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22320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有机化合物.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 有机化合物 第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元素只有C、H、O、NB用浓Na2SO4、CuSO4溶液或浓HNO3溶液使蛋清液发生盐析,进而分离、提纯蛋白质C蛋白酶是蛋白质,它不仅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还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D甘氨酸(H2NCH2COOH)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是最简单的氨基酸 2 2007年1月1日,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发现了有效治疗型糖尿病的神奇分子非肽类分子激动剂(代号为Boc5,化学式为C54H52N4O16S2),它的神奇之处在

2、于能模拟人体内的某些大分子,促进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发挥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这一发现将为千百万型糖尿病患者解除病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oc5中一定不含B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Cu2OCBoc5是高分子化合物D糖类的通式均满足(CH2O)n 3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种类。PE保鲜膜可直接接触食品,PVC保鲜膜则不能直接接触食品,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PE、PVC都属于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易熔化BPE、PVC的单体都是不饱和烃,能使溴水褪色C焚烧PVC保鲜膜会放出有毒气体HClD废弃的PE、PVC均可回

3、收利用以减少白色污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纤维、橡胶、腈纶都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C油脂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5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先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4O的物质。对于此过程,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C6H14O分子含有羟基BC6H14O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

4、可大量分解 6使9 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 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B. C. D. 7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B蔗糖和麦芽糖C乙酸和丙酸(CH3CH2COOH)D乙醇和甘油 8下图是立方烷(cubane)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B其二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它是一种极性分子D它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92008年11月1日下午甘肃永靖一氯化石蜡厂氯气罐爆炸造成1死41伤。发生爆炸的液氯钢瓶容量为1 t,实际装有950 kg液氯。氯化石蜡以含正烷烃量高的石蜡

5、为原料,经热氯化法制得。产品分子通式为CxH(2xy2)Cly,它可代替部分主要增塑剂,价廉,且使制品具有阻燃性。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氯化石蜡的主要有机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发生氯气泄漏时,人员要向高处或逆风方向疏散C如果不加以控制,950 kg液氯污染空间远远大于22.4 LD氯化石蜡不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 10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下列实验中的().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鉴别食盐和小苏打检验蛋壳能否溶于酸检验白酒中是否含甲醇A B C D 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生成水

6、的质量也不变,符合这一条件的组合是().ACH2O和C2H4O2 BC8H10和C4H10 CC2H4和C2H4O DC8H8和C4H8O3 12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2H45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29H49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 13以下过程发生了水解反应的是().A纸或棉花上滴浓硫酸变黑B米饭经咀嚼后感觉有甜味C皮肤沾有硝酸后发黄D淀粉溶液加稀碱液共煮 14把蔗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产物只有一种物质的是().A B C

7、D 15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CH2=CH2H2催化剂CH3CH3CCH3CH2OHCH3CO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DCH4Cl2光照CH3ClHCl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2H4 BCS2 CCH4 DC6H6 17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C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H2SO4,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NaOH溶液中洗气 18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8、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A B只有 C和 D只有 第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a和b,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9、试回答以下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B的作用:_;C中热水的作用:_。(2)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从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_。(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能否继续进行?_,原受热的铜丝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_。(5)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化学方法是_。 20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的“纤维素水解实验”步骤: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中,加入35滴90%的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捣成糊状

10、;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加热,使之成为亮棕色;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 mL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可是该同学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2)试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_。(3)请补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_。(4)在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后的亮棕色溶液中直接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种操作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_。若能,预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 21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他

11、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尽)。甲:燃烧产物质量增加2.52 g质量增加1.30 g质量增加1.76 g乙:燃烧产物质量增加5.60 g质量增加0.64 g质量增加4 g(1)根据两方案,你认为能否求出A的最简式?(2)请根据你选择的方案,通过计算求出A的最简式。(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说明原因。 22(2009宿州质检)某学校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烷的性质。实验小组的成员发现实验台上有两个盖有毛玻璃片的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甲烷、一瓶为氯气)。小组成员从实验台上拿出一支20 mL的刻度试管,欲在试管中取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

12、气体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两个集气瓶中的气体:_。(2)有同学提出用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玻璃管等仪器组装,可以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取到刻度试管中。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刻度试管中取用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气体的操作装置,并说明使用的其他试剂及简单的操作方法:_。(3)在水槽中将橡皮塞塞在集有混合气体的试管口上,取出,放置在_(填写下面的序号)的地方,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A黑暗中 B阳光直射的地方C室内自然光 D任何地方写出该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用手握住试管,口朝下,伸入水中,在水下拨出橡皮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4)通过(3)的实验现象,结合氨气的喷泉实验,请你设计一个上述甲烷取代反应的喷泉实验。简述实验方法:_。 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