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14513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备考二轮复习 2022二轮复习语用之修辞手法满分策略高频考点 主观题型 5分分值 值得关注 提分目标:满分突破 一、 修辞考点新高考题型命题趋势从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再到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和全国新高考卷的语用题命题来分析,考虑到选择题的难度较低,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从目前2022届高三备考各地试题分析,语用题中词语选择、语句复位、修改病句、修辞手法、补写句子是高频考点。 【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卷山东卷】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白天黑夜,红尘 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答案】

2、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答案】(5分)示例: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

3、和表达效果。(5分)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答案】(5分)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评分参考:答出给2分,答出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二轮复习修辞考点着力点在把脉修辞手法考题主方向的情况下,对点专练,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或得分率。主要着力点:进一步熟悉常用、常考的几种修辞手法,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命题套路,进一步强化训练提高答题规范性。得分目标:保4争5。训

4、练重点:审题能力,踩得分点意识,修辞效果专业词语述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能力,对文本内容的深层阅读理解能力。(一)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常见命题形式(真题展现) 19【2020年新高考卷山东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20.【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分) 21.【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对其作简要分析。(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5、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0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总结】通过对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研究,有以下总结: 分值多为5分,也有4分和6分情况;指定一个句子进行修辞定点分析;有时不直接给出修辞手法,这时修辞手法有可能是一种,有可能是两种或三种;注意题目“什么”和“两种”“哪些”的问法;有时直接给出修辞手法,

6、要求分析;根本任务要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所的题目都有“分析”二字,问法多样:“请简要赏析”“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进行简要分析”。(二)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三点: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示例1:【2020年新高考卷山东卷】 白天黑夜,红尘 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思路】比喻+比喻内容(本体

7、和喻体解读)+效果分析(相似性表现,也就是分析效果)【答案】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1分)(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1分)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2分)(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 示例2【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 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思路】 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提示】

8、答题涉及多种修辞手法,“黄金三律”(修辞+内容+效果)依然一样不能少,要求答案语言更简洁更精练。【答案】20.借代(修辞名称):“用双脚丈量”代指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修辞内容)体现领导者的实干精神。(修辞效果)比喻(修辞名称):以“面纱”比喻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修辞内容)“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修辞效果)拟人(修辞名称):“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凤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修辞内容)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修辞效果)(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示例3【广东省2022届高三第一轮省级联考】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在

9、人们歇息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整合、磨砺、凝聚。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思路】 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 【提示】题目中的语句,在表达效果上有共同之处,所以组织答案时合二为一,为的是使答案更精练。但是“黄金三律”(修辞+内容+效果)主要得分点一样不少。【答案】 20.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2分)(修辞名称),把鸣沙山比作是风手中的雕塑作品,把风聚拢沙粒并保持鸣沙山原状的过程当作人“不知疲倦地雕塑”来写(1分),(修辞内容)赋予风以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力量的赞叹和敬佩(

10、2分)。(修辞效果)(评分参考:修辞手法每种1分,有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言之有理即可)(三)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核心能力点 一轮复习,考生对这类题目有了解,答题思路也熟悉;二轮复习重点是如何在规范答题基础上,做到答题既又快又好,也就是高效得分。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核心能力点有三点:一是要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二是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三是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 考生的痛点:多在第三点效果分析,要么只答不出专业术语,要么只答专业术语,要么效果分析只答出其中一点不够全面,要么效果分析不能结合全段内容来表述,文段内容理解不到位

11、。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可以在二轮复习有意识地梳理和强化,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这些可以称之为非智力因素,老师可以教会。)修辞考点的能力点:文段内容的理解。(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这才是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根本。很多考生丢分,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些可以称之为智力因素,老师不一定能教会,重要考生的“读”与“悟”。)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其实,现代文阅读 和、古诗鉴赏的主观,都有“考点的专业知识+文本的阅读理解”,这些能力

12、是相通的。主观题提分的关键,最后拼的是“文本理解” 。 示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5分)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修辞内容,构成,什么和什么对偶)(2分)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效果分析2)。(3分)

13、评分参考:答出给2分,答出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分析】新高考卷考察的修辞手法真是再普通不过了对偶。题目简单,但得分未必理想。学生丢分有两点:一是对“对偶”构成不能上升到“意义紧密相连” 这一高度总结分析,多是回答什么对什么,简单列举;二是没有结合文本整体内容分析出这一句话“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解析】1. 熟悉修辞手法(基础)对偶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对偶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原句: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

14、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那么这些内容为什么能放到一起“两两相对”?从对偶的定义来看,就是“结构相同、意义对称”,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对得上,这才是理解对偶的精神实质。2. 结合文本理解修辞手法(能力点,提分关键)对偶作用:语言精炼,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两部分内容相为补充、照应或者对比、反衬,增加表达的文采与语言的感染力。“语言精炼,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这些是专业术语,可以直接照搬;“增加表达的文采与语言的感染力”,也可以照搬,但是结合文本,怎样具有感染力呢?从全段内容来看: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

15、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交相辉映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热闹非凡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络绎不绝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汁醇味正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三段文字主要是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选句“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就是在以对偶的形式具体展现出传统节日中的多样传统文化形式,让人们有一种很强的现场画面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其实文体结尾句“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