退变本身不是疾病,有时甚至是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改变。人类个体在出生后最初的十几年内主要经历生长、发育等各项机能逐渐完善的正向过程,此后步入稳定的成年期。人体与机械不同,具有自我调整、修复的能力,从而保证在其几十甚至百余年的生命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内处于适应环境的良好状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与之相关的使用过度,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降低,组织劳损所累积的结构变化不能被及时修复,出现结构衰变,功能随之受损;有时机体会以改变结构的方式进行修复,以实现功能代偿,然而,这种代偿能力是有限的,与之相应的结构改变也并不总是适度和有利的,失代偿或者代偿过度均会造成功能障碍。这种颈椎结构的衰变

2、及功能的衰退被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解刨:人类的颈椎由7节椎体以及之间的小关节、椎间盘、纵向连接的韧带(从前至后依次为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颈段的棘上韧带又称为项韧带)、椎旁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构成。其中第1、2节颈椎分别称为寰椎、枢椎,其形态特点、连接结构以及功能与其它5节不同,称为上颈椎。与之对应,第37节称为下颈椎。由于上颈椎容纳脊髓的空间椎管相对宽大,加之第1、2颈椎间没有椎间盘结构,所以脊髓等重要结构较少在此受到压迫,发病率远低于下颈椎。在上颈椎水平,造成脊髓损害的原因也与下颈椎不同,主要是由颈1、2节之间的不稳定或脱位引起,退变造成的局部韧带(寰椎横韧带为主

3、)松弛是其重要原因。此外,颅、颈交界区易发生先天畸形,这使局部应力增加,退变加速,增加了进展为疾病的风险。下颈椎最早发生退变的结构是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等结构继之发生退变,当这些退变造成颈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即从单纯的颈椎退变进展为疾病。发病机制:颈椎退行性变是发生颈椎病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我们长期由于工作、生活姿势不当,颈椎长期承受超过颈椎负荷的压力,颈椎附着的肌肉、韧带、血管等劳损,颈椎退行性变就开始了。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局部产生血肿,长时间血肿得不到消失就会机化而形成颈椎骨质增生,由于颈椎退行性变而颈椎间盘亦随之发生退变,颈椎间盘退变后椎间盘纤维环变

4、脆,当颈椎发生外力刺激或损伤,纤维环破裂,椎间盘髓核溢出纤维环外,就是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部神经、肌肉、韧带、血管以及脊髓而发生症状,这就是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

5、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发病因素: 1、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

6、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不良的睡眠体位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临床表现及分类: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

7、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脊髓型颈椎病: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X线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脊髓压迫。 3、椎动脉型颈椎病: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X线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颈型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

8、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病程经过: 1、椎间盘变性阶段:包括髓核、纤维环和透明软骨板的衰变。 、髓核在椎体与纤维环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将其所受到的压力均匀的传递到纤维环和椎体。髓核含水量很高,随年龄的不同亦有明显改变,初生儿为88%91%,在14岁时即降低至80%。椎间盘的弹性和张力与其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含水量减少时其弹性和张力均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分的脱失和吸收失调,髓核逐渐呈脱水状态,其弹性和张力减退,易被压缩,使纤维环向外膨出。 、纤维环由于退变而纤维变粗,透明变性,易于破裂,髓核可经纤维环的裂隙突出或脱出,可直接造成神经受压。 、透明软骨的退变除了影响自身的强度以外,

9、还会促进髓核和纤维环的退变:幼年期,椎间盘的血管分布比成年人丰富,有些血管分布到纤维环深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层的血管逐渐变少,13岁以后已无血管穿入纤维环的深层。成年期除了纤维环周缘部以外,椎间盘内并无血管,椎间盘的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的血液经过透明软骨板弥散而来。因此,椎间盘的营养及其弹性和张力,受到透明软骨板的通透性和髓核的渗透能力的影响。椎间盘受到挤压,内压增高,会影响其吸液性能,例如持续坐立时间过久,椎间盘内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会影响椎间盘的体液交换,从而发生营养障碍,易于变性;透明软骨板退变后变薄,在薄弱处易于破裂缺损,髓核可经此破损处突入椎体,会使此处附着的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

10、得薄弱,而且破坏了透明软骨板的半透膜作用,影响椎间盘的营养物质交换,因而促进了髓核及纤维环的变性。小血管可以沿软骨终板的裂隙向内生长,局部环境的改变使髓核纤维化。髓核中水分的减少和纤维化使椎间盘从一个有弹性和张力的软质衬垫变为缺乏弹性的纤维软骨性实体,椎间盘高度降低,x线平片上显示为椎间隙变窄。 2、骨赘形成和韧带变性阶段: 、骨赘(骨质增生)的形成:骨赘俗称骨刺,易出现于椎体的上下端的前缘、后缘及神经通道周围。其形成通常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后高度降低,纤维环向四周膨隆,使周围的韧带受到张力而牵拉骨膜,刺激新骨形成,即所谓的“牵张性骨赘”。椎间盘高度降低亦造成椎体前、后纵韧带松弛,椎体稳定性下降,

11、增加了椎体间的异常活动,从而容易发生反复的、微小的创伤,创伤出血后血肿经过机化、骨化等成骨过程,即在此形成骨赘。骨赘形成后机械性阻碍了椎体间的活动,甚至由于相邻椎体间骨赘的连接而完全丧失椎间活动,从而相对的增加了其稳定性,这种改变可视为一种对机体有利的代偿,在牺牲了部分运动能力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椎间的稳定,避免椎体间的过度活动造成脊髓等重要组织的损伤。然而,神经周围的骨赘无疑会占据容纳神经组织的空间,过度生长的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化组织形成突向椎管的混合突出物,会造成神经受压,椎管本就狭窄的个体(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国人标准为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小

12、于0.75)出现这一问题的风险更高。 、韧带的退行性变:颈椎的韧带退变实际上是随着椎间盘的退变相伴而生的。当椎间盘退变后,颈椎处于失稳状态,韧带就会代偿性变化,继而出现增生、肥厚、变性。颈椎韧带的退变,在颈椎病中主要是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的退变第一会限制颈椎的活动,出现局部僵硬等症状,第二是增厚的韧带会压迫神经和脊髓,影响椎动脉血流量。并发生继发性椎管狭窄。韧带出现肥厚、钙化或者骨化,尤其是后纵韧带、黄韧带这些骨性椎管内的韧带,在颈椎活动时肥厚的韧带易于褶皱变形,突向脊髓,造成脊髓压迫。项韧带在颈椎不稳定的节段容易出现累积性创伤而产生软骨化和骨化。 3、颈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椎间盘、

13、小关节、椎体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一稳定椎体间的关系,其功能是三位一体的。当椎间盘退变或椎体间关节受到损伤后,小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出现病理性改变,关节囊变得松弛,导致关节突半脱位,形成损伤性关节炎。由于具备的变性,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椎间孔的前后径及椎体上下间隙变小,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和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脊神经功能。由于脊柱呈垂直状排列,越是下位的椎体关节,负重越大,因此也越易受累,也最早发生退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颈椎4-7最容易发生病变。 *、随着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小关节、钩椎关节以及其它结构的正常关系也发生改变: 、椎间孔上下径变窄:由于椎间盘退化变窄,上下椎体接

14、近,故椎间孔的上下径变窄。 、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由于颈椎的小关节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倾斜的解剖特点,故当椎间盘变性时,上面的椎体即沿着这个斜面向后滑而发生半脱位,造成椎间孔前后径变窄而压迫神经根,同时椎管前后径亦变窄而压迫脊髓,又由于椎间盘各部的变性程度不一,左右上下压缩变扁的情况不尽相同,可以出现椎体偏歪旋转,棘突也相应地表现出左右偏歪。 4、退行性椎管狭窄:指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所引起的神经根、脊神经等压迫综合征。大多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椎间盘突出以及感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狭窄。1、椎管狭窄的分类:按照受累的部位,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种。局限性狭窄是指一个或一个节段的

15、部分狭窄;广泛性狭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段的狭窄。局限性又可以分中央型、侧隐窝型及神经根型狭窄。按照病因可以分先天性及继发性两种。2、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病理变化:、中央型椎管狭窄: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及椎间盘退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即为绝对椎管狭窄。、侧隐窝型椎管狭窄:正常人侧隐窝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有症状者,即可诊断。另外还可以看到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椎管呈三叶样改变。、椎间孔狭窄:颈椎病的试验检查: 1、前屈旋颈试验: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