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1546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重点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 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 的力。亲和性( affinity ):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 AD ) 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亲合力(avidity ):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 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带现象(zoneph

2、enomenon ):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 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 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免疫原(immunogen ):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adjustvant ):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 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半抗原( hapten ):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 ( 抗原性 ) 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

3、 可成为完全抗原。载体(carrier ):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 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 ):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 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 ):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 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 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基因工程抗体(GEAb ):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 抗体的基因进行改

4、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reaction ):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 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 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 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 间接: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0 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 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 。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 沉淀

5、反应。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 中是否存 在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即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致 敏红细胞,与标本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特异结合,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AT ):将抗原(或抗体)致敏胶乳颗粒,直接与待检标本 中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凝集反应。(常用的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直接coombs试验:将抗人球蛋白试剂直接加到表面结合抗体的受检红细胞中,即

6、可见细胞凝集。用于检测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如HDN、AIHA)间接coombs试验:将受检血清和具有相应抗原性的红细胞相结合,再加入抗人球 蛋白抗体即可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reaction ):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 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可见的沉淀现象。免疫浊度测定:是应用抗原抗体结合在液体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干扰光线可用仪器 检测的特点,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分析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对 各种液体介质中的微量抗原、抗体和药物及其他小分子半抗原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的 技术。钩状效应(highdo

7、sehookeffect ):免疫浊度测定,抗原过量导致形成的免疫复 合物(IC )分子小,发生再解离,浊度下降,光散射减少。单向免疫扩散实验:是先将一定量的抗体混于琼脂凝胶中,使待测的抗原溶液在琼 脂内由局部向周围自由扩散,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可见的沉淀环。环的直径或面积的 大小与抗原含量正相关。常用于IgG/A/M、补体C3/C4等血浆蛋白的测定。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是将抗原核抗体加在同一琼脂板的对应孔中,各自向对方扩散, 在浓度比例恰当处形成沉淀线。沉淀线靠近抗原孔,说明抗体浓度较大;靠近 抗体孔则说明抗原浓度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待测物为 两种抗原)两条沉淀线互相吻合相连,两

8、抗原中存在相同表位;两条沉淀线交叉, 说明两抗原完全不同;两条沉淀线相切,提示两抗原之间有部分相同。对流免疫电泳(CIEP ):实质上是双扩和电泳的结合。在pH8.6的碱性缓冲液琼 脂中进行电泳,分子量小、等电点低、带有较多负电荷的Ag泳向阳极,而Ab球 蛋白等电点偏高(约为6-7 ),在pH8.6时带负电荷较少,加上分子量较大,泳 动慢,受电渗(指电场中液体对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干扰后向阴极倒退,这样 抗原抗体作相对运动,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相遇,在孔间两者分子比例合适的地方形 成沉淀线。(抗原加在- 级,抗体加在+ 级)。抗原浓度越高,沉淀线越接近抗体 孔,甚至超过抗体孔。本法简便快速,灵敏

9、度是双扩的816 倍,可检出蛋白质浓 度达Ag/ml,常用于Ag/Ab的性质/效价/纯度测定。火箭免疫电泳(RIE ):实质上是单扩和电泳的结合。是将抗体混合于琼脂中,电 泳时,抗体不移动,抗原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并随抗原浓度的下降,抗原泳动的基 底区也逐渐变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沉淀西安也越来越窄,形成一个火箭 状的不溶性复合物沉淀峰。抗体浓度一定时,沉淀峰的高度与抗原量呈正相关。其 灵敏度可达ng/ml,常用于IgA/G等蛋白定量。免疫电泳(IEP ):将待测标本(蛋白质抗原)置于琼脂凝胶中电泳,样品中各蛋 白成分因所带电荷、分子量及构型不同,被分成肉眼不可见的若干区带。然后沿与 电泳

10、方向开一平行的抗体槽并加入抗血清,置室温或37 度使两者扩散。 18-24h 后,各区带蛋白与相应的Ab在相应的位置上形成弧形沉淀线。Ag越多,沉淀线 越靠近Ab槽,其沉淀线越粗,可做细微的蛋白质组分分析,仅为定性实验。免疫固定电泳(IFE ):实质是区带电泳和沉淀反应相结合。先将血清蛋白质置于 琼脂凝胶中进行区带电泳分离,再将固定剂和各型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抗血清加于凝 胶表面的泳道上,经过孵育,固定剂和抗血清在凝胶内渗透、扩散,抗原抗体直接 发生沉淀反应,洗脱游离的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则保留在凝胶中。经氨基 黑,参考泳道和抗原抗体沉淀区被着色,根据电泳移动距离分离单克隆组分,可对 各类I

11、g及其轻链进行分型。最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荧光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荧光技术, 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直观性。荧光抗体技术(FAT ):以荧光素标记抗体对抗原进行定位染色,并借助荧光显 微镜观察标本片上荧光染色的形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待测抗原,这种技术就是 荧光抗体染色方法:直接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不如间接法,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测一种抗原)、间接法(敏感性比直接法高510 倍,一种荧光二抗可检测多种抗原/ 抗体,但容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双标记法(用于检测同一标本 中的两种抗原)荧光:荧光物质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使原来处于基态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

12、当其 回复至基态时,激发态的电子以发射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种发射光称为 。 发射光谱:是指固定激发光波长,在不同波长下所记录到的样品发射荧光的谱图 激发光谱:是指固定检测发射光(荧光)波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样品 得到的荧光的谱图。 荧光效率:是指荧光分子将吸收的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与发射荧光光量 子的数值成正比。 荧光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分子数(荧光强度)/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发光 强度) 荧光猝灭:荧光分子的辐射能力在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减弱的现象。只有那些能产生明显荧光的有机化合物才能作为荧光色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TRFIA ):是以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并与

13、时间分 辨测定技术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放射性微量分析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 发光稳定、荧光寿命长、自然荧光干扰少、标准曲线范围宽等优点。stokes位移:即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波长差。镧系元素stokes位移大( 273nm ),激发/ 发射光谱不重叠,可减少干扰。酶免疫技术:是将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 免疫标记检测技术。是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成酶标记结合物(酶标抗原/ 抗体), 酶标结合物既保留了抗原/ 抗体的免疫学活性,同时也保留了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在酶标记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 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作用的相应 底物,通过酶催化底物产

14、生显色反应,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包被(coating ):将抗体或抗原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封闭(blocking ):用1%5%的牛血清蛋白或5%20%小牛血清消除固相载体 表面未结合的位点,消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 疫活性(即形成固相抗原或抗体);将抗原或抗体与酶连接成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 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 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它物质分开,最后结合

15、在固相载 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有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 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反应的深 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发光免疫分析(CLIA ):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检测 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兼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发光:分子/ 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较低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较高 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施放光子的过程。化学发光: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发光效率:又称化学发光反应量子产率,是指发光剂在反应中的发光分子数与参加 反应的分子数之比,取决于生成激发态产物

16、分子的化学激发效率和激发态分子的发 射效率。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是用参与催化某一化学发光反应的酶如辣根过 氧化物酶( HRP )或碱性磷酸酶( ALP )来标记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标本中 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 待测抗原- 酶标记抗 体 复合物,经洗涤后加入底物(发光剂),酶催化和分解底物发光。由光量子阅 读系统接收,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加以放大,再把它们传送至计算 机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测定物的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是以电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钉标记抗体(抗 原),以三丙胺( TPA )为电子供体,在电场中因电子转移而发生特异性化学发 光反应(它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在反应体系内待测标本与相应的抗 体发生免疫反应,形成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