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03653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amp#183;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 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 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 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 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 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 氏之璧。”【参考译文】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 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

2、头。” 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 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 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 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 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 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 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 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 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 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 命名为“和氏之壁”。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 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

3、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 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 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 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 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 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注释】有道者:法、术之士。近习:指君主宠 爱亲信的人。浮萌:游民。萌,通“氓”。论:认 可。【参考译文】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 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 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 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 来禁止群

4、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既然这样,那么法术 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 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 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 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 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如果不能抵制大臣的议论, 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 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 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 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 解于楚。商君教秦

5、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 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 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 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 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 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 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 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 所以乱无霸王也。【注释】告坐:被告发而连坐。遂:举荐。【参考译文】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 “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 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 如使分封贵族的

6、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 百官的俸禄等级,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 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 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 的制度,焚烧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 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 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 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 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 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车 裂商鞅,又为的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 恨社会安定吁。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 比秦、楚的坏风

7、气还要严重,而君主义没有楚悼王、秦 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 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混乱而没 有霸王的原因。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而刖其左足刖:砍断脚,古代的一种酷刑。 B而游士危于战陈陈:通“阵”,指军队阵列C独周乎道言也周:契合,此可引申为采纳D.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治:被治理,此引申为被 管制【解析】答案D。本题整体难度中等偏上。A项最易 排除,其次B项,其次C项。D项的陷阱在:如果考生只 从本句来思考,很容易把“治”作“治理、管制”解。而 理解“治”字的主要语境应在后文的“当今之世,大臣 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

8、之俗”;根据前后语意, 此句所说现象应是“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这一现象 在当世的表现,所以“治”与“乱”应属反义词,因此 “治”之义应是“社会安定太平”。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 一组是A. 玉人曰:“石也。”/是寡人之过也B. 和虽献璞而未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 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乃能衔哀致诚D. 主以尊安/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解析】答案B。虽,即使;课句内为虽然,因此项 有难度,所以课内句选句时遵循从易原则。本题整体难 度中等,排除难易排序应为:A、C、Do“和虽献璞而未 美”,理解“虽”的意思,关键在先要理解“未美”之 义,而理解“未美”,则须联系后句“

9、未为主之害也” 来理解,“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与前句“未美”应是 转折关系,因此“未美”应指所献之璞不美,而根据后 文,和氏所献之璞应是美的,只是君王不识货而已,所 以“虽”所引领的内容应是一种让步假设,“虽”应解 为即使。A项,也,语助词,表判断。C项,乃,才。 项,以,介词,因为,析:“主以尊安”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之”,根据前文,“之”应指商鞅之法, 课文内有类似句,如“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课内句 选句尽量顾及高中所学全部课本:是寡人之过也(必修 一),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必修二),乃能衔哀致诚(古代 诗歌散文欣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必修四)。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

10、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 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A.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 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B.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 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C.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D.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 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解析】答案B。译文: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 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百官的俸禄等级,裁减多 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8.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

11、,和氏得到玉璞后,先后两次进献君王, 均以欺骗罪被处以刖足之刑。后至文王时他才得以献玉 而正名,并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B-第二段,韩非指出若以法、术治国的话,臣则失 去擅权弄权的自由,士民则失去游说游荡的自由,法、 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C. 第三段,韩非借吴起与商君之例,阐明了法、术 能否施行于世,取决于君主的判断力以及臣子细民的处 世态度。然后借此针砭时弊,指出当世乱而无霸主的原 因。D. 文章除了运用和氏之喻、吴起商鞅之例外,还拿 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的态度及其结果作对比,文 笔犀利而深入浅出,叙议相间而富于变化。【解析】答案COA项,“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应是楚文王。而

12、根据A选项的表述则为和氏自己。属张 冠李戴之错。B项“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有 错,原文“所祸”,所字结构,“祸”应为动词,根据 前后文,其意应为:(被群臣士民)看作祸害;另,依据 选项表述,“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是韩非的 观点,这与文章的观点是相违背的。属词义解读之错, 脱离语境之错。D项,“拿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 术的不同态度及其结果进行对比”有错,文中楚悼王与 秦孝公并非对比,属手法分析之错,其因是查看原文不 仔细。另,和氏献璞,是否为喻证,有待商榷。9.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3分)【译文】而是为它本是宝玉却用石来称呼

13、它而悲伤。【解析】计分点在:宝玉、而、介宾短语后置。宝玉, 名词用作动词,是宝玉,“宝玉”与“题之以石”通过 连词“而”相连,而“题之以石”是动词短语,故与之 构成转折关系的“宝玉”须为动词义。而,表转折,却。 题之以石,循直译原则,应为介宾短语后置,还原应为 “以石题之”,以,用;题,称作、称呼等。悲,为动 用法,为 感到悲伤,也可灵活译为动词“悲伤、悲 叹”。另,夫,助词,表感叹语气。出题意图与难度区分。此题的易得分点应在“而” 字;而“题之以石”介宾后置的译时处理,难度不大, 但需要的是严谨的翻译态度,属区分学生学习态度与翻 译态度所在;宝玉,难度中等,是对学生文言扎实功底 及运用、分析

14、能力的考查,应属此题区分学生能力的所 在。(2)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4 分)【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只 是因为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解析】计分点在:然则、特、帝王。然则,古汉语 常见固定结构,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既然这样,那 么”或“这样,那么”。特,只是,课内重点词语,课 文中出现过两三次,湖南应已考两次。帝王,能促成帝 王之业,或类似意思,直接译为帝王的,不计分。另: 有道者,鉴于难度很大,所以在注释上直接给出了解读;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之独立性,译时删去;不戮,含 被动义,没有被杀。璞。是一个喻词,出题意图与难度区分:然则,应属易得

15、分点,只要 稍有严谨态度,应能译出。特,考查的是课内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及前后语境的大致把握,加以湖南已多次 考查,也应属易得分点。前两个计分,主要考查学生平 时学习复习的态度。帝王,难度较大,是本题区分学生 文言理解与分析能力所在,它须准确把握前后文及本句 之意方能译出。(3)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分)【译文】约束靠游说求官的人而使从事耕作与为国作 战的人显贵起来【解析】计分点在:禁、游宦、显。禁,约束,译为 禁止,不计分,译为制止,勉强算对。游宦,靠游说求 官,若译为“游说求官”,也给分。(游宦:春秋战国时 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显,使动用法,使 显贵。出题意图与难度区分:

16、此题主要意图考查考生翻译 时对文言实词的处理能力。禁,主要考查考生在将古汉 语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时的准确度,其后宾 语为“民”,若译为“禁止民”,语意不通,准确翻译 应是“约束民”,难度中等。显,考查实词活用的判断 与处理,应属较易得分点。游宦,考查目的在于:一是 对文言词一一对应的翻译,“游”与“宦”两个词均须 予以翻译,不得遗漏;二是对文言词结构的判断与处理, “游宦”应为状中结构,即“游”是“宦”的方式,通 过“游说各国”来“求取官位”;三是考查对文言词基 本词义的掌握情况,游,有游说、交游等义,宦,有官 宦、求官、做官等义;四是考查联系上下文,来准确把 握词义的能力,要弄懂此处“游宦”之义,须联系下列 几处语境,一是第二段中隐含的作者对“浮氓”“游士” 的态度,即作者反对到处游说游荡而不从事耕战的人, 二是本句的“显耕战之士”,其与“游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