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2464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第一次教学状况调查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杨素芹 审题人:张静华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规定的。(将对的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臣服于商王朝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 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 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 、 C、 D、2公元前2,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按照西周法制原则,她的下列子女中,应立为太子,作为帝位法定继承人的是A 刘肥:男,0岁,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曹氏所生B 刘元:女,12岁,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的

2、吕雉所生C刘盈:男,10岁,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的吕雉所生D 刘如意:男,3岁,刘邦最受宠的妃子戚懿所生3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是一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然以“篡位”视之,重要是由于她皇位继承 A 破坏了分封制 B 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 D 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4.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对的的是A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 它凭借森严的级别关系来维系它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D 它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5.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对的的是 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级别附属

3、关系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 . C .下列先秦时期朝代先后顺序排列对的的是(1) 夏(2)东周()西周()商A 134 B 143 142 423郡县制是国内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表述,对的的有(1) 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行的()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4)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A 12 3 C 4 D 128 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能加强中央集权,重要是由于A郡县长官出身低微 B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与九卿地位相似9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

4、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分封制 B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1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她所指的这一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如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重要根据搭配对的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2.如下对国内古代选官制度的论述不对的的是A秦朝中央设立的“三公”是通过度科考试措施选拔的B.

5、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C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托门第选官.科举制度形成于隋炀帝时期,其开始设立进士科1.唐代的张三及第后,在中央负责政令草拟,当时她应是任职于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1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白她主张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君权与相权互相制

6、衡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16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是A 设参知政事掌行政权 B 设枢密使掌军权C 设三司使掌财权 D 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7.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起不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A.汉代中朝 B.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代三司使 D元代设行省18.某电视剧中浮现了如下情节:徐州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达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19.“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情而用之。”这段文字阐明军机处(1)最初

7、是应西北用兵而设立(2)减少了行政效率()军机大臣可以裁决军国大事(4)是由皇帝的亲信构成A 13 B 23 C 4 D 22安徽宣城某班同窗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国内古代的某些出名帝王穿棱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近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互相监督,保证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阐明了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君权与

8、相权的矛盾C 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体制逐渐完善2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与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0次。它能运营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C雅典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雅典城邦的法律强制参政23“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队日益受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恩格斯在这里肯定的是梭伦革命A 清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级别C 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 D 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4“她使每一种居住区内的居民都互相称

9、为其她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的“她”应是A 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 伯里克利 苏格拉底25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人的生活写到:“当时,这一代雅典人于公元前4428年,几乎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曾多次选举她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她的领导下,享有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步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长处。”材料中的“她”应是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 屋大维6某中学历史爱好小组开展了题为辉煌的古代希腊文明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同窗收集到某些历史史实作为论据来论证各自观点,其中论据与观点不相符的同窗是观点

10、论据甲同窗梭伦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本将公民大会拟定为最高权力机构乙同窗克里斯提尼确立雅典民主政治设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丙同窗伯利克里将雅典民主推向顶峰向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丁同窗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丙同窗 . 丁同窗 .甲同窗 D乙同窗27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样一件事,一种自由的男子娶一种女奴后又懊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规定男子补偿 D干脆不予理睬8下列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说法,对的的是(1)罗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2)属于罗马公民法范畴()一定限度上制约了贵族的特权(4)从主线上维护平民和

11、奴隶的利益A 134 B 124 C 123 239公元前52-450年间,罗马先后锻造十二块铜牌,具体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发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在平民规定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30.如果你作为公元3世纪的罗马的一名法官,审理一位罗马公民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的案子,你将用哪一部法律作为你量刑的根据,最有也许是 A十二铜表法 B习惯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二、判断题:本大题共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对的的填“A”

12、,错误的填“”。 (将对的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3 .周武王分封的诸侯涉及王族、功臣,但不涉及古代帝王的后裔。 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3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延续了两千近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34. 十二铜表法合用于罗马人与外国人互相之间的讼争案件,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5 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级别,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小题,共8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央政府 皇帝 郡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县 乡 中书省 行中书省 宣慰司 直辖地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固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拨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诸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她的法律规范仅仅合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