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209008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 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公民应具有的数学能力有其丰富的内涵: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新课程中有大量的题材都源于实际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挖掘好,利用好。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愉快地学。很多的低段数学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活动不够重视,甚至会扼杀孩子好动的天性。产生这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怕不能完成教学计划。 怕给课堂管理带来不便。 受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虽然让孩子动了会带来诸多的不便,但不让孩子动更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不足。如:动手能力差,对学习没有

2、兴趣,没有积极性,在学习上往往机械记忆等等。鉴于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摸一摸,摆一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那么是怎样的摸摸摆摆,就让我们从下面一些成功的范例中寻找答案吧。 一、多种感官并用实施于课堂教学前奏 导入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一个着眼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每个学生准备9个纸盘和苹果,课上做分苹果的游戏: 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放的苹果要一样多,看可以分几盘? 第二步

3、,9个苹果2个一盘怎么分?9个苹果4个一盘怎么分?9个苹果5个一盘怎么分?9个苹果6个一盘怎么分?教师从中抓住学生分不完的情况,指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都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心理学表明:人们首先是利用感性的材料进行思维。孩子们在接受前人总结的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在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而且由于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以无意注意为主,也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可感知的事物来支持,让学生动动。前面的范

4、例,就是提供给孩子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生动形象,吸引学生自己学,又锻炼了学生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新授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 讲授新知识是新授课的主要环节,如何有效的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授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1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小棒),我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小棒(10根)拿出,以8为例,通过用自己不同的方法了解数8的组成。之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分的。学生:5和3,4和4师生总结。通过这样的多种感官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口、眼、手等各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5、,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育学说,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础阶段,在教学中感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教学中,通过学生操作直观教具获得表象,使学生感知清晰、鲜明、生动,引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靠机械记忆的材料,可以把它们和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联系起来,听听看看,说说写写,充分运用眼、耳、口、手和脑协调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教学理论来看,上例能让学生在感知材料时,运用直观教具,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提供感知表象,让学生听、看、说、做、想有机结合,因此能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有深刻印象,并乐于学习。 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在练习,巩固等环节中的应用 教育家苏

6、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要把知识变成技能,需要反复练习,但不是机械单调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沉浮。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主动、活泼、愉快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我一改以往讲授新课时的数小棒,二改以往练习时纯粹的练习。 第一步,复习”凑十法”。练习形式:(1)师生共同练习 例如:师一边打出手势8,一边说我是8,要凑十,还2。让一生说,我是2,与8正好凑成10。(2)同桌共同练习。 第二步,利用”凑十法”进行加法的练习。 (1)师生共同练习(起示范作用)。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了7+5,然后对学

7、生说:“我是7要凑十,还需3。”让另一生说:“我是5,5可以分成3和2,给你3。”师:“我凑十。” 生:“我剩2。”师生:“我们合起来刚好是12。”(配合手势) (2)同桌共同练习 第三步,开火车,念儿歌。 儿歌如下:7+5,看到7,想到3,把5分成3和2,3和7凑成十,十加2得12。 上例进行的效果还不错,学生的兴趣很高,既可以与老师合作练习,也可以自己找朋友练习,还可以念儿歌,动小手。这样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练习本身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吸引力,因而教学中运用各种设计新颖的练习变式,让学生学得灵活、轻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8、人的大脑左半球指挥着右手,右半球指挥着左手,左右脑交替使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右手用得比较多,对于左手的运用还不够,因而“手势”教学正好弥补机械练习等练习形式的缺陷,增加对“未开垦处”的刺激,激发两个半球的互相作用,从而提高大脑的效率。 加强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变换一种教学的面孔,而是在根据教育学科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身心特点而得出的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从教学任务来看,教学任务并不是唯一的,只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全面的,不仅要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还要在这些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既要理解知识,又要运用知识;既要牢固掌握,又

9、要动手操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多种感官并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从教学中生所处的地位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非智力因素来看,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活动易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操作一些

10、新颖,新鲜,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便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从运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进行学习来看,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而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只能记住15,假如把视听结合起来,记住的不是40,而是6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动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多种感官并用的操作活动在低段教学中十分重要,但不能盲目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单独的进行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

11、作活动,应与其他教学形式相融合,切勿流于形式。 2、 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要有创新,不要一成不变。并不是所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机械重复的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活动并不会有事半功倍,往往是事倍功半,扼杀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 3、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不可堂堂都用,整堂都用。俗话说:“好药也不可当饭吃。”因具体情况选择方法,而不能把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万能的方法。 4、不管哪种感官都不能单独地使用,只能与其他器官相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前面的规律中已提到) 5、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多种感官并用,虽为学生建立直观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但不是说,这时孩子只要有形象思维就够了,不可忘了在形象思维达到一定程度时,还要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当然,我们在提出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的东西的同时,并不是对这种方法的否定,让教师应用时束手束脚,而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增进教学效率,提高学习效果。一些教师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加强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操作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