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润93735.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184986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利润937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六章 利润937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六章 利润937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利润9373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利润93735.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利润本章概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主要如下:(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

2、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第一节 营业外收支一、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内容营业外收入是指企

3、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等。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盘盈利得,是指企业对现金等清查盘点时发生盘盈,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确认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外收入。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收入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二)营业

4、外收入的账务处理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3000000-1800000=1200000(元)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直接转入当期损益:借:递延收益1200000贷:营业外收入1200000二、营业外支出(一)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其中:

5、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盘亏损失,主要指对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并报经批准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损失。罚款支出,指企业由于违反税收法规、经济合同等而支付的各种滞纳金和罚款。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外支出。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支出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

6、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第二节 所得税费用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当期所得税即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

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广告费支出),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

8、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结转后“所得税费用”科目应无余额。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可能在借方。第三节 本年利润的核算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二、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会计期末,企业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企业还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损失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的净亏损。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